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資本,終于人性的創業創投
距小藍單車創始人李剛發布聲明已經過去十幾天了,在該事件的關注度已然不算高的今天,“炒冷飯”似乎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所有人都不該忘記的是,當小藍單車的負面消息傳來,多少人為之惋惜過,這種惋惜大多來自于對“最好騎”的單車將遠離我們視野的難以置信。小藍單車的敗局雖然不能代表這一模式的失敗,但卻無疑給共享單車行業乃至整個共享經濟帶來了一波巨大的震動。
隨著近一年來共享單車飛速發展,對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可行性的質疑聲也漸漸多了起來:從最初譴責破壞單車的惡劣行徑,到后來部分城市因共享單車數量太多而被政府叫停,再到最近頻頻傳出某些共享單車企業經營不善,用戶遲遲無法退押金等問題,在這風起云涌、大浪淘沙的一年里,當資本的榮耀和赤裸裸的問題同時擺在眼前,孰輕孰重?當誕生之初的愿景和發展結果背道而馳時,何去何從?
聚焦用戶、員工、供應商
用戶的焦慮
毋庸置疑,共享單車對公眾“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的滿足以及對公共交通壓力的緩解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對更多人而言也是一種共享經濟理念下的便利,它帶來的是出行方式的變革、市場經濟的多元、創新創業的氛圍乃至社會的發展進步。
但隨著酷騎單車押金難退的打擊、小鳴單車和小藍單車等遇挫,在共享單車項目不斷動蕩的這半年里,資金鏈斷裂、押金難退成為很多單車企業“破產”的導火索,當用戶發現被“欺騙”了,往往已經無能為力。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了共享汽車領域,前不久,共享租車平臺EZZY發出一條《致用戶》的公告,宣布正式解散破產。EZZY成為繼友友租車之后,第二家宣布破產的共享租車創業公司。隨之而來的,便是押金難退、創始人失聯、用戶聯合上訴等一系列負面消息,在事件發酵過程中,可以感受到網友們的憤怒、無奈還有失望,為整個共享汽車市場撒下一片陰霾,久久不能散去。
似乎只有在結果不是那么美好的時候我們才意識到問題所在,但扎心的終究是退不了押金的用戶。
員工的彷徨
除了用戶以外,員工在公司倒閉、老板跑路時也成了弱勢群體。在企業選擇宣布破產時,并不會考慮到員工的后路,有些甚至直接跑路,拖欠工資,曾經許下的承諾也難以兌現。
億歐此前在實訪共享單車一線員工時曾問及員工對共享單車的一些看法,面對因無序投放等各種問題被收繳的單車“堆積成山”,有長期工作在共享單車一線的員工表示“我每天都在想,這些車最后會去哪兒?是當破爛回收?還是就這樣放著風吹日曬?這些單車是對資源多么大的浪費啊。”
供應商的急切
這個世界總有許多事情很糟糕,還是以共享單車為例,最直觀的不那么美好的感受就是造成了道路的擁堵和資源的浪費。
據業內人士介紹,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由于兩個方面:首先,由于供應商的過度投放,讓很多城市的道路上充斥著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其中以地鐵站、大型商場等人流量較大的場所尤為明顯,從而公共道路阻塞的情況時有發生;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共享單車本身的“損耗”,相信我們已經見過很多網上流傳的“自行車堆積成山”的照片,這些新車可能沒有被使用過幾次就報廢了,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雖然可能由于供應商的部分原因,在大量投入單車后造成了資源浪費。其實在單車企業破產后,這群人也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小藍欠供應商的錢遠不止幾千萬。砍單和拖欠款一共2億以上,甚至更多,供應商的損失很大。但供應商還抱有一線希望,希望李剛能有所擔當。”在小藍單車宣告解散后,供應商的困擾接踵而至。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種種問題的出現,讓我們面對共享單車的心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我們開始追根溯源、甚至拷問人性。從共享單車出現在大眾視野,關于“單車被人為破壞”的新聞屢見不鮮,有人認為是國民素質低下造成了共享單車的損耗率大大增加,甚至在報道標題中加上了刺目的“國家文明的考驗”、“人性的拷問”等字眼。
每每在這些問題產生時,我們才會去找問題的解決方法,但如果在問題出現之前就能有預防機制,結果是不是就不會這么糟?共享單車屬重資產行業,造車、維護、運營以及推廣均需消耗大量資金,摩拜和ofo均經歷了多輪融資的數十億美元“加持”,所以即便投入的重資本會造成資源的極度浪費,但是很多創業者還是會前赴后繼的進入這個暫未成定局的賽道。
或許正如很多人對此作出的評論一樣:對資本的貪婪讓原本初衷美好的商業模式走向了野蠻增長之路,而野蠻增長必然會帶來一些細小纖維的斷裂。
企業應追尋商業價值之外的社會價值
問題追溯到這里,我們難免會產生疑問,以使人們獲得公平享受社會資源為目的的共享經濟號角已然吹響,但在召喚了無數資本青睞后,卻不能真正惠及受眾時,企業難道不該為這個社會做點什么?
圣托馬斯大學的Ken Goodpaster曾就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提出了有三個核心原則的企業的經濟公式:企業的定位要關注重要的道德價值觀;在流程和實踐中嵌入價值觀;讓這些價值觀成為企業身份的持久組成部分。
他認為,企業要承擔的不僅僅是一些規定內的社會責任,一個由偉大愿景驅動的企業,要對自己的社會影響負責。
但創業者往往會遺失掉對商業價值之外的社會價值的重視,我們會對“共享校花”、“共享女友”等項目嗤之以鼻,因為我們用簡單的邏輯便能判斷這樣的想法不可行;我們也會對游戲創業帶來的影響進行批判,明確的呼吁他們要承擔起社會責任,追尋社會價值。
但還是會有企業不斷依靠噱頭進入“不可行”的行業,對于共享單車、共享汽車或者更為廣泛的共享居住等共享項目,我們不能簡單的定義為可行或者不可行,也沒有人會去批判這一模式究竟會帶來多大的危害,所以,“無所謂對錯,先做了再說”的想法會首先沖擊創業者的頭腦。
于是我們會看到,前赴后繼的創業者擼起袖子要解決問題(暫且放下這種需求存在不存在的問題),結果卻絲毫未了解可能帶來更多的社會問題。
仿佛看到一眾賭徒在這場戰役中搏殺,不論結果。如果這場關于共享的大戰以失敗告終,還可以“做公益”的名義為自己正名,但事實上,企業大可以在“游戲”一開始,就以強大的社會責任感武裝起自己。如果沒有堆積成山的單車資源浪費、沒有押金機制的不完善、沒有資本吹捧下的野蠻生長......在共享經濟這一領域,共享單車或許是最接近美好的一個。
來源|微信公眾號:億歐網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