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與人人車死磕,二手車電商為何深陷“口水戰”態度
當打官司成為常態,二手車電商的這種“禮尚往來”,著實給吃瓜群眾獻上了一出精彩的年終大戲。
在前后不足一個月的時間里,瓜子二手車和人人車之間就接連上演“互訴”戲碼,不過,它們互訴的不是衷腸,而是官司。
先是上個月,人人車將瓜子送上被告席并取得法院“下架相關廣告”的裁決;后是日前瓜子也將人人車訴至法院,索賠1000萬元。
可以說,幾家有代表性的二手車電商平臺在多輪廣告大戰后,又陷入了瘋狂的“口水戰”漩渦,而且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們就不嫌鬧心?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二手車電商平臺之間互相起訴的做法,并不會給任何一方的行業地位帶來提升,而且對整個行業的格局也不會產生正向的影響。用大白話說,就是有這閑工夫做點正事多好!
“不務正業”的競爭對手
經過這兩年時間的二手車電商廣告狂轟亂炸,估計連7、8歲的少兒都會背“車主多賣錢,買家少花錢”、“劃算、靠譜”這些廣告詞了。從這種洗腦結果來看,二手車電商平臺不斷地廣告大戰還真起到了教育市場的作用,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二手車電商。
但是問題來了,這些平臺一年幾個億的錢砸了進去,卻始終沒有砸出個行業老大來,這不禁讓人跟著著急。到了2017年下半年,廣告大戰仍在繼續,而平臺直接互相diss也成了這個行業的新常態,互相揭底、公然開撕等玩法屢見不鮮。
這不,嫌互懟不過癮,平臺之間索性上了一個“新高度”,直接法庭上見。
11月1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案件快報顯示,因不滿瓜子在官網、微信、手機App及各大網站平臺廣告中宣傳“遙遙領先”“全國領先”等宣傳用語,人人車以不正當競爭為由將瓜子二手車訴至法院,索賠1億元。
歷時23天,海淀法院作出裁定,認為瓜子“遙遙領先”相關廣告目前尚無充分事實依據,涉嫌構成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責令瓜子立即停止使用“遙遙領先”、“全國領先”等虛假宣傳用語。
隨后,瓜子方面表示出于對司法的尊重遵守裁定,已經更改網站內容。至于已經在線下投放的廣告,可能不會那么快撤掉。更有趣的是,法院剛有了對瓜子的裁定,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也來補刀,稱其從未對外發布關于二手車網站成交量及二手車行業相關數據的統計。而“遙遙領先”也并沒有特指是哪一家平臺。
這刀補得有點狠啊,無疑是給瓜子來了個措手不及。
然而,當吃瓜群眾以為,瓜子和人人車的官司終于收場,這個圈子可以消停一陣的時候,下一場戲開始鳴鑼。
12月8日上午,海淀法院官網快報透露,“瓜子因認為‘人人車’使用‘買車0首付,三天包賣’等不實的宣傳語,以片面性、歧義性語言進行宣傳,造成相關公眾誤解,構成不正當競爭中的虛假宣傳,并向人人車索賠1000萬元。”
相比人人車當初要求索賠的1個億,瓜子這1000萬可以說是個“小目標”了。雖然瓜子反訴的結果還要再等些日子,但它們雙方這樣你一拳我一腳的互訴,可忙壞了海淀法院。
懂懂筆記回想起,人人車與瓜子其實并不是二手車電商行業的第一起訴訟。今年2月,優信二手車就以“不正當競爭”為由,將瓜子訴至朝陽區人民法院。也就是說,二手車電商平臺之間互相起訴的糾葛由來已久。
事實上,隨著二手車電商行業的不斷發展,市場規模被驗證正在持續擴大,行業存在激烈競爭也是在所難免。但就目前來看,市場上具有代表性的這幾家二手車電商平臺卻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互相攻擊上。
針對二手車電商市場是存在的這種亂象,一位業內人士對懂懂筆記表示:“二手車電商平臺之間的互懟大戰,透露出的是各個平臺內心的焦慮不安,對于市場競爭和行業地位都沒有足夠的信心,才寄希望于各種營銷手段來提高曝光率,然而這樣做很容易導致行業滋生惡性競爭,最終損害的是消費者對二手車電商平臺的印象。”
可以說,二手車電商平臺的這種“不務正業”,帶來的結果很可能是得不償失。
“錢景”好不等于“前景”好
廣告鋪天蓋地、平臺之間互撕,二手車電商可以說是最近兩年除了共享單車以外最熱鬧的一個行業,同時也是最吸金的一個行業。不僅涌現一批二手車電商平臺,而且其中還有阿里、騰訊、滴滴等巨頭投資的平臺。
根據各個二手車電商平臺公布的融資數據粗略計算,截止目前,2017年二手車電商行業已經有超過100億元資金涌入。足以證明,資本對二手車電商趨之若鶩。
此外,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數據預測,2017年國內二手車整體交易量將繼續保持增長,達到1200萬輛級別規模,2020年預計達到2000萬輛規模。這份數據能夠說明,國內消費者對于二手車有了更高的接受度,市場規模還將持續擴大。無論是投融資,還是市場規模,都足以證明二手車電商是一個很有“錢景”的行業。
那么,眼看著果子要熟了是不是要通過開撕決勝負?
需要強調的是,在這樣一個市場里,二手車電商目前的整體業績并不讓人滿意,而個別二手車電商平臺的表現更讓人大跌眼鏡。尤其是近來,平臺之間互相撕扯的做法有百害而無一利:一方面對于平臺自身的行業地位和市場表現并不會產生多大的正向作用;另一方面也不會給行業整體的發展帶來量級上的提升。
先從平臺自身來講。事實上,二手車電商行業經過兩年多的競爭,始終沒有形成一個標準,去公平地對行業內玩家進行排位。不像共享單車行業,可以根據用戶量及使用時長去較量一二。上述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各個二手車電商平臺各自的模式不同,也沒有明顯的優劣之分。
而各個平臺之間仍在不斷地燒錢、口水戰爭得不可開交,實際上更多的只是自娛自樂。瓜子曾一年燒掉9億元,人人車也燒掉了5億元,優信二手車不惜大手筆投放熱門綜藝、電影,即便如此各方也沒能確定行業格局。至于數據,都是各執一詞,不足為信。
再從行業整體來看。有數據顯示,正是這個瘋狂燒錢、風光無限的二手車電商市場,實際的交易量占整個二手車交易量的比例仍不足10%;而且,其中還有超過80%的交易交付流程仍然要依附于傳統二手車市場。
因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王萌指出,二手車電商想要“顛覆”傳統是不可能的,只能與實體業務“協作”。畢竟,這賣的東西是汽車,不是信息服務,也不是閑置的零零碎碎。那種靠補貼個三毛五角就能通吃市場的互聯網打法,在這個行業走不通。
此外,一直纏繞著二手車電商平臺的幾大難題仍然存在,比如盈利困難、車源保障、誠信透明等等。尤其是盈利問題,目前二手車電商的主要收入來源多是向買家收取的服務費,而通常2%~4%的服務費并不能覆蓋平臺的運營成本。更何況,平臺每年還有大量的營銷投入,如果轉化率下滑,對平臺的盈利就更是雪上加霜。
而車源和誠信,目前也是所有平臺都將長期面對的問題。很多消費者對于二手車電商平臺上的車輛狀況和車檢流程都有一定的顧慮,而C2C模式的平臺,車源問題則更為突出,需要不斷地向平臺引流才能保證正常的交易量。
可能是考慮到在線上線下的布局成本高、銷售轉化率低、戰線過長,最近包括瓜子、優信等在內的多家二手車電商平臺都拓展了新車、租賃或金融業務,以改善現有業務的尷尬狀態。不過,對于二手車電商平臺做新車、租車業務,懂懂筆記還是持保留態度。
總的來說,二手車電商行業有“錢景”,但不是所有平臺都能有“前景”。
尤其對于那些沉迷于爭奪行業地位,互相diss的平臺,即便能提高自身的曝光率,想必也會是一種兩敗俱傷。與其這樣,倒不如回歸業務本質,將精力集中在提高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上,畢竟老話講“打鐵仍需自身硬”。
(來源:藍鯨TMT 作者:董軍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