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出狠招!貸款類APP無資質不讓上架和更新新金融
自2017年12月以來,蘋果應用店對做貸款(快速審批秒下款)業務的APP的上架和更新,要求有金融許可證或者省級金融監管部門(如省金融辦、省銀監局)出具的獲準開展金融業務的資質(如互聯網小貸牌照、P2P備案函)。
2017年12月,是監管出臺現金貸系列政策的時間。蘋果出臺前述要求,是受到中國的監管政策影響。
“上傳APP需要申請開發者賬戶。蘋果審核APP是根據各國的法律制定的規則,比如在中國很多賭博、彩票類的APP沒法過審核,但是在馬來西亞就可以,”某科技公司人士對第一消費金融稱,“如果現行政策下沒法自己上架或者更新蘋果應用,可以選擇在海外申請開發者賬戶然后上架和更新,這并不影響使用,比如Facebook在中國就可以下載和使用。”
“目前市場上代上架的公司一般是有國外開發者賬戶的,甚至有一些已經上架的APP。國內的現金貸公司,APP不用原生語言來寫,使用H5先做出來,然后直接裝到已經上架的APP即可,反正這些貸款APP不講究用戶體驗,只要能放款出去就行,”前述科技公司人士稱。
一位體驗過代上架、代更新這種中介服務的現金貸從業者告訴第一消費金融,代上架和代更新,操作辦法是把需要上架、更新的APP遷移到有金融許可證的開發者賬戶,由具備金融許可證的平臺向蘋果方面提交上架、更新的請求。在蘋果方面審核通過之后,已經完成了上架或更新的APP的團隊再將一些細節信息修改回去,比如APP的運營主體信息,而此時蘋果方面已經不再審核。
前述現金貸從業人士透露,一般代上架、代更新的中介一次收費在3萬元到5萬元,只在完成代上架、代更新之后才收取費用。到目前為止,尚無代上架、代更新成功之后被下架的案例。
APP代上架、代更新這個黑色產業鏈,一方面是中國式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生存智慧在金融嚴監管之下的產物,另一方面也是蘋果的制度缺乏靈活性的產物。
浙江某公司人士對第一消費金融表示,浙江省金融辦稱該公司開設的民間融資服務中心屬于類P2P平臺(注冊領紅包),備案的權力下放到了市,所以市級備案就相當于省級備案,不出具備案函。由于該公司在完成了相當于省級備案的市級金融辦的備案后,拿不到省級金融辦的備案函,無法更新APP。
達安金控旗下互聯網小貸公司總經理徐北告訴第一消費金融,廣州地區用保理或者融資租賃資質,基本上可以應付蘋果提出的資質要求,但不是100%給更新。
從第一消費金融了解的情況來看,蘋果不讓貸款類APP上架或更新,已經在整個行業成為普遍性的問題。而早在2016年,安卓的金融類APP很早就需要有相應的金融資質。
“如果安卓的應用商店是個商場,那么iOS就是政府,”前述科技公司人士表示,“因為iOS是個封閉系統,沒法像安卓那樣使用網頁自由下載,所以iOS的開發者不把應用上傳到蘋果應用店基本上用戶就無法下載。”
除了貸款類APP上應用店需要資質以外,現在,貸款類的微信公眾號要完成認證加V,也需要向騰訊方面提交相應的金融許可證。
某場景分期公司的產品經理告訴第一消費金融,該公司的微信公眾號XX分期(第一消費金融注:此處XX是化名)在認證過程中,被要求提交金融許可證。微信提出此一要求的原因是,只要微信公眾號名稱含有分期、白條、貸等等字眼,均被要求提交金融許可證或者省級金融監管部門的批文。迫于暫時缺乏相應的金融業許可證,XX分期方面將“XX分期”改為“XX官方服務號”,提交營業執照,即可完成微信公眾號的認證。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各種細分金融業態的APP在各個流量渠道,都會遭遇資質問題。監管的牌照監管思維,配合應用店的這種主動要求開發者提供資質文件才能上架或更新的行為,無疑還是可以提高一點點金融業的準入門檻。
但是,問題的核心在于,監管跟得上市場的變化嗎?
【來源:第一消費金融】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