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50到1000美元 看兩機器人如何操縱比特幣新金融
在近日回調之前,比特幣價格的暴漲讓無數人震驚。然而在這背后一個時常被忽視的話題在于,這種去中心化貨幣也容易成為價格操縱目標,從而導致參與者的利益遭受侵害。
在發表于《貨幣經濟學雜志》(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的論文中,研究人員Neil Gandal、JT Hamrick、Tyler Moore以及Tali Oberman等人,基于2014年倒閉的比特幣交易所MtGox所泄露的交易記錄,發現了該交易所當時操縱比特幣價格的蛛絲馬跡。
這篇論文題為《比特幣體系內的價格操縱》(Price Manipulation in the Bitcoin Ecosystem),其中研究發現,在2013年底,“可疑交易”出現時當天比特幣價格平均上漲4%;相比之下,沒有“可疑交易”發生時比特幣價格日內在出現小幅下跌。
上述研究人員認為,當時比特幣價格在兩個月內從150美元飆升到1000美元,可能就是這些“可疑交易”操縱價格的結果。
細節揭秘
2014年初,MtGox的交易數據泄露,涉及2011年8月到2013年11月之間的大約1800萬條交易信息。上述研究發現,這期間價格操縱主要通過Markus和Willy這兩個機器人實現,它們在進行交易的同時,并未真正擁有真實的比特幣。
論文發現,Markus從2013年2月14日開始買入比特幣,它的交易行為一直持續到2013年9月27日。Markus賬戶雖顯示存在一定數量的比特幣,但它卻并非真正擁有這些比特幣。在Markus賬戶處于活躍狀態的225天內,它累計獲得335898個比特幣,價值約7600萬美元。
和Markus只使用單一賬號不同的是,Willy則使用了49個不同賬號,且每個賬號迅速按次序購入價值250萬美元的比特幣,之后再也沒有賣出。論文寫到:
Willy的第一個賬號是在2013年9月27日開始活躍,這距離Markus賬號永久下線僅僅過去7個小時25分鐘。
每一個賬號都會在買入250萬美元(的比特幣)之后下線,緊接著下一個賬號上線,并重復同樣的動作。
論文發現,Willy最終獲得268132個比特幣,名義價值約1.12億美元。加在一起,截至2013年11月,Markus和Willy共獲得大約60萬個比特幣。
為什么使用機器人?
論文認為,當時比特幣交易的市場深度有限,MtGox使用機器人進行虛假交易能夠讓市場看起來更加活躍,這是因為公開的交易量中不會剔除機器人的交易量。
另一方面,論文提到,可能正如Reddit用戶在MtGox倒閉后發表的文章中所說,黑客在2011年從該交易所盜走了巨額的比特幣——大約65萬個,而MtGox的CEO Mark Karpeles則為掩蓋這起事件而采取“非常規措施”。
為何機器人交易能掩蓋比特幣被盜事件?論文寫到:
比特幣交易所在很多方面就像銀行,用戶買賣比特幣,這個過程中令大量法幣和比特幣存留在交易所賬戶上。
如果MtGox要想掩蓋比特幣丟失事件,只要用戶一直對它保持信心就行。Willy能夠增加MtGox的交易量,并將用戶的“比特幣”余額換成法幣。只要用戶對其有信心,將大量法幣余額存放在MtGox那里,這家交易所就不會倒閉。
如何推升價格
論文發現,MtGox平臺上機器人的頻繁交易,不僅夸大了交易所的實際成交量,讓投資者看到比特幣成交活躍的假象,在機器人拉高價格的同時,MtGox與其他平臺間套利機會的出現也推動其他交易所比特幣價格的上揚。
論文寫到,在沒有“可疑交易”出現時,研究人員統計的日期中有55%出現比特幣價格上漲,而在出現“可疑交易”時,這個比例則升到高達79%。
在Markus最活躍的一段時間內,MtGox每日交易量中值為4.2萬個比特幣,MtGox、Bitstamp、Bitfinex以及BTC-e這四家主要交易所比特幣價格日均漲幅介于1.9%-2.9%;而在它不活躍的時間段,MtGox每日交易量中值僅為1.74萬個,交易比特幣的平均收益則為略虧。
當Willy活躍時,這四家交易所比特幣價格每日平均上漲4.8%-5.0%。而當它不活躍時,四家交易所價格則同樣全部為小幅下跌。
研究者認為,雖然這些機器人的運行方式不盡相同,但在它們活躍交易時段,交易量的增加要遠遠超過它們自身所做的貢獻。這背后的原因在于:
它們的活動可能向市場發出了信號,從而鼓勵其他人進場買入比特幣。這可能也是為何它們的活動對比特幣價格有如此大影響的原因之一。
【來源:華爾街見聞】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