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制力差,易被高息套路,校園貸需銀行正規軍新金融
因“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去年屢屢登上新聞媒體,撩撥著公眾敏感的神經。 連日來,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如何整治“校園貸”亂象的話題引發了代表們廣泛的熱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把“履行地方金融監管職責,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寫入其中。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連日來,“校園貸”引起了代表們的廣泛關注。各位代表所議的 “校園貸”可分為三類:電商背景的電商平臺,如淘寶、京東等提供的信貸服務;消費金融公司推出的產品;P2P貸款(快速審批秒下款)平臺(網貸平臺)。其中,消費金融公司和P2P網貸平臺等推出的部分產品,因其滲透校園力度大,催收方式等一度備受爭議,違法違規的“校園貸”因此被政府納入到嚴厲整治的范圍。
2017年,教育部等多部委出臺規范校園貸管理的文件,明確任何網絡貸款機構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并鼓勵正規商業銀行開辦針對大學生的小額信用貸款。同年12月,央行和銀監會又聯合下發通知,要求網貸平臺不得為在校學生、無還款來源或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借款(享低息貸款)人提供借貸撮合業務。
與會的代表們認為,在防范不良校園貸風險時,唯有在源頭上對學生借貸合理需求進行“疏導”,在過程監管中對制度的漏洞和借貸投機行為進行“圍堵”,加大在校生的財商教育,銀行系“正規軍”進入校園市場,滿足大學生群體日益旺盛的金融需求。
現象
貸款公司鏈條化犯罪成套路
市人大代表、北京城市學院校長劉林,除了本職工作,平時也做過多起公益訴訟,他接觸很多在校大學生因為無法償還貸款引起的糾紛,他們來自很多不同的高校,他所接觸的案例中有的學生需要償還十多萬貸款,他還聽到過有的高校學生因為躲債而輟學,還有的甚至因此走上輕生的道路。
劉林表示,在他了解到的案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有的貸款公司利用學生求知欲強和求職心切,聲稱前期零投入提供免費培訓幫助學生就業,學生培訓后,對方幫他們“順利地”找到了一家公司工作,這時貸款方聲稱培訓是需要花錢的,很多時候都以萬計。他接觸過一名有類似遭遇的學生,被索要2.4萬元培訓費,當時還沒畢業的大學生,很難一下子拿出這么多錢,這時貸款方就會讓學生貸款來償還這筆錢,之后利滾利,需要償還的數額越來越多。之后,學生找到工作的這家“公司”就跑路了,這時學生才發現自己被騙了。劉林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學生經歷了培訓、求職、貸款三個過程,每次都是和對方單獨簽合同,看起來三方各是各的,比如公司跑路了,貸款方會和學生說,“我不管這些,我就要還錢”,但是,這三方背后是同一個幕后操縱者,可見一些貸款公司的犯罪已經呈現出鏈條化、集團化、套路化嚴重的特點。另一部分貸款是有的學生消費超過了自己的經濟條件,借了高利貸,后來利滾利。他接觸過的案例中,有的學生到后來發現自己需要償還十幾萬元,完全無法解決。
市人大代表、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劉瑜曉還揭秘了一些非法校園貸的“關系催收”催款方式。“因為大多學生貸款時并未注意違約風險,而一旦發生違約,學生父母和朋友的電話,就成為網貸公司催債的‘重要武器’。”劉瑜曉表示,校園網貸公司已形成一套體系化的催款“十部曲”,分別為:給所有貸款學生群發QQ通知逾期、單獨發短信、單獨打電話、聯系貸款學生室友、聯系學生父母、再聯系警告學生本人、發送律師函、去學校找學生、在學校公共場合貼學生欠款的大字報,最后一步,群發短信給學生所有親朋好友。“一般到第四步,學生就會還款了。”
探因
校園貸門檻低 商家設“高利息”陷阱
大學生之所以如此偏愛校園貸,是它幾乎沒有任何門檻,無需任何擔保,無需任何資質,只需動動手指、填填表格,就能貸款幾千甚至幾萬元。市人大代表、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劉瑜曉向北青報記者分析道,“有些校園貸還會人為設置陷阱,用‘滯納金’‘服務費’等字眼掩飾其高利息的本質,引誘大學生落入高利貸陷阱。”
劉瑜曉還表示,校園貸的較長分期還款方式和用戶財經知識的匱乏,還造成了學生們對真實利率的高低并不敏感。“事實上,涉及校園借貸的平臺借款利率普遍較高,個別項目借款學生所付年利率達25%以上,這是高于銀行的信用卡分期的。”
學生自制力差 禁不起消費誘惑
采訪中,多位市人大代表表示,變了味的校園貸盛行,另一個原因在于學生自制力差,禁不起消費主義的誘惑。校園貸本應是助學、創業,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資金上的幫助。但現實的情況是,大部分貸款資金被學生們用于網游、網購、聚會等消費。
據市人大代表、北京林業大學書記王洪元的觀察,學生使用校園貸,80%都不是為了滿足真正的剛需。“現在絕大多數用校園貸的學生,都不是因為貧困,或是創業。貧困生,學校有助學渠道。創業的話,也有很多創業項目支持。我知道的,比如有用來打游戲的,這哪是剛需?”
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學教授秦紅嶺則在對學生的調查中發現,不光是窮學生,富裕家庭的學生也會頻頻使用學生貸。比如有學生因為無照駕駛被罰3000元,只能用螞蟻貸款交罰款;有的買iPhone8的貸款還未還清,又跟風貸款買了iPhone X;一些基于虛榮心理攀比消費,只能貸款購買奢侈品。“基于完成學業而貸款的,幾乎沒有。”
一些借款平臺采取放任態度
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黨委書記許澤瑋表示,“校園貸”的本質是給沒有借貸能力的人高額貸款,大學生是沒有收入的,他的償債能力非常微弱,如果只借給他1000塊錢,他能想到辦法還錢,但是如果一個大學生負債10萬,他就只能想辦法欺騙,做壞事,甚至出現像“裸條貸”這樣的極端情況,一些女孩因此走向了色情交易。“裸條借貸”的問題不僅是利息超過了合法范圍,大學生沒有償還能力的問題,它還涉及對女大學生基本人身權益的侵犯,以及通過互聯網非法收集、傳播、交易不雅信息,擊穿了社會倫理的底線。
除了“校園貸”之外,“現金貸”也在高校和農村地區蔓延。對此,許澤瑋表示,“現金貸”的主要問題是收取了過高的利息,一些“現金貸”成了變相的高利貸。在“校園貸”被禁止之后,一些學生通過偽造身份信息獲得借貸,但實際上這在技術上是可以查出來的,但有些不良的平臺對此采取放任、默許的態度,只要你敢借它就敢放,使得實際上“校園貸”并沒有真正消失。實際上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比如打印借款者一年的銀行流水,學生沒有收入是很難造假的。“校園貸”應該被完全禁止,“現金貸”需要加強監管。
許澤瑋表示,“校園貸”往往伴隨著多頭借貸的情況,比如一個大學生借2000元他可能有償還能力,但他在多個平臺借款,比如10個平臺就有2萬。這是互聯網借款平臺本身的缺陷,互相之間并不掌握對方的信息,就造成了風險。
建議
學校需加大在校生財商教育
如何防止學生們不理性地使用校園貸?王洪元代表提出,高校需要從學生們入學開始進行教育,就要給學生們打“校園貸”的預防針。以北京林業大學為例,老師還會對學生們進行分組,設小組長,日常監督,老師們也隨時和學生們在微信群里溝通,一旦發現什么苗頭,能盡快介入。“即使畢業了,有些大學生都還不是合格的‘勞動生產者’,更何況在還沒進入社會,心智都還不成熟的大學階段,所以學校的管理一定要重視起來”。
秦紅嶺曾調查過多個學生貸款的原因,一部分人將原因歸結于需要用錢但又不希望家里知道,又相信自己有能力償還;而另一部分則認為,家里父母也在刷信用卡,提前消費也沒什么錯。秦紅嶺對此提出高校其實應該開設有關財商的課程,豐富學生們的金融知識、提高理財(注冊領紅包)能力。“應該讓學生們在走出校園前建立理財觀念和資產合理支配的能力。”
行業內應建信息共享機制
整治校園貸,光“堵”還不行,還需要“疏”。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就曾表示“校園貸要開正門”。 監管層面和從業機構層面都意識到,校園貸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且需求量還很大。
市人大代表、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劉瑜曉告訴記者,2017年以來,交行、中行、建行等多家銀行針對學生群體推出相關金融產品,校園貸的“正規軍”開始擴容,中國銀行推出了中銀E貸·校園貸產品,建行廣東省分行也發布了校園貸產品“金蜜蜂校園快貸”,光大銀行推出首張針對大學生的“光大正青春信用卡”。
劉瑜曉介紹,基于政策要求,正青春信用卡先是采取了“保守”的態度,采取零額度形式發行,需要先存款后消費,消費行為可計積分。“既要保證風險可控,又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這是我們所一直在思考的。”
為落實銀監會提出的“銀行機構發行大學生信用卡必須要先落實‘第二還款來源’”要求,部分銀行欲采取與保險公司擔保的形式推出有額度大學生信用卡,在保險公司擔保的前提下,再將根據學生資質情況匹配對應額度。“大學生群體有其特殊屬性,雖然大部分已經成年,但是幾乎沒有信用記錄,傳統的風控及授信模型與大學生群體的審批需求存在一定偏差。所以對大學生的資質評判會更加側重于客觀的事實依據,比如學生可查詢到的學歷情況,包括就讀學校層次、學歷層次等。還會調用到國家認證的官方學歷校驗平臺信息。”
市人大代表、華夏銀行監事長成燕紅提醒重返校園的銀行業,應將風控放在首位,呼吁政府牽頭建立行業內統一的信息共享機制,避免“多頭借貸”。“同時,教育部門應積極配合,做好在校大學生畢業流向等信息共享,有助于畢業后重建信貸關系,銀行不擔心找不著人,學生也不可逃避還款。”
【來源:北京青年報】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