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中國農村消費升級創投圈
每年回鄉過年,都會對農村發展有一些新體會。雖然村里各種小八卦不適合在這里公開,但鄉村的大變化還是可以聊一聊的。今天就來聊一聊今年的回鄉感悟。
農村已經沒人種地了
以前上學時回家,地里全都是綠油油的小麥苗,如果雪還沒有化完,小麥苗都被雪壓著,有種瑞雪兆豐年的喜頭。
現在春節回家,地里已經很少看到小麥苗了,放眼望去,要么種著樹苗,要么已經蓋上了圍墻……
背后的原因無外乎兩個:一是年輕人普遍都進城打工了,誰還愿意再種地?對上學的年輕人來說,別說種地,可能連怎么拿鋤頭都不會了;二是近幾年農產品價格很低,家里的老人也沒興趣種地了,但地也不能荒了,所以紛紛栽上了樹苗。
糧食價格低到了什么程度呢?過去5年時間,糧食、肉類價格僅上漲10%,但作為消費升級的風口,高端白酒價格漲幅遠超這個水平,其中茅臺零售價格上漲38%、五糧液零售價格上漲72%(參見圖1)。因此有農戶反映,10畝高粱地買不到1瓶茅臺酒。
這反映了什么問題呢?反映的是終端產品收益沒有傳導到上游糧食產業的問題。
買小轎車的人多了起來
對村里的年輕人來說,外出務工是首選,尤其是外出讀書的人,畢業后留在城市的概率較大。
例如,我們村里的年輕人,一般會在附近的城市打工,女的去做餐廳服務員、商場或服裝店柜員的比較多,男的就業范圍相對廣一些,從公務員到個體戶、從水泥廠到小餐廳打工的都有。
比較有意思的是周期性行業,前幾年經濟大環境不行,家里附近的重卡廠效益一般,裁了好多人。這兩年經濟重新往上,重卡廠也起死回生。2017年,整個重卡行業銷量增長52%,在重卡企業工作的同學可以好好過個年了。
年輕人的收入普遍比種地的老一輩要高出一大截,自然也會反映在消費上。最明顯的消費升級就是家家買車,5萬-15萬元的A級汽車是首選。以前大家春節去親戚家還要坐大巴車,現在好了,直接開小轎車去拜年,方便很多。
這一點,從2013年到2017年不同類型汽車銷量占比變化可以看出來。過去5年汽車消費有兩個升級:一是農村消費升級帶來的A級汽車(緊湊型轎車)銷量占比提升;二是城鎮消費升級帶來的C級汽車(中大型轎車)銷量占比提升(參見圖2)。
回鄉置業正成為一種潮流
除了買車,回鄉置業也是年輕人過年的一件大事。根據調研數據,大約有38%的外出打工者想回老家買房,有21%的想去老家的省會城市買房(參見表1)。也就是說,大約有6成的人想回鄉置業。
為什么回鄉置業?便宜啊!根據安居客的數據,北京的房價是5萬一平,而山東德州的房價是6800一平,也就是說,在北京買一個6平的洗手間,就完全夠在德州買一套100平房子的首付了。
因此,在一二線城市打工的年輕人過年回家,免不了討論要不要在家鄉買房子的問題。尤其是這兩年,老家的棚改力度很大,大部分是貨幣補償(即直接給錢),因此,拿了拆遷款直接在市里買房子的同鄉不在少數。這也導致過去這一年,市里房價出現了明顯的上漲。去年春節的時候,房價還1萬左右,今年春節已經到1萬6了。
但在筆者看來,如果是每年就法定假日回家幾次的人,就別想著回鄉置業了,畢竟一年回不了幾次家,除非你決定未來回家鄉工作。如果是為父母置業,則可以考慮,畢竟農村沒有集中供暖,冬天冷得很,如果給父母購買商品房,至少冬天會舒服很多。
具體城市的話,可以觀察棚改力度,如果新的一年棚改力度很大,那么房價就有支撐。比如我的老家山東省公布了2018年各市的計劃棚改量,可以看出日照、菏澤、德州等市的棚改量很大,預計這些城市的房價會比較堅挺。
“鄉村振興”帶來的展望
農村在快速發展,而且新事物和老事物共存。
就拿購物這件事來說,老家的農村一般會有集市,每隔5天一次,現在時代在發展,去城里的超市置辦年貨、在網上買土特產逐步流行起來,畢竟有了小轎車去市里很方便,另外村里也有快遞取貨點,網上購物可以直接送到村里。
從數據上看,鄉村的消費增速開始甩開城鎮,這意味著鄉村的消費升級大幕正緩緩拉開(參見圖4)。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村里發展很快,但明顯有產業空心化的問題。
目前村里的年輕人都進城打工了,真正留在農村就業的不是很多,除了供城里人閑暇娛樂的農家樂、度假村,農村基本就沒有像樣的產業了。
現在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一號文件又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鄉村經濟有望迎來產業化發展的新階段。
畢竟,如果能把農戶分散的土地利用起來,就可以讓大型企業入駐,集約土地資源發展現代農業、養殖業、旅游業等。如此一來,有企業來解決信息、生產、銷售等問題,農村負責解決土地和員工,這樣的模式還是很有發展潛力的。
等到鄉村振興的那一天,你我這樣的年輕人,會愿意回到家鄉安居樂業吧。
來源| 蘇寧財富資訊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