搜索迎來第二春?推薦流量搜索超過社交網絡預示著什么?創投圈
眾所周知,早在2013年的時候社交網絡對于推薦流量的效應就已經超越了搜索引擎,隨后基本保持著這種發展優勢,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切入更是助長了社交發展的步伐,無論是傳統的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社交屬性的應用帶來了更大的應用場景和需求。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流行,社交網絡的發展也進入到一個井噴期,對于推薦流量的效能也越來越明顯。不過,經過了幾年的發展之后,搜索引擎也在不斷地調整著自己的發展方式以便迎合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步伐,表現出越來越頑強的韌勁。最新的數據顯示,去年,谷歌就超越了Facebook,成為去年最主要的推薦流量驅動力。不僅如此,搜索引擎也在2017年全面超越社交媒體網站。
那么此舉意味著什么?對于國內的社交網絡和搜索市場而言,是不是也預示著新的變化和發展驅動力?尤其是當百度開始借助AI大力發展智慧生態的時候,固有的優勢在經歷了移動互聯網的洗禮之后,是不是還能煥發出更強硬的生命力?要知道一度時間,人們幾乎已經忽略了百度的存在,而更加關注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市場霸主氣勢。有意思的是,當今年的央視春晚以及新春李彥宏攜手自己女兒在百度APP上開始閃亮登場的時候,一方面彰顯了百度在技術上的孜孜不倦的耕耘之后的成效,另一方面也說明百度在迎合移動互聯網過程中的努力。可以說,百度在今年春節的時候,做了一場很好的公關秀。尤其是無人駕駛汽車的亮相給人帶來了一定的震撼力。百度Apollo計劃的不斷落地也預示著對AI應用的實施階段開始逐漸體現出價值了。
搜索和社交網絡的較量由來已久,當人們以為社交網絡已經徹底戰敗了搜索之后,新的變化沒想到還可以反戈一擊。這恰恰是技術驅動帶來應用轉換的一種新契機。在這方面,無論是谷歌還是百度,或將都能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期。當然,這時候的搜索已經不再是傳統時代的搜索了,而是整合了移動互聯網發展脈絡的一種新的迎合以及技術的延展。
我們觀察搜索對社交網絡的超越有幾方面的因素:其一是搜索的主動求變。2017年在推薦流量方面,有34.8%的訪客來自搜索引擎,只有25.6%的訪客來自社交媒體。其實搜索一直在關注著人們習慣的轉移以及用戶使用模式的轉換。為了迎合用戶的使用習慣,搜索引擎開始越來越多的檢索社交媒體上的內容,將其在搜索結果中直接顯示。這樣一來,用戶在尋找社交媒體上的內容時,無需依靠社交媒體上的搜索器,而是可以使用他們最喜歡的搜索引擎。而在技術儲備上的優勢也讓也會更愿意相信它們。
其二是搜索的反擊是集體性的,并非單一的個體。可以說是集體的“暴動”,其實經歷了社交網絡的沖擊之后,搜索也在不斷地調整自己以便迎合用戶習慣的轉換。這一點無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都是如此。國內的百度、搜狗、360等等都一直在技術研發和儲備上進行著努力。2017年,所有的搜索引擎服務都迎來了增長。社交媒體的下滑給搜索引擎提供了大量的上升空間。Shareaholic預測,搜索將在2018年成為最大的流量驅動因素。
其三是用戶固有的使用習慣以及在移動應用方面的改變使搜索已經占據著不小的市場地位和發展機會。國內市場百度首當其沖,獲得最大的份額,此外360、搜狗、神馬搜索等等也有屬于自己的市場機會。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百度一直在尋求變化,在移動互聯網端也不斷發力尋找著新的機會。人工智能是其重點培育的市場,而對于搜索的領導位置也沒有絲毫的松懈。畢竟這也是其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石。而搜狗能夠成功上市,并且獲得了不錯的業績支撐,一方面是來自于自身的堅持和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和騰訊合作帶來的一種穩定的收益;可見在搜索市場,固有的使用能力依舊存在,并不落伍的。
其四是當人們對于社交網絡對自身時間的消耗越來越厲害的時候,也在表露出一種擔憂,擔心自己迷失在海量的碎片時間中難以自拔。于是,我們也看到一種反社交之類的情緒在傳播。當然,在當前的社會屬性下,無論怎樣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和意義,但最終能夠經過市場檢驗和考驗的應用才是根本,而搜索顯然還有其價值。此外,雖然去年谷歌超越了Facebook,但相信在未來幾年來,兩家也是在交替占據主導地位,并不會誰一口就把對方吞下,也不會出現某一方一直一蹶不振的。在國內市場,最終BAT承載的角色轉換或許也會成為一種常態,B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剔除的,雖然有人覺得AT才是最厲害的。但一切都會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和轉換而變得更加具有可期待性。這一點對于百度來說,AI的成敗也是重點所在。
來源|微信公眾號:刀馬物語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