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尼在線借貸,他們自己人怎么看?新金融
總體而言,2017年包括印尼在內的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的金融科技和在線貸款都發展良好。
根據CB Insights的數據,2014年印尼只有三筆金融科技交易。2015年這一數字上升到11筆,2016年增至21筆。預計2017年將增至53筆。
2017年,印尼的金融技術交易金額已經達到約30億美元。盡管這一數字與中國、西方的金融科技交易額相比,還有點相形見絀,但對于印尼金融科技未來,這種驅動力是個好兆頭。
那么到底印尼自己人是如何看待本國新興的金融科技產業呢?今天我們就邀請印尼金融科技產業從業者Aidil Zulkifli跟我們聊聊這個話題。
繁榮與蕭條
2015年4月,我在印度尼西亞開創了一家先鋒金融科技借貸公司UangTeman,我見證了這個新興產業的誕生與發展。盡管我為印尼金融技術貸款的快速增長感到興奮,但我也擔心它的未來。
如果歷史是一名好老師,它就會告訴我們,印尼正在走上與美國、英國、中國相同的道路。問題在于,每個人都為這個行業的繁榮而得意到忘乎所以,卻忘記了它即將破產的未來。
我的看法是不良貸款增加、行業最終整合,蕭條階段將比預期來得更早。外國和本國投資者可能不熟悉印尼金融科技貸款的特別風險,這些低成本資本流入也可能會加劇這種情況。
印尼已經出現了第一批金融科技貸款領導者。美國有LendingClub、OnDeck和Prosper這樣的在線貸款公司,印尼正從這種與美國類似的不可持續發展趨勢中獲益。這些趨勢包括:1、亞洲整體的低收益環境;2、信貸環境強健,違約率歷年都很低,但過去的一年里,印尼的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3、主流金融機構仍然不看好向消費者發放新的無擔保貸款。家庭債務宏觀經濟學也提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廉價資金與傻瓜資金
過去6個月間,中國投資者對投資印尼的金融科技貸款興趣濃厚。中國對金融技術貸款嚴格限制,這是投資者在其他地方尋找收益需求的直接結果。
過去5年,中國人民銀行的利率從6%降至2.75%。同樣,日本的利率僅為0.1%(日本政府債券收益率僅為0%左右),日本投資者也在日本以外的地區尋找更高的收益。
而印尼經濟表現強勁 (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約為5%),加上印尼有大量人口沒有銀行服務或銀行服務不足,在這樣的背景下,外國投資涌入印尼,尤其是金融科技領域不足為奇。然而,隨著廉價資本涌入市場,在線銀行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被要求發展得更快、更激進。普通的網上銀行也將獲得資金。
然而當監管者和投資者聞著玫瑰花香從夢中醒來的時候,他們只會聞到玫瑰下肥料的味道。
換句話說,部署廉價資本以求收益回報必然意味著在線貸款機構會放寬承銷標準,無還款能力的借款人也會得到貸款。這種情況正在美國發生,機構資金追逐P2P貸款,把它作為一種新的資產類別,這導致了貸款承銷只是為了滿足這種強烈需求。
廉價(且大多是愚蠢的)資本現象自然而合乎邏輯的結果就是印尼將看到替代在線貸款機構向消費者發放的不良貸款激增。當監管者和投資者聞著玫瑰花香從夢中醒來的時候,他們只會聞到玫瑰下肥料的味道。
在這種廉價資金、傻瓜資金的背景下,印尼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已經增加。Indonesia Investments上的一篇文章稱,經濟學家預測2017年印尼的不良貸款率約為3%至3.5%,較2015年的2.4%大幅上升。這篇文章補充道:
印尼經濟快速增長、加上印尼央行的低利率環境導致個人和企業的信貸需求不斷上升。
隨著印尼主流金融機構收緊信貸承銷,在線銀行見證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容易貸款(但不是最佳)的消費者從網上銀行借款。換句話說,網上銀行正在選擇潛在的壞賬借款人。
印尼一直是一個家庭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很低的國家。截至2016年,印尼家庭債務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而美國的家庭負債比率約為80%。然而,更進一步的觀察表明,隨著美國家庭債務比率下降,印尼的家庭負債比率實際上有所上升。
結論
雖然有充分的理由看好印尼的金融科技領域(我相信,大多數外國投資者還是對印尼充滿投資熱情),但我們還沒有看到消費信貸的全面繁榮-蕭條周期。
我的論點是,對于印尼的網上銀行來說,破產周期將特別痛苦,只有強者才能生存。從歷史上看,銀行一直都在經歷這樣的周期,并接受監管,找到抵御的方法。在線替代貸款機構卻并非如此,除非此類貸款平臺的創始人在一開始就已經專注于建立彈性機制(而不是為了賺快錢而只關注公司增長)。
在線銀行、投資者和監管機構都在印尼的金融科技浪潮中開香檳慶祝,當派對結束后,最能忍受宿醉的是那些知道何時停止喝酒的人。
【來源:未央網】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