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談論區塊鏈,十年一記創投圈
過去的九年,區塊鏈的九年,世界已經改變很多。老鏈哥不是盲目的區塊鏈倡導者,卻意志堅定地想與 ChainNews 一起,記錄這個變化的時代。十年一記。
關于十年
首先,談論區塊鏈的概念得是 10 年,但其實比特幣作為首個大規模的區塊鏈,已經安全運行 9 年時間。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用于支持穩定數字貨幣的比特幣、用于私人交易的 Zcash、用于分散式應用的以太坊等等。
區塊鏈正試圖重塑金融體系,使之更安全、更好、更高效。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正在為這個破碎的經濟體系帶來新的信托體系,通過共識協議。假設某個十年里,出現一個價值數以百萬億美元的產業,這一定是不能掉以輕心的。
是的,我知道,過去二十年來,我們已經養成了隨著時代不斷變化的觀念:從 PC 桌面到移動的垂直遷移,遍布世界的社交網絡化......而且我們希望這一切變得更快一些。區塊鏈不同于以上這些,它不是一個需要幾年時間即可養成的新技術觀念。區塊鏈是從根本上在轉變我們思考社會、信任、網絡的方式。它只是通過技術發生,但絕不僅僅只是技術。
我們面臨著的每個十年,都可能是規模更大的一次機遇。也許不在你人生的黃金時期,或者你沒法見證你所做的努力對社會產生影響。但變化一定會發生。
不僅是觀念變化,是工業革命
對我們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的工業革命,在經歷了任何嚴肅地突破和被采用之前,也經歷了幾十年的時間。問題不是技術本身,而是人類對變革的抵制。
William Gilbert 在 1600 年在研究學習的電力,200 年以后才出現了本杰明·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愛迪生 Edison,還有現在的特斯拉 Tesla 嘗試在應用場景進行迭代。起初,必定有人責怪他們在那里浪費時間,要求給出明確的證據,以證明電力真的適于改善人們的日常生活。
當汽車第一次被發明時,也并沒有立即取代當時的馬車、火車,甚至重塑城市。同樣經歷幾十年的時間,從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到價格可以接受。從石油開采、到鋪設道路、建加油站,然后才是新的城市。計算機的發展也是相同路徑,從硅等半導體元素被發現。第一臺電腦對世界沒什么用,但誰又會猜到幾十年后,我們可以把電腦裝進口袋。
我們正處在技術革命的前沿,區塊鏈或將使我們能夠建設新的社會形態,新的金融體系,價值交換服務甚至政治體系治理。
區塊鏈的前十年,在密碼朋克運動和 Nick Zsabo、Vitalik Butterin 這樣的天才推動下,經歷了多年的研發、開創、試錯、實驗和初始采用。我們正處于多步驟流程的第一階段。目前,只有幾千萬人在積極學習這一技術,平均每天有 100/300k 的新用戶加入其中。也許只有估計 10k 的開發者正在研究區塊鏈技術。
第一階段:基礎架構層
不要被大量的 ICO 與 DApps 應用所迷惑,在媒體放大的幫助下,他們各自闡述自己正試圖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各種垂直領域的服務。社交網絡上的噪音不斷,會誤讓你覺得他們已經在那里了。
但其實,我們仍處于基礎設施和協議誕生的初期階段。這就好比互聯網時代,我們的當下還只是 http、ftp、smtp,而非雅虎、谷歌甚至 Youtube、Paypal 或 Dropbox……
大規模的應用還沒有準備好,時機未到,但并不意味著不該去嘗試。在目前階段,開發者社區正在為提高可擴展性、交易速度、電力消耗等,做著重要工作,例如閃電網絡、PoS 等。協議仍在開發,并朝著更高的效率發展。
是的,比特幣網絡緩慢、昂貴,而且消耗大量電力。但是讓我們回想一下,互聯網的早期,我們面對一臺電腦,一個撥號的調制解調器,當然還有無數光盤,并且需要等待 3 分鐘才能獲得 24kbps 的連接。
也許,以太坊應該能夠在一年之內提供 VISA 級別的 TPS(每秒交易次數),這要歸功于 Casper,一個只創建 4 年的協議可能貢獻的了不起的成就。
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了解,這十年,只是基礎設施階段的第一階段。
市場,包括投資者和企業家,肯定會愈發興奮。因為改變價值數百萬億美元的支離破碎的工業和經濟體系,這其中存在著數萬億美元的商機。機會難得。
那么第二階段是什么時候?應用或者說 DApps 價值突顯的階段?老鏈哥以為,可能是從現在起 5 至 10 年。到那個時候,回頭再看第一階段,「他們怎么會這樣用區塊鏈?!」
比特幣的絕對安全
比特幣之前,沒人成功創建過一個不能被黑客入侵的金融協議。銀行、支付系統遭到過多次黑客入侵,至少截至目前,比特幣網絡從來沒有,沒有安全漏洞,沒有 51% 攻擊。即使其有不完善之處,但不妨礙這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即使超級大國也不能通過禁止 ICO 交易和挖礦來殺死比特幣。這是比特幣如此重要的第一個特征。
這有用嗎?可以問問今天在委內瑞拉、津巴布韋或者拉丁美洲的人民。比特幣已經成為現實中的支付系統,因為他們從前沒有選擇、或者選擇美元。當然,在西方世界的大多數經濟體中,我們看不到它任何直接的用途。但不可否認,數百萬人因為比特幣而獲得一些生機。
比特幣擁有一個由任何人主宰、不可分割的去中心化網絡,運行數十億數字資產。這件事情,并不像用比特幣支付一杯咖啡那樣瀟灑,但這一定是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
說到有很多犯罪分子利用這個網絡去做各種各樣的壞事,直到今天。想想你現在所在的互聯網上有么?應該被批評嗎?
「擁有」數字資產是首個主要用例
用比特幣支付是痛苦的。即使你在日本,有數萬個零售點接受比特幣,但是使用錢包仍然痛苦,準確地說,我們還沒有進入「貨幣」階段。
我們尚在剛建立和擁有一個價值儲存能力的階段。對于數字資產的個人所有權、未經審查的控制,「擁有」比特幣是最近十年最主要的使用案例。你在幾乎任一設備上,擁有去世界各地去做價值交換的東西。
數以百萬計的消費者正在學習如何存儲自己的比特幣
Fintech 終于落地
你能想象么?有史以來首個登頂蘋果 App Store 排名第一的 Fintech 應用,居然是 Coinbase。
金融科技類應用從未企及的高度,Paypal 也沒有過。
2017 年 12 月初,Coinbase 登上蘋果 App Store 總榜排行第一
區塊鏈設法讓人們對金錢基本面感興趣了,從前也許只是對金錢本身感興趣吧。現在老鏈哥身邊、知道比特幣、學習區塊鏈的朋友,思考的深度已經觸達「貨幣是什么」「經濟又是什么」……
實際上,區塊鏈資產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零售資產交易類型。這是前所未有的。有人稱之為投機。老鏈哥稱之為教育過程。
即使在風險投資的歷史上,也沒有看到過如此多的企業家愿意花時間在金融科技行業建立一個新的公司。
從中本聰發明比特幣的那一刻開始,用了近十年時間,集合了如此多的創造性能量和資本,蓄勢待發,準備打破抵抗變革的力量。因為如果不達到這一水平,顛覆式創新永遠不可能發生。
老鏈哥想說,在不斷前行的道路上,有泡沫有歧途,但不妨礙我們需要更好的基礎設施,更節能的采礦協議和硬件,更有效的發電方式,更好的監管解決方案。只是社會需要必要的時間,消化和采納這一變化。
變化遲早都會發生,只是大眾還沒有意識到。
來源|ChainNews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