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案潮后,P2P最終剩下多少家?新金融
昨天下午與學者和網貸企業負責人一起探討:P2P網絡借貸平臺備案問題,其中談及網貸合規備案還將成為這一階段P2P公司的主要任務,深以為然。但是,最終P2P會活下來多少家?這些活下來的企業都有哪些特點呢?今天颯姐與您一起聊聊......
1.寡頭還是競爭,這是個問題?
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有集中,這是基本經濟規律。
根據統計,我國境內還有接近2000家P2P網絡借貸平臺,合規情況不一,有人預計約有100家企業在備案后可以生存下來。我們的態度略樂觀,能夠備案的企業也許比100家要多,但是會分批分階段進行。
百花齊放的時代過去了,最終網絡借貸行業,通過正常淘汰、經偵介入、并購重組,也就能剩下較小比例的“老平臺”。
頭部企業的生存空間會擴大,因此在海外上市的P2P公司,在2018年4月底、6月底之后的股價可能有一波不錯的行情(投資需謹慎),網貸投資人可以關注。
在行業普遍提高門檻之后,還會有實力雄厚的實業和金融機構,甚至銀行陸續進場。
2.后備案時代,門檻會難比“蜀道”嗎?
應該說,對存量P2P公司而言,備案是否成功意味著是否有生存下去的希望。
我們雖然不能否認沒有備案成功的網貸平臺的價值,但是,市場容量有限,投資人數量有限,誰不愿意把錢放在官方備案的機構里呢。真心愿意冒險的投資人,恐怕不會進行“債權”投資,而是轉投股權或比特幣等高風險高回報的品類吧。
有人擔心未來網貸備案是不是像支付牌照取得一樣難,個人觀點不會,畢竟網貸備案始于區金融辦,決定于市金融辦和銀監局等,備案成功是各地方金融監管機關自行斟酌的。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金融發展水平不一,面對“直接融資”的合法渠道,沒有理由全部封嘴,一個不批。
只要有這個業態,總有新公司備案的機會。
3.能備案的企業,都有哪些共性?
順利在第一波、第二波備案的企業,其業務條線一般沒有較大法律瑕疵。
有人說,“大而不倒”也是網貸行業的規律,咱們不要太瞧得起自己,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確實有大而不能倒的顧慮。對于網貸平臺,不要有“偶像包袱”,只要有問題,司法機關還是會及時出手。
業務合規,規模適中,業內口碑良好的平臺,備案成功幾率較高。對號入座的平臺也許很多,但請諸位一定要注意,備案最后一公里:公示期,萬不能出現任何閃失。
如果有競爭對手甩鍋或者刻意抹黑,可能造成備案不能。因此,事前在公司內部進行“合規壓力測試”著實有必要。
安排一名法務人員坐在對手位置上給自家風控、運營團隊挑毛病,如果挑不出毛病(可能性極小),或者有小問題可以自圓其說,恭喜你,備案順利完成的幾率又增加了。
如果問題太多,那就要研究應對方案和應急措施,法務、公關、運營團隊緊密結合,積極面對。
最后,如果真的讓我說一個數字,到底網貸行業會留下多少平臺,颯姐可能傾向現在行業的10%左右。
當然,我們愿意看到,后備案時代,有新的資本、業務模式進場,畢竟“直接融資”是企業融資的好路徑。
【來源:網貸天眼】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