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音市場遠未到收割時 一個根本性問題急需解決水煮娛
中國電音市場要爆發。這是近年來常見的一個觀點。誠然,經過多年耕耘,加上國外潮流的帶動,中國電音市場近年來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活力。爆款初現,播放量激增,消費群日趨活躍,大型演出數量漸漲。看起來,電音市場的前期積累已經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需要的只是一次“覺醒”。
但現在看起來,中國電音市場離真正的“原力覺醒”還很遠。表面上看起來日趨活躍的電音市場背后,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比如過于依賴海外資源,比如本土明星和IP匱乏,又比如電音節的政策風險。這些都是制約中國電音進一步發展的因素。
那么中國電音市場到底成色如何?存在哪些問題?有什么解決之道?這篇文章將就中國電音市場的現狀進行分析和解讀。
中國電音市場發展快的五個表現
2016年,新觀曾經發布過一篇文章,《中國:正在爆發的下一個電音市場》,文中引用了諸多外媒的報道,判斷中國電音市場將會爆發。
那一年前后,輿論對于中國電音市場的判斷相當樂觀。2015年, IMS音樂峰會估計,從2011年到2015年,中國內地的電音演出活動總承載力增長了3倍。以2013年創辦的風暴電音節為代表的電音節項目,大有取代音樂節成為資本新寵的趨勢。
這個趨勢,也可以從代表主流網民搜索行為習慣的百度指數上看出來。從2011年,開始,電音的搜索量有較大程度的攀升,并在2015年達到峰值。從幾個不同細分市場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2012年至今,“電音”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高位。
其他的數據也從不同側面證實電音的增長。綜合看,中國電音市場發展快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爆款出現
Alan Walker的《Fade》和《Faded》數據在網易云音樂和蝦米音樂上都非常突出。在網易云音樂,《Fade》(《Faded》的初版)有61萬+的評論,《Faded》也有20萬+的評論。在蝦米音樂,《Faded》的播放量高達6540萬+。(考慮到去年9月蝦米才獲得索尼的轉授權,所以這個數據相當厲害了)
《Fade》在網易云音樂的評論榜上超過薛之謙和趙雷
2.播放量激增
2017年9月,網易云音樂網易云音樂國際業務總監王縝在IMS(國際音樂峰會)亞太峰會上透露,2016年全年,網易云音樂全站電音歌曲播放量總比增長了434%,成為平臺內增長最快的音樂類型。
3.消費群在擴大
艾媒咨詢2017年9月發布的《2016-2017年度中國電子音樂市場研究報告》稱,2016年中國電子音樂用戶規模為1.97億,預計2017年將達到2.86億,增長率為45.2%,2018年將突破3億,達到3.58億,2019年將突破4億。
同一份報告指出,2016年中國電子音樂節數量為32場,預計2017年將舉辦86場,增長率達168.8%,2018年國內電音節數量或將超過150場。
電音節數量的增長,可以從一個方面說明消費群體的擴大。《北京商報》一篇報道中提到,“2013年,上海風暴電音節的觀眾規模僅為1.6萬人左右,2015年該電音節擴大到兩個城市,參與人數增至7.5萬。”
新音樂產業觀察也注意到,百大DJ的市場已經開始向三四線城市拓展。很多城市的小酒吧就開始打著百大DJ的旗號攬客。
4.資本日趨活躍
近兩年來,A2LiVE(風暴電音節主辦方)、麥愛文化、叢林文化等先后完成了千萬級別的融資。
5.電音在主流音樂創作中覆蓋面越來越大
2017年,李宇春、鹿晗、張藝興、吳莫愁等的新專輯都大量使用了電音元素,電音在主流音樂創作中覆蓋面越來越大。
中國電音市場遠未到收割時,一大問題急需解決
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電音市場這些年確實有長足的進步。
不過,我們也要看出,這種進步是建立在“低起點”基礎上。作為一種“舶來品”,電音長期以來處于音樂市場的尾端,是毋庸置疑的“小眾”。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互聯網打來的信息同步,讓年輕人跟上了海外的電音潮流,帶動了電音市場的升溫,但這種升溫是建立在“低起點”基礎上的——因為過去太小眾,所以增長到一定的高度相對容易,也表現比較明顯。但是,要進一步增長,可能就比較難了。
首先,電音的群眾基礎還是弱。2016年,江蘇衛視借勢推出中國首檔EDM音樂節目《蓋世英雄》,雖然有王力宏、大張偉、鳳凰傳奇等知名主流藝人參與,但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雖然這里面有內容問題,但我們也要看到,電音想要沖破圈層局限并不容易。
另外,政策風險也不容忽視。電音節作為萬人級別的大型戶外活動,必然存在被管控的可能。
但是,在新音樂產業觀察看來,電音市場想要進一步發展,最亟待解決的是一個根本性問題:過于依賴海外資源,本土IP和明星匱乏,缺乏本土爆款帶動市場下沉。
可能有人覺得,電音的歌詞并不很重要,本不本土無所謂。但新音樂產業觀察認為,本土電音明星的出現,更有助于電音市場的“下沉”——從相對高端的高階市場向大眾市場下沉。
我們之前曾經分析過目前中國市場聽眾的“傳唱”需求。去年國內音樂市場最火的歌曲,沒有電音相關作品。《Faded》雖然火的持久,但已經將近3年前的歌了。這就是說《Faded》之后再沒爆款了。假如能有一位本土明星把這茬續上,顯然將有助于推高電音市場。
從蝦米音樂的數據可以看出,Alan Walker自己也就一支爆款
不過,到目前為止,本土電音明星或爆款都還沒出現。雖然尚雯婕和劉力揚等主流歌手紛紛轉戰電音,近年來也涌現出冷炫忱、宮閣或徐夢圓這樣的新秀,但總的說來,本土IP還處于孵化初期,作品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還不夠。
據音樂財經的報告 《根基弱、資本熱、海外虎視眈眈,中國本土電音市場的當下與未來》整理,微博粉絲量最高的吳赫倫,21萬+,網易云音樂粉絲量最高的徐夢圓是88萬粉絲(微博粉絲22萬+,截稿前)。與其他細分市場的頭部明星比明顯較弱。(以民謠為例,微博粉絲量,陳粒是219萬+,趙雷是100萬+,李志是75萬+,陳鴻宇是41萬+)
我們欣喜的看到,這個問題,正在解決中,本土IP孵化已經開始。比如2017年有兩張代表性的專輯出現,一張是網易云音樂的《E能量》,這張專輯集合了冷炫忱、Panta.Q和徐夢圓等目前比較熱的本土新銳;另一張是蝦米音樂和吳莫愁合作的《造作》,蝦米音樂借由《造作》牽線搭橋,幫蝦米音樂人平臺上的電音人才獲得曝光的機會。這都算是本土電音明星/IP孵化的有益嘗試,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E能量》或《造作》。
《造作》可能會因為是一張“合作專輯”而被忽視,但其實歌挺有意思的。
本土電音明星的出現應該只是時間問題,但總的說來,雖然不排除2018年會有“黑天鵝”出現,但是單就當前的數據看,中國電音市場有望繼續穩定增長,卻遠未到收割的時候。不過,又如馬海平在紀錄片《電音時代2》所說,“現在已經完全進入到一個電子音樂時代了”,我們都在被時代浪潮推著前進。
來源:新音樂產業觀察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