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美團先別“窩里斗” Uber正在國際化的路上等著呢態度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競爭簡直是相當地精彩,當年滴滴并購快的,一統網約車的江湖后,美團與餓了么也形成了外賣市場的兩強格局。按道理說這些企業應該稍事整頓,消化一下目前的市場,然而按套路出牌怎么能叫做互聯網公司呢?
美團今年2月份在南京上線了打車業務,以此掀起了和滴滴的正面對抗,無獨有偶,10個月后的今天,滴滴也不甘示弱,開始試水外賣業務,巧的是,試水的第一站同樣也在南京,這也讓本來看似偶然的事情多了幾分必然性。
1
最近,36氪獨家報道了滴滴內部一個十人左右的團隊正在嘗試做一款和美團外賣非常相似的產品,并且團隊的負責人是滴滴內部一個資深的產品負責人。一時之間也讓滴滴與美團之間的戰爭愈演愈烈。
雖說滴滴現在并沒有做出回應,但滴滴想要切入外賣市場這件事情在很早以前就初有端倪。
據了解,滴滴此前曾經在2015年11月投資過餓了么,程維至今還是餓了么的董事成員之一。今年7月份,也有消息傳出滴滴欲有20億美金的金額投資餓了么,但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另外,滴滴自身本來就有相關的經驗,當年優步中國并未并入滴滴之前,就曾在杭州等地推出優生活服務,讓乘客在車上就可以發現吃喝玩樂的城市生活服務,還推行了優步旅游計劃,從交通切入,與旅游產業合作,企圖將出行和玩樂緊密結合,當然最后的結果依然是不如人愿。
或許也正是Uber剛剛宣布了40城的外賣業務獲得盈利的消息給滴滴帶來了更多的自信,滴滴也開始著手外賣業務。
但是看似吃喝玩樂和出行兩者之間有著一定的契合度,實際上兩個市場之間在我國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UberEats在國外運營的方式拿到國內也是難以實現。
首先,Uber擁有200萬駕駛員,他們可以進行餐飲配送。并且有專門用于餐飲配送車輛的檢查標準,也不像普通車輛那么高,這樣也就擴大了配送人員的數量。駕駛員甚至不需要汽車,UberBike提供的兩輪車就是一種很受歡迎的餐飲配送工具。
但是在我國,一方面由于人口眾多導致車輛交通的擁擠,準時配送也是難以實現,就算是司機指定時間到達指定地點,到最后最頭疼的問題恐怕還得停車找車位。這在無形當中也提高了運營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另一方面我國外賣市場已經有美團、餓了么形成了兩強爭霸的格局,想要有新的玩家加入那還得市場說了算。
其次,Uber在城市地圖繪制和最高效率路線方面也是下了很多功夫,這也能減少配送時間。那么滴滴如何能做到像Uber一樣來吸引更多的駕駛員也是應該解決的問題。
倘若這一想法真的實現,前期必定是繼續靠補貼政策燒錢留住用戶,而誰會是下一個投資者對滴滴來說也還是個未知。
最后,Uber還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加快UberEats的發展。比如,今年Uber就和麥當勞簽訂了合作的協議。
可能以中國外賣市場的包容度來說,與第三方簽訂合作協議并非是件難事,但想要在短期內獲得盈利就有點難了,一方面要給商家補貼,一方面又要給用戶補貼,到最后還是無止境的燒錢。
UberEats已經從公司其他快速發展的業務中脫穎而出,它的光芒甚至超過了Uber主要的共乘業務。但是滴滴想要在中國市場獲得新的盈利增長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許多人所說的一樣,滴滴可能更想做的是與美團展開正面交鋒。
2
王興在前不久接受過財經雜志的專訪時說到:“互聯網下半場競爭沒有終局,競合才是新常態。”
如今也能看出來,美團做了滴滴的核心的打車業務,而滴滴也開始試水美團的核心外賣業務,兩家之間都在各自拓展自己的邊界,并且企圖跨界碰觸別人的市場蛋糕,這是不是就是王興所說的“沒有終局”?
那么未來呢?我們是否能大膽地想象一下,當兩家公司靠融來的資本燒錢競爭過后,合并會不會雙方下一步該考慮的問題?
畢竟滴滴和美團都曾接受過騰訊和阿里的資金,現在兩家也都有著騰訊的資本進入,阿里手里更是握著滴滴的股份,所以說,互聯網下半場的競爭,最終還是跑不了騰訊和阿里旗下的這些公司們的競爭和合并。
朱嘯虎曾經說過:“在行業還沒有達到山窮水盡的時候就合并,需要一定的大智慧和大格局,打消耗戰顯然是沒有意義的。”
顯然,許多投資人已經厭倦了這種燒錢的常態,因為所有萬惡之源就在于燒錢,滴滴和美團這樣不計后果的隨意“侵占”互相的領土,真的準備好了嗎?所以在滴滴和美團戰爭即將開始之前,兩家首先要考慮的是錢夠不夠用?換一種說法就是準備把錢燒到什么時候,兩家公司才會選擇合并?而像如今這樣廣布漁網是不是在增加未來兩家合并的籌碼?
今年4月份,滴滴獲得了55億元的戰略融資,現在已經時過半年之久,不知道還剩多少子彈進行反擊,美團這邊10月19日宣布獲得了40億美元的融資,看起來應該是有足夠的彈藥準備迎戰。
只是就算是槍彈充足,如果沒有新的資本入賬到最后兩家的對抗也只是天方夜譚。
當然也有許多人預測2018年滴滴和美團可能要赴美上市,只是在這種情況下,資本的故事該如何和外國投資人講?
更何況,在國外,還有一個即坐打車業務又在外賣業務上取得成效的Uber,目前也要拿到了軟銀孫正義的100億美元融資。
2017年,100億美元融資額的Uber正在國際化的路上等著2017年總融資95億美元的滴滴和美團,這場仗兩家又該怎么去打?
其實跨界觸動奪取他人的蛋糕早已經司空見慣,阿里不死的社交夢想,騰訊執著地組團辦電商,但是大家都沒什么成功的希望,因為用戶的消費習慣已經在明確的市場定位下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服務區分。在用戶的心中,只要一提到美團就會想起外賣,同樣一提到滴滴,就會想起出行。
這種看似關聯度較強的兩個行業,實際上面前有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退一萬步講,就算是把眼前的困難解決了,那么面對強大的Uber又該如何應戰?是不是在拼個你死我活之后看誰能吃下誰,然后聯手去對抗Uber?那為什么不現在展開合作而去選擇競爭呢?只能說滴滴和美團都沒有禁得住蛋糕的誘惑。
(來源: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