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的市場份額背后,支付寶、微信與其他玩家如何角力移動支付金融
“先刷這個二維碼,刷完有紅包,有了嗎?然后再刷這個支付就行……”這么熱心讓顧客先別著急付款的,不是支付寶的地推人員,而是菜市場里的很多攤主。這場面,最近一周很“常見”。
一場充滿火藥味的移動支付紅包大戰,悄然在2017年末打響。三元五毛的角力勾勒出了什么樣的戰局?又暴露了誰的焦慮?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線下購物使用過手機網上支付結算的比例已經達到 61.6%。而使用移動支付的用戶當中,有9成以上使用的是支付寶或微信支付。兩大巨頭一統移動支付江湖,但是天平的兩端也在悄然變化,甚至那看似微小的10%,也在潛移默化中對戰局風云起到了不小影響。
2017年過去的11個月,在微信不疾不徐的追趕和其他第三方支付的進擊中,慢慢轉變的份額占比數據,開始讓行業第一的支付寶如芒在背。
而年末這新一輪紅包補貼大戰中,支付寶之所以一咬牙砸進去10億元補貼,是因為真的急了。
比誰紅包砸得狠?
與菜市場的情景類似的,是懂懂筆記在朝陽區一家Costa咖啡店里看到的一幕。“您可以使用微信支付,支付成功后可以領到隨機數額的現金紅包。”店員不斷提醒著正要付款的消費者,不少人一邊支付一邊查看著收到的紅包返現數額。
據了解,微信支付在10月底上線了小程序“紅包店”,并與不少門店聯合拓展線下支付場景,此次活動的截止時間是到2018年1月7日。
從微信團隊的介紹里看到,微信用戶可以通過到店“支付領紅包”和線上“好友搶紅包”兩種方式,獲得現金紅包獎勵,據悉在活動推出不到一個月時間里,騰訊就累計發放了接近2億元的現金紅包。
幾分幾角的“小確幸”有人在意嗎?還真的不能小看!憑借強社交屬性和紅包補貼方式,微信支付的線下使用率正在慢慢提升。根據易觀發布的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報告顯示,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中,微信支付(財付通)的市場份額已經從37.02%升至39.12%。
實際上,這不到40%的份額與支付寶的53.7%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前者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面對這種態勢,支付寶會選擇坐以待斃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據了解,支付寶新發起的這輪紅包補貼不僅拿出了10個億,還將觸角延伸到了微信腹地。
“敢掃敢賠”、“賺錢紅包”,近來在很多微信群里不斷出現這樣的支付寶口令紅包和二維碼圖片。用戶可以通過邀請其他支付寶用戶,當該用戶領到紅包以后,可以在線下實體門店付款時使用支付寶,而發出邀請的用戶就能獲得一筆“賞金”(金額隨機)。
也就是說,支付寶也推出了與微信支付類似的線下支付紅包,從10億元的現金補貼力度上看,支付寶更狠一些。截止12月17日,懂懂筆記看到的數據顯示,已經有超過1000萬用戶領到了支付寶發出的這種紅包。
事實上,近兩年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一直在各種場景角力,比如近兩年春節期間的紅包大戰,以及線下門店移動支付推廣。就在上個月,螞蟻金服宣布延長小商家收款工具的提現免費服務時間,從2018年3月推至2021年3月,并且未來還將投入專項資金支持小商家推廣移動支付。
雙方多次交火的目標既要拉新,也要激活老用戶的日常使用習慣。而使用的武器就是砸資金,粗略估算直接和間接投入的資金已經超過百億量級。
有業界分析聲音認為,微信作為社交工具,其使用粘性更強,能夠保持長期的增長。對于這一點,支付寶多半也是認同的,所以支付寶才會有歷史上多次的加入社交功能和去除社交功能的操作,原因就是不愿意放棄社交因素。
但是微信在社交領域的壁壘如何破?是支付寶一直頭痛的難題。
最近,支付寶在維持用戶打開客戶端頻率方面又推了新玩法,就是“養雞”功能。也就是說,用戶不僅可以“種樹”,還能在螞蟻莊園“養雞”。“種樹”、“養雞”都設置了一些好友互動的機制,并且都需要在幾小時之內進行新的操作。
這種玩法能不能保持用戶粘性還真不好說,反正挺考驗用戶記性的。不過,這些功能背后還有一層公益的含義,倒也是件好事。
可以說,在微信支付的使用頻率和規模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微信的線下支付給支付寶的壓力越來越大。看得出來支付寶也一直在阻擊微信支付的線下擴張,但是從微信支付逐漸上揚的份額來看,支付寶的反擊并未奏效。
一方是步步為營,一方是左突右擋,所以越到年底雙方越要瘋狂砸紅包。
“攪局者”已經上線
除了兩大巨頭在國內移動支付領域超過9成的份額,剩下的這1成,就沒有故事了嗎?
還真不是,哪怕不足10%,也足夠給移動支付市場帶來無限的遐想空間。
有業內分析人士對懂懂筆記表示,余下的市場份額仍是其他第三方移動支付企業必爭之地。日前,銀聯就發布了“云閃付”統一APP,聯合40多家銀行展開反擊,加大支付場景的覆蓋力度。
“銀聯此前就推出了云閃付,只是當時參與的銀行數量并沒有這么多,而且沒有統一的入口,并沒有形成合力,因此市場反饋并不明顯。”上述分析人數表示,這次銀聯不僅統一了入口,而且還不會對某一家銀行的自有入口形成沖擊,這種“聯盟”的組合很可能對移動支付格局產生一定的攪動作用。
從線下支付場景的推廣也能看到銀聯的力度,或許銀聯一直盯著的并不僅僅是這10%的小蛋糕。
前不久,北京地區的連鎖超市家樂福就推出了銀聯支付立減活動,消費者使用“聯盟”里任意一家銀行的卡進行支付就可以隨機立減消費金額。這種推廣方式,讓銀聯云閃付獲得了一些用戶使用。至少,懂懂筆記上周在家樂福就拿出了久違的信用卡。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銀聯云閃付近來的補貼力度很大,會讓它在短期內得到一定的份額,但是否能長久維持,還是未知數。而懂懂筆記覺得,對于消費者來說,只要減免的金額足夠有吸引力,在商場里掏出銀行卡還是拿出手機掃二維碼都無關緊要。
“全國各大超市、便利店擁有POS機的數量近千萬臺,加上其中超半數都經過了NFC技術改造,能夠使支付更簡便,只要銀聯云閃付能夠給消費者提供足夠吸引的優惠,就會讓消費者在線下支付的時候想到你、使用你,一樣可以獲得一定量級的用戶。”一位獨立觀察人士告訴懂懂筆記。
此外,隨著公共出行場景的不斷擴大,出行領域成了各個移動支付企業的新戰場,畢竟對于移動支付來說,各城市的公共出行系統每天都能產生不計其數的出行需求。面對這樣龐大的消費人群、高頻的使用粘性的市場,移動支付企業沒理由不重視。
不過,據懂懂筆記了解,目前還沒有哪家企業在這一領域取得絕對的市場優勢。也就是說,出行市場的支付場景未來或將又掀起一場鏖戰。
從市場現狀可以看到,銀聯云閃付已經引入到多個城市的交通領域,支付寶也先后和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地鐵或BRT展開合作,而微信支付方面馬化騰甚至親自站臺推動與12306、安暉公交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面對各個移動支付企業紛紛布局公共出行,上述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全國大多數城市的出行市場仍處于待開發狀態,而這部分份額對于移動市場來說將是新的增量市場,很可能在增量中對移動支付市場格局帶來產生一些影響。
而且,不僅第三方移動支付公司在持續爭搶支付份額以及布局公共出行,很多手機廠商也在推廣NFC支付。比如華為、小米等市場份額較大的廠商這兩年也在積極布局擠進移動支付市場,尤其是在公共出行領域。
可以說,移動支付在大出行領域,會因為手機(硬件廠商)的介入,產生更難以預料的變局。
有NFC天線領域的技術人員表示,NFC乘車方式相較于掃碼而言,具有更方便、快捷和安全的優勢。因此,在北京、武漢等很多一二線城市都能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在搭乘地鐵的時候都是攥著手機“刷卡”進站或上車的。
從移動支付各方勢力的不斷布局中,可以看到一退一進中的微妙變化:支付寶從2015年下半年占據近7成的移動支付份額逐漸降低到現在的5成。這足以證明支付寶的地位并不是難以撼動的。而且,從微信支付的奮起直追、銀聯的進擊以及手機廠商各種“Pay”的滲透下,支付寶的江湖地位更是岌岌可危。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