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史密斯:用長遠眼光看待比特幣金融
不到一年前,只要不到1000美元就可以買到一枚最流行的數字貨幣——比特幣。本月,單枚比特幣在部分數字資產交易平臺上的價格觸及近2萬美元,最近徘徊在1.5萬美元左右。
回顧以往,比特幣用了近7年才達到今年1月的賣價,之后便開啟了本輪的牛市行情。各種加密貨幣當前的市值總和“只有”5000億美元,相比全球金融服務行業僅為滄海一粟,后者的市值要高出許多倍。有人從過去幾個月的增長勢頭中推斷出了最可笑的預測。
專業的樂觀主義者的聲音遭遇了災禍預言家的警告,加密貨幣的迅猛崛起令后者感到不安。雙方都沒有認識到2017年此類貨幣被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的人們使用的意義。
從根本上說,這場數字貨幣革命的意義不在于給早期投資者帶來了多少回報。隨著這個獎勵早期買家的生態系統不斷發展,比特幣的有限供應導致了一種正向的價格周期。但當前對比特幣崛起所表達的合理擔憂忽視了這場正在發生的范式轉換的最重要意義。
歷史學家將視2017年為一種新形式信任的誕生之年。畢竟,金錢不外乎是信任、記錄和投入使用。過去12個月,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展現出了他們愿意相信一種基于運算的無國界數字貨幣。
在金融和宏觀經濟學之外,對于把民族主義回歸視作民族國家挽歌而不是一種復興的人而言,這種現象的潛在政治含義再也不能被輕易地視而不見。
當然,此類人許多都生活在經常出現通脹失控、銀行倒閉和經濟危機的國家。但即便是在所謂高信任度的社會,比特幣熱潮也絕不是非理性的。全球最有公信力的幾家央行正小心翼翼地朝著推出主權數字資產的方向邁進。
人們很容易將注意力集中于這種或那種加密資產的波動上,而忽略了大勢。我們才剛剛開始領會這些變革的震撼性,它們是由無處不在、安全、分布式記賬及其帶來的近乎瞬時的結算所引發的變革。
過去12個月,數字貨幣開發者和交易市場都遭到了黑客攻擊,相關公司因自身發展太快而力不從心,系統和團隊承受不住壓力。
隨著行業的發展,還有更多的公司將遭遇同樣的問題。事實上,伴隨快速增長而來的就是無數的挑戰。建立一個新金融體系的過程充滿波折和風險。但只需回顧一下現代銀行業體系的發端——這個體系支撐過去一個世紀空前的增長——就會讓我們意識到,如今新興的數字貨幣體系實際上相當溫和。
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價值將迅速攀升。然后下跌,以同樣快的速度。持短線視點的投資者將遭遇虧損,就像那些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后拋售股票的投資者一樣。只有在相信會出現一個全球性、無國界、選擇性加入的金融體系的長期愿景時,投資者才應該進行投資。他們還應準備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有頭寸。我知道我是這樣的。
本文作者是Blockchain.com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來源:FT中文網 譯者/申凱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