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壓力兵臨城下 小銀行“扎堆”IPO新金融
Wind數據顯示,自2018年首個交易日以來,銀行板塊漲幅達13.1%,這讓一些正在“IPO排隊中”的銀行有些坐不住了。一家已在H股上市的地方城商行董秘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去年我們接待了不少來交流的銀行同業,大家對于上市的心情比較急切,尤其是一些已在A股排隊多年的銀行。”分析人士指出,在強監管趨勢下,未來銀行如果不主動補充資本金,表內資本充足率指標進一步“惡化”在所難免,許多業務可能因此無法正常開展。整體來看,2018年整個中資銀行業都面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
銀行IPO步伐明顯加快
數據顯示,截至1月24日,有17家銀行正在排隊IPO。在這17家銀行中,有1家股份制銀行,即浙商銀行;10家城商行,包括長沙銀行、哈爾濱銀行、蘭州銀行、蘇州銀行、西安銀行、威海市商業銀行、廈門銀行、徽商銀行、青島銀行、鄭州銀行;另有6家農商行,即重慶農村商業銀行、青島農村商業銀行、廈門農村商業銀行、江蘇紫金農村商業銀行、浙江紹興瑞豐農村商業銀行、江蘇大豐農村商業銀行。
其中,浙江紹興瑞豐農商銀行、威海市商業銀行、哈爾濱銀行、江蘇紫金農商行、青島銀行、長沙銀行、鄭州銀行、青島農商行、蘇州銀行等9家銀行的審核狀態顯示為已預披露更新。
事實上,2018年以來,銀行IPO步伐明顯加快。證監會網站顯示,截至1月24日,已有8家銀行更新了招股說明書。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僅有8家銀行更新招股說明書。
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徐承遠表示,從目前IPO排隊的情況來看,預披露更新的銀行共有8家,根據證監會的IPO審核流程,預披露更新后會很快安排上會流程,其余處于受理和反饋階段的銀行的排隊時間仍存在不確定性。城商行和農商行登陸H股的步伐也在加快。據了解,純H股的內地銀行多數為城商行和農商行。日前甘肅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正式掛牌并開始交易,也成為2018年港交所首家銀行股。
“闖關”成功非易事
一邊是“銀行們”急切的心情,另一邊是A股IPO審核從嚴態勢延續。證監會網站披露的對目前處于“預先披露更新”狀態的擬上市銀行反饋意見顯示,監管部門主要從規范性問題、信息披露問題、與財務會計資料相關的問題及其他問題等四方面對銀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進行反饋。
比如在信息披露問題方面,在長沙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中明確提出,發行人報告期內資金業務、理財產品業務增長很快,請發行人在招股說明書中補充:一是同業業務的主要流程與風險管控制度,報告期內開展情況與規模,主要會計處理過程及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二是理財產品業務的主要風險,會計處理過程及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
在規范性問題方面,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中指出,報告期發行人不良資產核銷金額、戶數或筆數逐年增加,請分析披露形成該等趨勢的原因;請完整披露發行人報告期內不良資產核銷情況,包括不良資產內容、形成時間、賬面原值、核銷前減值準備計提情況、賬面凈值。結合上述情況,請保薦機構、會計師對前述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是否充分發表核查意見。
在與財務會計資料相關的問題方面,哈爾濱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指出,請發行人補充披露報告期比較數據變動幅度達30%以上的報表項目的具體情況,分析變動的原因、依據和合理性,請保薦機構、會計師進行核查并明確發表意見。
事實上,除了IPO審核從嚴,市場也對銀行股的表現提出考驗。有分析師認為,銀行股的表現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2018年在國內經濟企穩向好的背景下,銀行股股價將步入上行通道,在過去兩年連續跑贏大盤的情況下繼續取得相對收益。
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勵雅敏指出,一方面,行業基本面在營收增速回升以及資產質量持續轉好的背景下,凈利潤增速將從2017年5.0%的水平提升至7.7%。另一方面,從估值來看,目前行業對應2018年動態PB低于近幾年高點和可比海外同業水平,目前估值對應隱含不良率接近11%,銀行股估值存在繼續提升的動力。從機構配置來看,2018年隨著金融市場開放的加快,海外資金的流入提速,偏好大盤藍籌的海外投資者推動市場風格轉變,為銀行板塊估值提升提供支撐。
“近期銀行股大漲需要理性看待,一方面,這確實是市場對銀行2018年盈利上漲預期的體現;另一方面,漲幅較大的銀行股仍是一些業績比較確定和穩定的大行,以及部分優質的股份行。”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認為,當前銀行股的大漲會對未上市的銀行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估值情況還是要根據銀行業整體基本面的情況而定。盡管港股上市確實在進程上相對較快,比如其流程簡單、上市時間可控以及相對限制條件較少等優勢,但也有一定的劣勢,比如港股投資者對內地中小銀行股的風險偏好相對不高。
在徐承遠看來,2018年銀行上市的外部環境將有所改善。宏觀經濟企穩回升,證券市場行情回暖,客觀上為銀行等金融機構上市創造了有利條件。
資本補充“壓力山大”
“從排隊銀行所披露的資料來看,募集資金的用途基本上都集中于補充本行資本金以支持業務發展,這也反映出目前銀行補充資本壓力較大的情況。”徐承遠表示。
“銀行作為高杠桿經營的金融機構,資本金一直是約束其自身規模擴張的重要因素。”勵雅敏表示,雖然有優先股以及其他創新融資工具的推出,但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依然需要通過股權方式進行。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表示,隨著金融嚴監管的推進,銀行表內資本充足率的考核壓力會越來越大。未來如果銀行不主動補充資本金,表內的資本充足率指標進一步“惡化”在所難免。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預計,2018年整個銀行業都會面臨資本補充壓力較大的情況。上市銀行可能通過各種公開渠道加大融資力度,尤其是現在銀行股價上漲,未來可能會有不少銀行增發,而沒有上市的銀行則會加緊上市步伐。
曾剛認為,小銀行的資本壓力比大銀行稍大。一方面是小銀行沒有公開上市,原來的資本補充渠道不如大銀行;另一方面,小銀行過去幾年發展較快,增長速度遠大于大銀行,為達到快速發展,其中可能存在一些監管套利的行為,規避了很多監管的限制,以至于在資本并沒有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實現了規模快速擴張。
【來源:中國證券報】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