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貨架”,寒冬將至?創投
寒冷冬日里,很多人都想不出寫字樓就能隨手購買零食、熱飲填肚子,無人貨架應運而生。
今年以來,無人貨架紛紛鉆進各大寫字樓,資本助推下跑馬圈地的擴張速度遠遠超過無人便利店。有統計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已經有至少16家無人貨架獲得投資,其中不乏單筆融資金額過億元的案例,最高融資額達3.3億元,總額超過25億元。無人貨架儼然成為新零售風口下的一匹黑馬。
不過,就目前發展態勢看,一些處于投資風口的無人貨架創業團隊并沒有練好作為立身之本的“內功”。“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放任目前該行業存在的一些基礎性問題,那么此前共享汽車、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模式曾經出現的亂象,很可能在無人貨架行業重現,結果則是整個行業進入漫長的“寒冬”。
總結來看,目前無人貨架行業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其一,“鋪攤子”的無序競爭,造成無人貨架行業經營模式同質化。無人貨架行業興起時間很短,但到目前已經聚集了近二十家相關創業平臺,風投資金超過25億元。對一個行業來說,資本快速進場更可能演變成一場鬧劇。
例如,一些平臺通過高價買無效點位來鼓吹自己貨架業務分布廣、網點多,以贏得更多資本投資。對于輕資產、低成本的貨架來說,當無效的、只是作為數字存在的無人貨架越來越多,很可能變成像共享單車一樣的“墳場”,擁堵在各個寫字樓、辦公室等地,這種“鋪攤子”的影響和對新零售業態的傷害會更深。
其二,資金涌向前期推廣造成貨柜維護及相關研發資金短缺。對于任何創業團隊來說,資金是個好東西。但是,在目前無人貨架行業創業門檻不高、經營差異不大、產品同質化的背景下,當越來越多的資金涌向前期推廣、投向地推公司時,創業平臺之間的競爭演變成了試圖通過“砸錢”擠垮競爭對手,很多平臺在運營模式創新、后端支持和維護方面縮手縮腳,這對一種新型創業模式來說往往是毀滅性的。
以無人貨架業務模式來說,作為一門對抗人性的生意,貨損本就是任何企業都難以克服的問題。如果摩拜單車挑戰的是1000元的人性的話,無人貨架挑戰的是3元的人性。在這種情況下,單純依賴消費者心中的道德律無疑是愚蠢的。因此,如何讓消費者在購物中實現自律和他律的平衡,這本來是無人貨架業務亟待探索解決的關鍵問題。然而,目前大部分的無人貨架依舊處于“放養”狀態:沒有識別技術、沒有智能安防、更沒有科技更迭。
其三,很多無人貨架行業創業者沒有抓住消費者的消費痛點。無人貨架滿足了消費者對產品的便利化需求,同時還存在與消費者的消費情懷的張力問題。在海外,谷歌兩位前員工推出的酒窖智能無人貨架,因為沖撞了消費者從小對街邊店就有感情的心理需求,而在各大媒體、社交網絡上招來一片罵聲。在日本、澳大利亞等地,無人貨架在方便性、安全性方面也廣受質疑。在這種情況下,當下無人貨架需要在營造消費者新情懷、創新經營模式方面下功夫。但是,目前我們看不到一些創業者避免重蹈覆轍的努力。
當貨損越來越高、商品種類需要增多、物流和補給越來越吃力,在不斷增長的成本壓力下,無人貨架賴以生存的低成本和便利性恐怕將大打折扣。當投資者在進場后短期內看不到收回成本或盈利的數據報告,或者無法對行業前景進行有效評估時,又有多少資本賴得住寂寞呢?當資本退場,結果往往是一地雞毛。
因此,如果單從風險規避方面考慮,與單做無人貨架相比,既有強大的核心業務又兼做無人貨架的創業團隊或許才是明智選擇。如順豐、京東、餓了么、每日優鮮、便利蜂等,都屬于后者。這些平臺不僅可以在發展無人貨架業務時共享人力、物流成本,而且天生有地推資源、采銷資源的,他們在這場無人貨架大戰中活下來的幾率更大。例如順豐開始試點的“豐e足食”無人貨架,目前已在13個城市鋪開,其擴張基礎則是依靠自身在供應鏈、倉儲、物流配送、冷鏈運輸等方面的優勢。
古語說:“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對于目前蓬勃發展的無人貨架來說,創業者需要對此有清醒認識。只有練好內功、抓住消費者痛點,方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不被市場淘汰。
來源|人民日報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