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到票的大年初一,春節檔首日票房較去年猛增5億水煮娛
中國人口13.8億,這個大年初一,我們可以想象每人都為電影大盤貢獻了1塊錢,把春節檔首日票房托上了13億的高點。
迅速滾動翻新的巨額數字背后,是一場熱情澎湃的全民觀影狂歡。一個神奇的現象是,就在小娛瘋狂寫稿的時候,突然發現貓眼數據從13億又回調到了12.02億(現在已經漲回到13億)。
比起去年春節檔首日的8億,今年猛增5億,讓小娛又喜又憂:喜的是今年春節檔6部影片整體質量比往年有所提升,《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豆瓣評分分別達到了8.5和7.6,替背后的電影從業者們感到欣慰,幾年的辛苦沒被辜負。大家都去看電影,說明電影還是社會熱議話題,不看心里難免有種跟不上趟的焦慮(當然,有時也是為了躲避七大姑八大姨們的嘮叨)。
憂的是電影票房猛增背后,仍可發現票房鎖場、刷分等市場亂象的存在,面對大家瘋狂買電影票因為“春節實在無事可干”的抱怨,小娛也覺得,看來我國文化產業增長與人民群眾日益強烈的精神消費需求之間,的確還存在缺口啊。
買不到票的大年初一和注水、買分的市場亂象
先講一段真實的個人經歷。
小娛所在的是一個二線(也可以說是三線)省會小城,回家幾天總在叨叨電影票房,昨天上午老爸聽完小娛的叨叨說“咱們下午去看電影吧!”看什么呢?聽完小娛關于幾部影片的介紹,老爸第一個產生興趣的是《祖宗十九代》,小娛立馬打開手機在線購票APP,過濾掉一些老舊偏遠的電影院,排片本身就少的《祖宗十九代》幾乎滿場,于是轉向《紅海行動》,一番查詢之后依然各處滿場,最終無奈地告訴老爸“今天看不了了,買不到票”。
然后小娛立馬下單買了初一下午的《捉妖記2》,買票時合適時間合適地點的幾場百分之五十的位置也已經出售了。與此同時,小娛也在朋友圈和一些群里聽到各種“買不到票”的聲音。
下午時候就連小娛老板都說“剛剛從影院出來,全滿,我旁邊那哥們兒拄著拐杖出來看電影……”
恍恍惚惚中有種全國人民一半都跑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感覺,大年初一當天的一票難求堪比春運,真是讓人后悔沒有早點買預售。
小娛也在昨日下午走訪了幾家家鄉電影院。下午兩點左右在一家中小規模半新不舊的電影院中,影院等候區幾乎坐滿了,在小娛排隊前面的一對母女問售票員哪部電影還有位置,售票員對著機器查了一圈說“全滿了,你可以買七點多的《XXX》”,那對母女失望地走了。在另外一家剛啟用不久的大型電影院中,小娛看到了一片人山人海。
在這里不僅等候區人滿為患,許多人都站在空地處等待著,小娛在擠電梯的過程中還聽到有母親對著三四歲的兒子開心地說:“帶你去看大片!你想看什么大片呀?”熱鬧景象中真是一派濃郁的觀影氛圍。
關于這樣強烈的觀影需求的形成,小娛采訪了幾位業內人士,有人表示:“從春節文化角度來講,看電影已經成為春節標配”,還有人直白地說:“因為春節實在沒事可做了”,想想也是自然,屋外天寒地凍,少了戶外活動的樂趣,也就只有溫暖熱鬧的電影院成為大多數人的娛樂最佳選擇。
熱鬧歸熱鬧,積極的一面之外市場亂象也依然存在,2月16日凌晨便有網友在網上發布文章,表示《捉妖記2》存在刷票房行為。
與此同時,還有關于刷分的溝通信息流傳出來。
從這組聊天信息中可以看出,某部影片在與相關人士溝通貓眼評論刷分的事宜。在此前的國慶檔、賀歲檔等重要檔期內也時常傳出刷分以及互黑的消息,票房之外關于口碑的爭奪也成為如今市場上的關鍵競爭點,在這個魚龍混雜的市場當中,或許一切皆有可能。
《捉妖記2》一馬當先,《紅海行動》有望成為最大黑馬
帶動初一市場高溫的主要是五部頭部作品,《捉妖記2》《唐人街探案2》《西游記女兒國》《紅海行動》和《熊出沒·變形記》,五大巨頭齊聚,春節檔的火藥味早在一個多月前就散開了,初一這味道真正達到了最濃烈的程度。
截止今日20時,五部影片票房呈現1-2-2的隊形,《捉妖記2》以5.5億位居票房榜榜首位置,《女兒國》和《唐探2》分別以3.5億和3.4億的票房成績分列二、三名,《熊出沒》和《紅海行動》票房為1.2億和1.19億,位居隊形最后。
眾所周知今年的預售大戰打得轟轟烈烈,除《紅海行動》因發行通知下發較晚之外,其余四部影片都是提前一個月便開啟超前預售。首映日之前,《捉妖記2》和《唐探2》的預售票房均突破2億,《熊出沒》分別在1月27、28日和2月3、4日兩個周末開啟點映,收入約4700萬票房,《女兒國》也在2月14日情人節當天開啟大規模點映,將1.7億票房收入囊中。
從排片來看,票房冠軍的《捉妖記2》以36.7%的絕對優勢占據排片榜榜首,《唐探2》排片為25.7%,《女兒國》和《紅海行動》排片分別為15.8%和10.9%,《熊出沒》排片最少,僅有7.7%。如果不出意外,口碑頗高的《唐探2》在明日就會躍居票房第二。
院線和影院給了主打合家歡品牌的《捉妖記2》最大空間和最優待遇,《捉妖記2》的上座率達到了68.9%,《唐探2》以71.7%的超高上座率拿下上座率冠軍,《熊出沒》排片雖少,但擁有70.5%的高上座率。
目前各平臺均開放了影片評分,從評分梯隊來看,倒是與票房隊形形成了鮮明對比。《紅海行動》以8.5獲得最高分,《唐探2》位居第二評分為7.6。《女兒國》和《捉妖記2》分別為4.9分和5.4分,親自看過兩部的小娛覺得,其實這個打分有些苛刻,尤其對于后者,其實還是滿合格的合家歡商業大片,特效也值得肯定。
作為另一部大IP續作,《唐探2》目前基本保持了與前作一樣的成績,在小娛此前對導演陳思誠的采訪當中,他也表示在第一部的時候就已經做好將其打造成系列的準備,這也是第一部美國工會制作的華語電影,美方工作人員占到90%以上,整部影片是在47個工作日以內(美國拍攝40天,國內拍攝7天)完成拍攝的。
同時他也給小娛講述了一個自己比較遺憾的故事,在老莫從天而降的那個鏡頭中原本安排了五種不同膚色的孩子站在最前排,代表著五大洲的孩子集體傳承中國武術,但是由于拍攝當天只有兩個小演員在現場,補拍或者現場臨時調演員都實現不了,所以這個鏡頭成為一個遺憾。
關于《唐探》系列的標準,陳思誠說道:“作為一個項目的leader,你必須有審美,審美決定著取向,取向決定著行動,那是審美決定的,我沒有辦法去降低自己的標準,我沒有覺得我的標準有多高,只不過我的標準就是這樣的。”
綜合首映日情況來看,五部影片當中宣發動作最為積極的《捉妖記2》和《唐探2》如愿以償收獲了效果最為顯著的票房成果,《熊出沒》一如既往地維持著其固定受眾,穩定在隊形中段旱澇保收,相對來說出場低調的《紅海行動》經過首映日拿下了最高口碑。
在諸多公號和微博大V之中也可見,關于《紅海》的一撥口碑已然開始點燃,此前娛樂資本論在采訪博納總裁于冬時,他也信心滿滿地表示過:“大家都知道博納習慣逆襲,之前我們也都是逆襲得冠,(我們)有信心能反超其他影片。”另外也有業內人士預測,按照目前的走勢來看,《紅海》的逆襲勢在必行,“保三爭二”。
去年春節檔首日大盤達到7.4億,觀影人次超過兩千萬,單日票房冠軍由《西游伏妖篇》的3.2億取得,對比去年春節檔首日來看,今年的首映日可謂全面升級,中午之前就已經破了去年的紀錄,同時根據這樣的票房增長速度來看,能夠達到去年單日票房的兩倍也是極有可能。
今年春節檔首日的13億票房給了市場又一劑興奮劑,正如小娛此前采訪當中一位發行專家說過的“會給2018年開一個好頭”,在13億單日票房背后,有向好的一面,不僅是市場容量的增加,從去年的3500萬座增加到了4700萬座,還有檔期內影片整體制作和質量的全面提升,影片宣發規模的全面升級,百姓觀影熱情的持續增長,同時仍舊存在諸多問題,關于票房及評分造假的事件依然橫行,熱鬧歸熱鬧,不過小娛還是希望市場能夠理性地熱鬧。
最后還有一句建議留給大家,春節期間想看電影一定要提早買票啊!
來源:娛樂資本論 作者:劉卉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