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塊銀幕 給中國電影市場帶來了這樣的新可能水煮娛
去年以來,中國電影產業重新進入快車道。2017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定格在559.11億元,銀幕總數突破5萬塊,最高單片票房突破50億元。
隨著電影市場的逐漸成熟,影院終端建設日趨完善,也為好內容提供了相對充盈的供給側。與此同時,觀眾也越來越理性。這在2017年尤其明顯,影片的口碑開始切實拉動票房,《乘風破浪》《摔跤吧!爸爸 》《戰狼》《二十二》《岡仁波齊》《七十七天》《芳華》等影片,就是通過觀眾口耳相傳,全民爭當“自來水”,助力電影排片“逆生長”。
2018年開年,《無問西東》上映以來票房呈連續上升趨勢,票房占比在15日從起初的18.1%升至31.9%,口碑發酵票房漲勢良好。
以上種種至少表明,現在的電影觀眾并不是大數據描述的“只想娛樂不想思考”的年輕人。觀眾用兜里的錢證明,想要留住觀眾,講好故事是關鍵,有了優質的內容就有了競爭力。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索亞斌表示,品質始終是決定電影走多遠的根本。他認為,一味迎合觀眾不一定能真正獲得觀眾的認可,只考慮觀眾口味這樣的小算盤,在電影項目運作的占比會越來越低,如果觀眾境界上去了,創作者還在原地踏步,是很難做到持續迎合的,因此在今后的創作中,創作者自身要有情懷,要有審美理想和藝術追求。
好口碑帶來好票房是合理性建構
一般而言,影片上映的首周周六是電影市場票房的峰值。比如,2017年7月13日上映的《悟空傳》票房達6.96億,該片上映首周末(7月15日、16日)票房分別為9840萬、8947萬;8月3日上映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總票房5.34億),上映首周末(8月5日、6日)票房分別為8738萬、6283萬;6月23日上映的《變形金剛5》(內地票房15.5億),上映首周末(6月24日、25日)票房分別為3.17億、2.23億;4月14日上映的《速8》(內地票房26.7億),上映首周末(4月15日、16日)票房分別為4.61億、3.65億。
縱觀近兩年的內地電影市場,出現了不少“周日逆跌”的現象。這類影片往往是能憑借長線放映逐漸發力的作品。
例如電影《摔跤吧!爸爸》,該片于2017年5月5日(周五)上映,首日票房僅為1576萬,同為首日上映的《銀河護衛隊2》單日票房達9860萬。看上去,一部好萊塢商業大片將在中國市場毫無懸念地碾壓一部寶萊塢電影。
《摔跤吧!爸爸》單日票房走勢圖(萬元)
但在上映后,這兩部影片卻畫出了完全不同的兩條曲線。5月6日、7日,《銀河護衛隊2》在首周末表現尚可,1.3億、9560萬的票房仍遠超《摔跤吧!爸爸》的3252萬、3846萬,但可以看出,后者呈現出超越市場規律上揚的趨勢,票房占比也從周六的13.7%上升至周日的19.6%。
而到了5月8日周一,《摔跤吧!爸爸》的單日票房仍保持在2106萬,但《銀河護衛隊2》的票房已經下降至3474萬。此后的4天,《摔跤吧!爸爸》連續三個工作日票房超越前日,分別達到2456萬、2747萬、2760萬和4440萬,其中自5月10日起,《摔跤吧!爸爸》成功超越《銀河護衛隊2》登頂單日票房榜首位。
在《摔跤吧!爸爸》上映的第四個周末,面對《加勒比海盜5》的強勢沖擊,該片仍以4506萬的周日票房超越周六的1985萬;上映44天后的第7個周末,《摔跤吧!爸爸》仍能位列票房榜前五,周日1044萬票房繼續超越周六的927萬,第8個周末,271萬的周日票房同樣超越周六的243萬。最終,《摔跤吧!爸爸》累計票房達到12.91億。
談到《摔跤吧!爸爸》這樣的票房走勢,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表示,憑借口碑迎來高票房,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近期一些口碑爆棚的作品票房逆襲,成為了大家關注的一種文化現象。口碑能夠讓票房持續發酵,是電影市場在逐步走向成熟,觀眾欣賞趨于理性的標志。盲目追求大明星的非理性消費正在減退。
同時,電影產業終端也在走向理性,按照口碑的走勢來決定排片,才會取得更好的上座率。
饒曙光認為,好口碑帶來好票房,是電影行業各個環節的合理性建構,接下來需要維護和鞏固。
不僅是《摔跤吧!爸爸》,2017年的票房冠軍《戰狼2》總票房達到56.83億,該片于2017年7月27日(周四)上映,首日票房1.02億。上映的首周末,《戰狼2》也呈現周日票房(3.67億)大于周六票房(3.13億)的走勢,并在次周末(8月5日、6日),第五個周末(8月26日、27日)復制了這樣的趨勢。
《芳華》目前總票房已達到14.2億,影片于2017年12月15日周五上映,前三天票房分別達到7609萬、1.07億和1.1億。在隨后的兩個周末中,該片的周日票房均大于周六票房(12月24日的1.08億大于12月23日的1.01億,12月31日的8621萬大于12月30日的6662萬)。
《芳華》單日票房走勢圖(萬元)
此外,《前任攻略3》《歡樂好聲音》《二十二》《一條狗的使命》《看不見的客人》《乘風破浪》《岡仁波齊》《情圣》等2017年口碑不錯的影片,均有1個周末的周日票房高于周六。
這在盧米埃北京芳草地影城總經理沈影博看來,“口碑是與質量掛鉤的,觀眾也越來越成熟,會更注重影片整體質量,這也對電影創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北京冠宇影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運營中心總經理鄭寅路表示,2017年的電影市場,之所以出現了很多口碑爆棚票房大賣的電影,正是因為其影片的內容更加的豐富、制作精良,讓觀眾認可影片,同時因為內容的時效性和話題性,使其口碑宣傳更加廣泛和有持續性。這也印證了“內容為王是影響影片質量永遠不變的真理”,所以不論是傳統發行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都不應該只考慮票補和營銷,而忽略影片內容質量。
新時代電影市場的發展
仍是觀眾素養決定的
2018年開年,好萊塢影片《星球大戰8》于1月5日(周五)開畫,首日以34.6%的排片拿下6136萬票房,接下來的兩天票房分別為7208萬、4932萬,排片也降至23.7%。1月12日上映的《勇敢者游戲》以25.8%的排片拿下7432萬的票房,周六、周日票房分別為1億和8114萬,而在第4天,該片票房卻滑至3360萬。
和《勇敢者游戲》同日上映的《無問西東》卻走出了與這兩部影片完全不一樣的票房曲線——首日票房3549萬,排名當日第三,隨后兩天,隨著口碑的發酵,票房分別提升至4871萬和5403萬;在上映第4日票房與《勇敢者游戲》持平,取得了3349萬,并于1月20日上映第9天拿下6256萬票房,為上映以來最高,同時還創下單日上座率九連冠的佳績。
在《星球大戰8》前一周上映的《前任3》(2017年12月29日周五)首日以18.6%的排片拿下了6446萬的票房,周六、周日仍以17%左右的排片拿下8540萬、1.31億的票房。憑借著不俗的口碑,《前任3》走出了一條上揚的曲線,在上映第9天,該片以40.6%的排片拿下超2億的票房。截至1月23日,該片已取得超過18.85億的票房。
以往備受青睞的特效大片在同樣的檔期輸給了兩部內地的中小影片,這在2018年開年就對今年中國電影市場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做了鋪墊。在一直變化著的電影市場上,特效和爆米花影片已不再新鮮且成為觀眾的必選項。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索亞斌表示,口碑對于一部電影的票房走勢確實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電影可以引領觀眾的趣味變化,但電影市場的發展仍是觀眾素養決定的。如果《無問西東》放在六年前上映,我認為也不會有這么好的票房。這六年的發展,讓這個時代的觀眾更易接受這類電影。
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前任3》從16%的排片到40%只用了不到10天的時間,這就是現在新的時代,可以看出大家把對于電影內容的傳播和喜歡,放到第一位了,“湊一些商業性的東西放在一起,但是沒有一個基礎的內容,肯定是失敗的。”
很顯然,“品質始終是決定電影走多遠的根本”。索亞斌表示,從2003年電影產業化以來,我認為可以從觀眾的審美角度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奇觀驅動階段,從《英雄》開始,國產大片是電影市場絕對的霸主;第二是從2008年開始的情感驅動階段,一些“小妞電影”、青春電影逐漸占據市場,觀眾通過電影獲得了情感共鳴和情緒宣泄;第三是近兩年開始的情懷驅動階段,觀眾從希望從大銀幕上看到平視化的自我現實生活,轉到喜歡看生活中不常見,但卻有情懷、有情操的內容。
這在2017年已漸成氣候。而這些影片的起始排片一般并不高,而是憑借好口碑不斷發酵博得高票房。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高票房,并不是指票房絕對值高,而是按照成本、影片受眾來定義其可能的市場走勢,最終遠超預期。
去年,紀錄片和藝術片的成績令人驚喜。暑期檔,我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紀錄片《二十二》上映,從首日僅1.5%的排片一路逆襲,最終這部成本僅有200萬的電影取得近兩億的票房。
無大明星加持、全素人出演的公路片《岡仁波齊》與《變形金剛5》同檔期上映,雖為小成本文藝片但憑借口碑長線發展票房過億,這個成績相當亮眼。
總票房達到1.03億的《七十七天》于2017年11月3日周五上映,首日票房僅為267萬,而拿下當日票房冠軍的為《雷神3》(1.06億),亞軍《密戰》也拿下1733萬,加上《全球風暴》《羞羞的鐵拳》《王牌特工2》等在檔老片,《七十七天》的生存空間十分有限。
在隨后的60天時間內,《七十七天》卻呈現出超強的持久力。雖然單日票房從未超過800萬,單日排片占比僅7%,但《七十七天》卻在11月的四個周末均保持周日票房“零跌幅”佳績,11月6日至9日四個工作日,該片的票房分別達到281萬、390萬、498萬和527萬,呈現出逐日上揚的態勢。
《尋夢環游記》于2017年11月24日(周五)上映,首日票房1279萬,相比同日上映的《追捕》29.5%的排片,《尋夢環游記》占比僅為9.8%。但該片一經上映,便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上映第二天排片比上升至15.2%,票房也達到4745萬,力壓《追捕》的2648萬;到了周日(11月26日),《尋夢環游記》躍至票房第一,單日票房達到5836萬,并連續17天霸占票房榜榜首,直至《奇門遁甲》上映時,才退至第二位。
饒曙光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容量不斷擴大,為差異化電影欣賞提供了空間,觀眾差異化消費正在形成,這對于電影從數量型發展轉向質量型發展提供了好的條件。
“這是良好的態勢,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饒曙光預測,在接下來的發展過程中,電影產業還會出現變數和反復,觀眾健康的消費習慣和審美趣味,還需要進一步引導,觀眾差異化消費習慣的形成也推動了差異化創作,特別是具有人文關懷的電影,重要的不是制作規模和類型,而是質量和內涵。
創作者需要有情懷
電影需要“百家爭鳴”
2017年全國生產故事片798部,每周上映新片平均達到8部左右,想要在市場上分得一杯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全年51部票房過億的國產電影中,《戰狼2》《羞羞的鐵拳》《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等作品商業元素突出,獲得了市場上的成功;但更為喜人的是,《芳華》《二十二》《岡仁波齊》《七十七天》等一批現實題材中小成本電影,更獲得了觀眾和社會各界認可。
今年開年,電影《無問西東》延續了這一態勢。索亞斌表示,從這些以口碑取勝的電影看,《無問西東》和《戰狼2》屬于不刻意迎合觀眾的一類。他認為,一味迎合觀眾不一定能真正獲得觀眾的認可,只考慮觀眾口味這樣的小算盤,在電影項目運作的占比會越來越低,如果觀眾境界上去了,創作者還在原地踏步,是很難做到持續迎合的,因此在今后的創作中,創作者自身要有情懷,要有審美理想和藝術追求。
《無問西東》單日票房走勢圖(萬元)
他認為,如果說迎合,電影中的小情小調可以迎合觀眾的審美,《前任3》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也是為數不多可以做到迎合觀眾審美,同時真正能獲得觀眾認同的作品。
饒曙光認為,對于創作者來說,首先還是要找到與觀眾進行良性溝通和交流的方式,這樣才能在價值觀層面、思想層面以及情感層面與觀眾產生充分互動。這不意味著創作者要迎合觀眾,而要堅持自我對生活的發現和提煉,通過電影化的方式有效表達自己的這種感悟。
當然,這并不是對IP持絕對懷疑的態度,大IP、“流量明星”電影對整個電影在前期的引爆、話題的熱度上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鄭寅路表示,電影需要百家爭鳴,影片類型是需要多元化的,近幾年引進的進口片多以漫畫、科幻、超極英雄題材為主,首先這些題材本身就是遠離生活的,并且頻繁的類型同質化影片使國內觀眾已經審美疲勞,反而像《摔跤吧!爸爸》《尋夢環游記》《一條狗的使命》等作品更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反觀國內影片,擁有所謂的偶像、“小鮮肉”、IP等關鍵詞的影片充斥著市場,過分關注了所謂的大制作、大導演、大演員,反而忽略了劇本、故事、人物本身,這也是下一階段電影創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來源:中國電影報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