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聯姻金融 或將突破小微金融障礙墻新金融
就中國而言,在過去十年,于小微金融服務探索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但必須承認,當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依舊呈現,提升小微金融服務效率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而隨著中國互聯網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運用,衍生的新金融體系會很好彌補傳統金融之不足,推動中小微企業融資的良性發展。
金融新勢力彌補傳統不足
在人類文明進化史上,科學技術始終發揮著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在科技助推下,與之耦合的金融、互聯網、制造業等領域都煥發出更為旺盛的生命力。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在對傳統金融補充的同時,其高效的服務效率和靈活的服務方式促使銀行、保險機構等傳統金融或通過收購或通過合資等途徑自我調整,并把部分金融業務互聯網化來提高小微金融服務能力和效率。
圖示:2010-2017網貸成交走勢
在傳統金融機構投入更多資源來助推小微金融的同時,互聯網金融也主動承擔自身的社會角色并發揮著積極作用。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網絡借貸行業成交量達到了28048.49億元相比2016年增長了35.9%。
而在未來,在金融監管加強的趨勢下,在合規成金融新常態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將會更好發揮作用,引導資金注入實體經濟,以小微金融為切入點,共同鑄造普惠金融生態圈。
科技升級推進征信機制建設
中小微企業缺乏固定資產而抵押不足,能夠在審批過程中提供參考依據的諸如經營流水、財務數據、社保甚至水電費等數據都不全。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征信記錄判斷在理論上成為首選。
令人尷尬的是長久以來,征信機制并不完善,并且企業征信建設比個人征信難很多,想通過傳統方式來獲取龐大中小微企業的信息數據幾乎很難實現。令人欣慰的是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一技術難題得到很好解決。
當前,不少地方政府以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為抓手,推動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并通過與科研機構的合作推進外部信用評級,營造良好的小微企業信用環境。很多金融機構、科技公司通過大數據及區塊鏈技術的場景化運用,搭建小微企業信貸業務SaaS服務平臺,提供中小微企業客戶信息管理、小微企業綜合評分等服務。
迭代化風控體系降低金融風險
金融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風控。銀行更愿意服務頭部公司,其實有時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遠高于大型企業。當然,這一狀況隨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運用及中小微企業主更加注重企業數據、個人信用行為及中國征信機制的健全而有所改善。
金融機構、科技公司面對采集的信息,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歸類,形成智能、模塊化的系統,形成了以大數據為核心的風控體系,基本上實現無紙化的審批,極大的提高了金融服務效率,降低了金融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
綜合分析,雖然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環境在良性發展,但是在小微金融服務領域依然有著很大的空間。數據顯示,全國接近8000萬小微企業中,依然有22萬億的市場缺口。據消息人士稱,在現金貸倒下后,目前最受監管青睞的,則是“小微企業的經營貸款”。所以,金融改革、科技賦能、政策紅利等多重因素下,阻止小微企業融資的障礙墻或將被擊穿。
【來源:金評媒】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