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戰8》內地票房不及《前任3》一半,北美超級IP在中國再次遇冷?水煮娛
北美2017年度票房冠軍《星球大戰8:最后的絕地武士》1月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首周三天綜合票房拿到1.84億,不及《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同期的2.244億和《星球大戰7》的3.825億(分賬票房)。
《星球大戰8》首周三天在中國內地皆沒有拿到單日票房冠軍,且被蟬聯單日冠軍九天的《前任3》遠遠甩在身后,5日上映第一天《星戰8》綜合票房6124.46萬,《前任3》1.488億;6日《星戰8》7187.76萬,《前任3》2.182億;7日《星戰8》4837.75萬,《前任3》1.84億,對于最終票房至關重要的首周三天票房,《星戰8》僅有《前任3》的三分之一。
無論在上座率還是排片占比上,《星戰8》都遠不及《前任3》,因此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勢,《星戰8》最終落腳點會在4億上下,也只有《星戰7》8.1億的一半。
中國“星戰”IP受眾與市場主力觀影群體并不相符
《星戰7》2016年1月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在系列暌違大銀幕十年被北美粉絲朝圣般地對待時,中國觀眾也沒有冷落這個“外來”的強勢IP,首周三天3.477億,最終8.1億的成績在2016年引進片里也算亮眼。
時隔一年《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在同樣的檔期上映,盡管有華人演員姜文和甄子丹出演,但受制于“外傳”性質對除星戰粉絲外的普通觀眾吸引力不足,首周三天綜合票房2.25億,最終票房僅有4.77億。
兩部影片在豆瓣的評分分別為7.1和7.3,中規中矩的評價和《星球大戰》系列在中國內地的影響力相對應,無法和爛番茄93%、85%的評分以及北美9.37億美元、5.32億美元的票房相比。評分和票房上的中美差異也直接源自該系列在兩地的文化和IP價值上的截然不同。
《星球大戰》系列早在1977年就誕生了系列的首部作品,其后每隔三年的一部正傳作品和步入20世紀初的前傳三部曲,令喬治·盧卡斯創造的原創科幻系列成為近代最成功的系列作品,并且由于影片對外太空奇觀的探索和展現,對近代科幻電影發展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星球大戰》系列對整個電影史和北美觀眾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
《星球大戰》系列進入中國內地是1999年開始的前傳系列,老三部曲沒能在大銀幕和中國觀眾見面,只能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的錄像廳和后來的碟片里,與《星戰》一起成長的中國觀眾大多為80后和70末,這部分觀眾和北美星戰迷一樣,對系列有一種特別的情懷,不管是《星戰》的演員導演,還是和《星戰》有關的一切元素,都會熱血澎湃地去膜拜、朝圣。
這部分觀眾現在的年齡已經比較大,大多數已經成家有了穩定的事業和家庭,而在當下中國內地觀影主力軍是90后為主的年輕人,平均年齡不到23歲的觀影人群使得70、80后狂熱追逐的《星球大戰》系列在現在已經不是市場的寵兒。
在伴隨90后觀眾成長的漫威系超級英雄電影、哈利·波特系魔法電影、變形金剛系特效電影等新鮮的系列電影被更多的90后觀眾喜愛、接受,自然這類電影就會在中國內地取得和全球市場相同的高票房。
在分析內地高票房電影的觀眾畫像時,20至29歲的觀眾占絕對的多數,且每部高票房影片都是如此,90后觀眾的觀念、消費能力和意識等層面較之70、80后觀眾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與其說更適合當下的電影市場,倒不如說目前大部分影片都會考慮到90后觀眾的觀影習慣和癖好。
《星球大戰》系列對北美和電影史有著不同的意義,但在中國內地占有市場主要貢獻力的觀影群體并沒有“星戰情結”,和《加勒比海盜》《變形金剛》和《哈利·波特》相比,《星戰》并不具備優勢,因此在內地票房往往不好也就情有可原。
▲《星球大戰》三部曲
明星為導流的話題性和國產影片相比不占優
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目前的中國市場還是以流量、明星效應為至高原則,得益于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觀眾對口碑、演員、電影電視劇的評價等變得直接、高效、低門檻,不受太多限制的方式使得目前的市場被以用戶主導的話題性、關注度左右,影視劇生態也就變得有些偏離既定軌道。
流量明星和話題明星在目前的中國娛樂圈能夠呼風喚雨,而影視劇作品為了提高收視率、票房,都會找到這樣的明星擔綱主演,賺取話題度的同時,社交媒體的高討論度也就成為競相追逐的目標。
來自好萊塢的《星球大戰》系列顯然無法“適應”這樣的體系和環境,盡管有來自中國的宣傳、公關公司幫助其進行內地的包裝和宣傳,但受制于系列主打元素的限制,無法制造出太多與之不相關的話題和熱度,因此《星戰》在中國電影市場的熱度就始終不夠。
▲近兩年《星戰》影片在內地的票房走勢對比
并且在以明星效應為主的市場中,《星球大戰》也不占優勢,從老三部曲到前傳三部曲,《星戰》并沒有所謂的超級巨星和流量明星,它以故事和特效取勝,演員只是輔助,因此從這一層面看,它也不適應當下的中國市場。
像《雷神》捧紅了“抖森”、《X戰警》讓“法鯊”在中國更知名、《星際迷航》讓“派派”收獲中國粉絲垂青,近年來在中國受到關注和熱捧的海外演員參演的作品,在中國內地上映時同樣能夠獲得較高的關注度,且宣傳方也都會邀請他們來到中國做宣傳活動,與粉絲見面制造新聞和話題,所以這些影片票房也不會低。
比如“新晉女神”《神奇女俠》蓋爾·加朵在去年就成為在中國內地知名度躥升最快的海外明星,《神奇女俠》在內地也獲得了超過6億的票房。對于《星球大戰》系列,這樣的演員和明星并不存在,也許是為了將預算盡可能多得貢獻在制作上,《星戰》系列并不會花費過多的片酬去請一線大咖,這就在明星為影片提供的號召力和吸引力上大打折扣。
▲賣萌搞笑也沒能挽救《星戰8》在內地的票房窘境
同期的《前任3》除了有韓庚、鄭愷這樣粉絲基礎雄厚的明星擔任主演,還有影片“前任”的主題概念對普通觀眾的強大吸引力,因此在票房上“碾壓”《星戰》就不足為奇。
【來源:鈦媒體 作者:娛樂獨角獸】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