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渦之下,共享單車如何成為“弄潮兒”態度
共享單車的底牌越來越明顯,繼傳出摩拜和ofo即將合并的傳聞之后,又有投資人表示共享單車不能靠投資來維持,必須實現自我盈利。在經歷了將近一年的發展之后,共享單車作為一種后“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開始逐步進入到調整期。
不斷有共享單車平臺關門倒閉,不斷有用戶反饋押金無法及時退還,共享單車遭遇到的是越來越多的質疑和詬病。在整個行業的發展逐步進入到新技術階段的當下,共享單車的發展模式似乎已經不再具有新穎性,資本和市場對于共享單車的耐心變得越來越少。
共享單車在剛剛出現的時候,之所以能夠受到諸多資本巨頭的青睞,主要看中的是共享單車的共享經濟的理念以及它的消費升級上的不謀而合。然而,經過一年多的發展之后,共享單車似乎并沒有走出一條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發展道路,反而陷入到了單純依靠投放拉動增長的死循環。
共享單車并非共享,路子注定越走越窄
從本質上來看,共享單車并不是真正的共享,它更像是一種另類的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即不同于單純的平臺邏輯,也不同于深度介入的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嚴格來講并不是共享經濟,而是一種資源供給模式的轉變,不同的是這種轉變借助互聯網的方式進行了重新的調配而已。當前,共享單車陷入發展困境之中,主要是由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盈利模式單一,共享單車并非那樣美好。當前,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依然沒有多元化的拓展,依靠押金和騎行收費依然是當前共享單車主要的盈利模式。而隨著共享單車投放量的不斷增加以及用戶對于共享單車騎行需求的趨穩,共享單車的這種發展模式面臨著新的挑戰。因為想要用戶較大的概率選擇自己,就必須增加投放量,而增加投放量則需要投入更多資金進行共享單車的生產。然而,隨著共享單車產量的增加,用戶與共享單車的供給和需求比嚴重失衡,共享單車閑置率開始逐步增高。
在找不到新的盈利模式的前提下,單純地依靠這種粗放投放的發展模式顯然并不能夠維持太久,因為共享單車的押金和用戶消費并不能夠支撐共享單車的資金需求,燒錢依然是當前維持共享單車發展的主要方式之一。或許這也是傳出資本方為什么要力促共享單車平臺進行合并的主要原因。
共享單車尚未找到與新技術結合的最佳方式。盡管共享單車與當下比較火熱的大數據、消費升級等概念都能夠找到某些結合點,但是從當前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共享單車并沒有真正與大數據、消費升級等新興概念產生聯系。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共享單車關注的焦點和發展重心依然是如何確立自己在確立自己在市場當中的地位,共享單車市場并沒有形成真正幾個能夠依靠自己的發展方式進行盈利的“三足鼎立”局面。這就導致了它們依然會將發展的重點聚焦在如何確立其在共享單車市場的地位上。
對于共享單車與新技術結合的方式缺少探索最終導致了當前共享單車依然是按照年初時的發展模式進行粗放式的發展,隨著市場關注的焦點轉移到新技術的身上,共享單車在找不到與其結合的時候,必然會面臨新的發展困境。
共享單車的升級速度與用戶消費需求的升級速度無法匹配,最終導致了諸多用戶選擇用腳投票。盡管以摩拜、ofo為代表的共享單車平臺不斷在設計、材料、技術等方面進行升級,但是由于投放量巨大,共享單車的后期維護工作依然面臨諸多的問題和挑戰,由于缺少良好的維護,共享單車被集中堆放在一個地方的事件時有發生。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除了與共享單車的投放量巨大之外,另外還與用戶的需求不斷升級有著很大關系。之前人們選擇共享單車的一個主要原因就在于能夠隨借隨還,不會被還車點所困擾。隨著城市管理對于共享單車停放的規范化要求越來越高,在熱門地區停放共享單車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限制,最終讓很多原本選擇共享單車出行的用戶開始選擇公共自行車出行。
除此之外,用戶對于共享單車的需求已經不再僅僅只是找到共享單車進行騎行,而且在保證有共享單車進行騎行的前提下,還要能夠為他們提供一種絕佳的騎行體驗。當共享單車由于無法得到及時維護最終導致用戶的騎行體驗下降的時候,他們同樣會選擇用腳投票。
共享單車作為一種另類的資源提供方式,最終決定其是否能夠走得更遠的主要因素就在于它提供的資源是否足夠優質,是否足夠方便,是否足夠富有科技感。在外界對于共享單車的質疑聲逐步加大的時刻,共享單車的發展無疑將會進入到全新階段。只有迎合市場的這種需求的轉變,對共享單車的發展模式進行調整,才能讓共享單車變成一個適應市場發展和用戶需求的存在。
漩渦之下,共享單車的路到底要往哪里走?
有關摩拜、ofo兩大共享單車平臺合并的傳言愈加濃厚,盡管兩大共享單車平臺對于傳言矢口否認,但是資本方的態度曖昧又讓我們對目前依然處于燒錢階段的共享單車市場充滿了懷疑。那么,在如此風口浪尖之下,共享單車應當如何發展才能走得更加長遠呢?綜合來看,主要應當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提升自我附加值,實現盈利方式的多元化。單純地依靠投放來獲得發展并不能夠長久,隨著市場發展的飽和以及用戶需求的趨穩,共享單車的投放模式必將面臨全新調整。深度運營,精準運營,提升自我附加值將會是未來共享單車發展的主要方式。
共享單車與用戶產生聯系的主要方式是通過共享單車平臺的主動投放來實現的,這種方式所導致的一個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會出現用戶不需要的情況,對于城市管理方面也會造成一定的壓力。如果我們能夠進行共享單車投放模式的創新,發揮用戶的主動權來獲得共享單車的規范化運作,無疑將會讓共享單車違規投放和亂停亂放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另外,共享單車還可以基于labs的信息進行相關業態的異業合作,通過將共享單車作為一個圓心來將周邊更多的行業聯系起來,形成一個以共享單車為圓心的生態系統,最終讓共享單車能夠成為一個流量的輸出端口,實現共享單車盈利方式的多元化。
共享單車還可以將大數據的端口進行開放,通過將用戶的數據端口與更多行業進行聯系,能夠實現共享單車的大數據方面的創新發展,共享單車不再僅僅只是一個出行工具,而不是變成了一個數據的收集器,通過將用戶與行業之間實現聯通,能夠讓共享單車的盈利方式實現多元化的運作和發展。
改變資源配置方式,實現從平臺型向用戶型的轉變。當前,共享單車的資源配置方式是通過共享單車平臺的投放來實現的,這種情況除了造成了投放點過于集中之外,而且在投放上也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改變共享單車的配置方式成為共享單車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比如,我們可以將共享單車與用戶進行深度綁定,用戶使用的每一輛共享單車都是自己共享出來的,共享單車的提供人不再僅僅只是共享單車平臺,用戶不再僅僅只是被動地接受共享單車的投放,而是自己能夠參與到共享單車的資源配置過程當中。即用戶擁有一輛共享單車的使用權,他有權利將共享單車通過共享的方式提供給別人,并且他具有這輛共享單車的停放義務,而不再僅僅只是一個使用者,對于停放并不負有責任。而共享單車平臺則主要承擔的是一個管理、監督的義務,對于不按規定停放共享單車的用戶具有一定的獎罰權利,這樣,共享單車的停放和配置或許能夠更加規范和科學。
所以,通過將共享單車的資源配置方式從共享單車平臺轉變成為共享單車用戶,不僅能夠發揮用戶的自主性,實現用戶在騎行共享單車過程當中的自我約束,而且能夠實現資源配置的更加多維度,將共享單車惠及更多的人。共享單車當前備受詬病的違規停放的問題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發現更多共享單車與大數據、智能科技等新技術聯系的可能性。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不斷加持大數據、智能科技為代表的新技術讓我們看到了后互聯網時代發展的全新風口,而在互聯網下半場誕生的共享單車想要獲得更多的發展,必然需要與大數據、智能科技實現更多聯系,才能實現其在全新風口下的大發展。
將共享單車與大數據產生融合,我們不僅能夠找到破解當前發展問題的方式和方法,而且能夠實現共享單車與外部行業更加深度的結合與聯系。比如,我們通過將共享單車的位置數據、騎行數據與用戶的位置數據、騎行數據等數據進行深度聯系,能夠實現共享單車與用戶更加深度的整合與聯系。另外,我們還能夠通過將共享單車、用戶、外部行業的數據進行更加精準的處理,實現共享單車、用戶、外部行業的生態圈的搭建,從而保證共享單車能夠找到更多的發展可能性。
將共享單車與智能科技實現融合,能夠改變當前的“人找共享單車”,“人投放共享單車”的情況,實現“共享單車招人”。共享單車不再是一個被動被投放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能夠主動投放,主動匹配用戶的存在,這種方式的轉變不僅能夠讓共享單車更加智能,而且能夠讓當前的共享單車的資源配置得到優化和提升。主動投放并不是說共享單車會自己進行投放,而是基于智能科技為代表的物聯網實現共享單車與用戶之間的最優化配置,不會出現當前投放不科學、盲目性的弊端。
隨著資方對于共享單車平臺盈利要求的增加,共享單車當前的盈利模式和發展脈絡面臨調整的壓力越來越大。共享單車進入調整期已經不可避免,市場環境和用戶需求的轉變讓這種調整變得更加快速。作為后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共享單車只有改變原有的資源配置方式,增加自身的附加值,實現盈利方式的多元化,才能破解當前的發展困境,讓自己在漩渦之中成為一個勇敢的“弄潮兒”。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媒體人,專欄作者。從事互聯網多年,長期關注行業研究。全網覆蓋粉絲數50萬+。專欄覆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自媒體、百度百家、新浪看點、簡書、知乎、UC、艾瑞網、界面、億邦動力網等多家平臺。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個人微信號:ka_ou110。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