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大出行摸著石頭過河 做融合者不做“顛覆者”新金融
“三年前我們是被動的,今年是主動的”,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曉回憶起與支付寶合作時總結道。“以前,我們是一個閉環,支付寶也是一個閉環,兩個閉環怎么能碰出火花呢?”對此,螞蟻金服城市服務事業部總經理劉曉捷也頗為感慨,“以前經常被公交地鐵的朋友‘噴’,現在不一樣了,大家都想來合作。因為我們摸索出了一條開放共贏的路,這也是這一年多以來很多公交地鐵想跟支付寶合作的原因”。
今年以來,杭州,武漢、廣州、濟南、天津、成都……30多個城市已經可以刷支付寶坐公交或者地鐵。這種方式不僅便利了老百姓,也讓公交公司、卡通公司獲益,那個以往以顛覆者形象存在的支付寶,變得成熟穩重。
●0.3秒背后的3年
“0.3秒是交通部要求的公交車刷卡上車的最長時間,互聯網公司如果通過掃碼上車,也必須通過技術達到這個要求”。劉曉捷表示,達到0.3秒,達到這個模式里用戶、企業、政府獲得不同價值,支付寶用了3年。
解決支付問題就是解決了公交集團最頭痛的零錢問題。“杭州每天約400萬人坐公交,每天收到170萬零錢”,在杭州公交集團戰略發展研究所所長吳存錢看來,普通人看來不起眼的小零錢是公交集團頭疼的大成本,“這些零錢占收款總額的48%,有大概200人專門負責整理零錢”。
在這3年里,支付寶首創了雙離線二維碼支付技術,讓公交地鐵免去了零錢之苦。“把‘記賬’和‘付款’兩個環節分開,基于實名用戶體系和信用體系,就算閘機和手機雙雙離線也能順利坐車”。
現在,這種雙離線技術已經成為了行業通用做法,在公交地鐵之外,網絡欠佳的卡、券等場景也將通過該技術解決大難題。運行一段時間以來,杭州公交現在的零錢量下降了20%。“一般來說,10月份是旅游旺季,公交客流量相對較高,但11月份客流量就會回落,今年卻沒有下降,在秋季之前接入的移動支付起了作用”,吳存錢對比說道。
公交集團的痛點解決了,而另一個重要的角色:卡通公司還是繞不開。過去幾年他們想要擁抱移動互聯網,但做起來并不容易。
“傳統公交卡辦卡難、掛失難,市民不是沒有投訴。杭州市民卡的盈利能力在全國排名首位,我們早在十多年前就想做線下支付。團隊從200到400多人,也招了不少互聯網運營人才,但幾年下來,成本巨大,收效甚微。”在徐曉看來,但多年來的努力還是證明“離支付寶的用戶體驗差距太大,這方面我們存在能力缺失。還是術業有專攻。”
2016年底,螞蟻金服開始著力在各個領域推行開放政策,尤其是在公共服務領域,這讓徐曉看到了合作契機。2017年5月23日,杭州市民卡與支付寶合作上線了“杭州通支付寶電子公交卡”,截至12月20日,共計領卡達到335.4萬張。“這在以前,大概是我們兩年辦卡的數量,接入了支付寶,現在半年就完成了”。
●支付之外,“融合”是更大的故事
技術突破了,合作達成了,商業模式的升級才是公交地鐵最為關心的。市民打開支付寶或者公交地鐵公司的APP,可先領取一張電子公交卡,然后點擊“付款”里的“乘車碼”即可用手機乘車。
這個“領取”,就打開了一個商業空間。在領取公交卡的頁面,可引入個性化的或者基于地理位置的品牌商優惠或者廣告,由此獲得的商業價值,可由公交公司、卡通公司、支付寶、ISV等共享。這將給較多依靠政府補貼、傳統廣告售賣等的公共交通領域,帶來新的想象力。
除此之外,公交地鐵本身也可作為一種權益給用戶,讓公交地鐵能進入移動互聯網的商業循環圈。例如,用戶在完成一筆線下支付之后,可以贈送一張公交券或地鐵券。除了基礎服務,支付寶未來還計劃與合作伙伴、阿里生態公司一起提供“實時公交”、“地鐵WIFI”等增值服務。在劉曉捷看來,這個過程會幫助公共交通行業從“連接”到“融合”、“模式升級”。
老百姓方便、企業獲益之外,如果能給城市交通管理帶來活力,那就是移動互聯網的更高價值。交通部副部長劉小明曾表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還得靠發展公共交通。那么,如何發展公共交通?如何服務升級、提升智能程度?“移動互聯網可以幫助公共交通完成數據化、智能化,在此基礎上發展個性公交等就能大大提升效率”。在這方面,杭州公交已經有了初步設想,互聯網帶給城市公共交通的價值,才剛剛開始發掘。
來源:和訊網 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