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科技的應用現狀和未來展望新金融
保險業主動擁抱保險科技取得階段性成果,保險科技是保險業決勝未來的不二法寶。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16年,全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達到56.2%。保險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技創新和應用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迅猛發展,保險業主動擁抱保險科技,加快保險科技應用,在各領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雖然這些應用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從發展趨勢看,保險科技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終將成為保險業決勝未來的不二法寶。
保險科技在保險業的應用取得階段性成果
保險科技得到保險市場各方主體的積極擁抱。一是傳統險企積極謀求升級轉型。人保、國壽、平安、泰康等大型保險公司紛紛整合原有的信息技術部門,組建數據中心或科技平臺,其功能由后臺技術支撐更多向核心業務流程驅動轉變。中小保險公司結合自身實際,細分領域開展數字化運營。二是專業互聯網險企開始出現。眾安在線等互聯網保險公司采用扁平化的組織結構,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建立具備數據挖掘、處理、存儲的核心系統,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針對性。三是互聯網巨頭推動保險布局。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結合自身的用戶流量數據優勢,通過與保險公司合作、設立保險公司等方式布局保險業。四是第三方平臺積極參與。許多科技公司依靠保險科技優勢,通過關注長尾需求開發保險產品、根據渠道特點設計定制化產品、提供保險服務保障等方式,共同打造保險生態圈的多元環境。
保險科技實現了對業務流程的全面滲透。一是在銷售領域開辟新渠道。保險科技進入保險業,首先是從銷售領域開始的,這也是當前保險科技滲透率最高的領域。截至2016年底,76%的保險公司通過自建官網、移動APP、與第三方平臺合作等方式,開展產品展示、比價銷售、精準營銷、O2O模式(線上線下結合)等。2012—2016年,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從106億元增長到2299億元,增長20.7倍,占總保費比重增長到7.43%,如圖1所示。
二是在產品領域打開新局面。一方面深耕傳統保險市場,創新更加符合人民需要、物美價廉的保險產品。如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推出一批保費低、保障高的重疾險、防癌險等個性化險種,深受市場歡迎。2016年,全國健康險保費收入4042.5億元,是2012年的4.7倍。另一方面適應網絡經濟對風險保障的新需求,開發出一批場景化、碎片化的互聯網保險產品。2016年,全國退貨運費險、賬戶安全險、航意險的保單分別達到52.31億元、1.01億元、0.73億元,服務了網絡經濟的發展。
三是在服務領域提供新體驗。保險業是金融服務業,服務是行業核心價值。近年來保險科技的大量應用,對行業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自助投保、手機投保、一鍵式投保等已經相當普遍。即使在人身險等比較復雜的領域,營銷人員也通過手機APP或專用電子設備,實現快捷投保。針對理賠難這個行業痛點,加強保險科技應用,自助理賠、快賠、閃賠等服務基本普及。互聯網銷售的意外險和小額財產險,基本上都能夠實現一站式自助理賠,90%以上的車險公司提供了線上理賠服務,全國業務量排前五位的人身險公司自助式理賠業務量占比達到80%。
保險科技催生了保險生態新模式。保險科技在保險業的進一步應用和發展,為保險業建立產業生態鏈奠定了基石。當前已經探索出兩種模式:一種是以某一種保險服務為紐帶,延伸到為客戶提供衣食住行玩的大部分基礎服務。比如在車險領域,為車主提供投保通道、理賠進度、違章查詢、交通狀況、汽車維修以及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信息,涵蓋了車主的車保險、車服務、車生活。
另一種是對保險上下游的產業鏈進行整合和延伸。比如,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滲透,壽險業通過集中醫、藥品、健康、養老、投資等在內的關聯產業和客戶,整合衍生產品和相關增值服務,最終形成保險產業生態圈。前一種模式的代表是平安車險生態圈,后一種模式的代表是泰康醫療健康生態圈。
保險科技為監管科技的發展提供了支撐。在保險科技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形勢下,監管部門積極探索監管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一是加強數據建設。推進現有監管信息系統的整合與數據互聯互通,打造保險監管大數據平臺。同時積極推進跨行業金融監管平臺技術,積極應用新技術提升監管效能。二是改進監管方式。充分借鑒金融科技的發展成果,加強對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實時流程監管,構建現代化的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同時主動采集、實時抓取相關風險,加強行業風險監測的時效性,逐步實施動態監管。
雖然保險科技應用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是總體來看還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數應用還是不平衡、不充分、淺層次和碎片化的。如,銷售領域主要應用于簡單、標準、低價的產品,產品創新領域主要集中在場景類、碎片化產品,精準營銷、精準定價等應用還不多,服務領域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差別很大。根據一項對保險公司調查,僅12%的受訪企業將數字戰略融入公司戰略規劃,超過50%的受訪企業將自身定位為數字的追隨者乃至滯后者;另一項調查顯示,保險業已經建立專門的大數據研發團隊的公司占比僅為20%,且三分之二的研發團隊人數在10人以下。
保險科技是保險業決勝未來的不二法寶
保險科技的發展依舊高歌猛進。一是金融科技融資熱情高漲。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領域共吸引投資174億美元,其中中國投資77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保險領域的中國投資數量達到173項,平均年增長率高達44.3%。今年9月底,美國創投機構發布的“全球獨角獸公司榜單”顯示,金融科技已經成為最熱門創投領域之一。二是金融科技創新不斷突破。以人工智能為例,自“阿爾法狗”(AlphaGo)去年3月戰勝李世石、今年5月戰勝柯潔后,今年10月“阿爾法零”(AlphaGoZero)完全不依賴于人類數據,自學三天圍棋,以100比0的成績戰勝“阿爾法李世石”(AlphaGoLee)。中國保險業的人工智能也發展很快,今年9月,太保集團首款智能保險顧問“阿爾法保險”上線,用戶訪問量4天達到200萬。
保險科技是拓展保障功能的根本驅動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發展黨和人民需要的保險事業,保險業將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以保險科技為根本驅動力,不斷拓展保險保障職能。
比如說,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無人機等技術,可以加快推進農業保險、責任保險、健康養老保險、巨災保險等產品創新、服務提升和成本管控,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保險科技,增強風險管理能力,助力保險走出去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依托保險科技,可以加快開發小額、低價、簡捷、個性化的保險產品和服務,發展普惠金融保險。
保險科技是保險業轉型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當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保險業高投入、高成本、高速度的粗放式增長已經難以為繼,保險科技將成為今后保險業轉型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一些保險公司在轉型中更加強調自己的科技實力和科技屬性。今年9月眾安在線在香港上市,首日總市值突破千億港元,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人們對保險科技的追捧。
從保險科技對保險業的影響看,大數據是核心資源,掌握大數據就掌握了客戶,掌握了產品開發,就可以贏得市場。車聯網能夠更精準地進行保險定價和風險管控。可穿戴設備可以對被保險人進行健康管理,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應用效率。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優質、即時、低成本的標準服務,提高客戶的獲得感。
從發展趨勢看,保險科技將重塑保險新生態,甚至對傳統保險業產生顛覆性影響。但是考慮到傳統保險的優勢、消費者的習慣、行業的監管等因素,再加上保險科技自身也還處在探索階段,預計保險科技的應用將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
【來源:道口保險觀察】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