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貸逃生路:“賺一把重回地下”金融
監管的一紙通知,讓現金貸行業如陷冰窖,大劫將至。
網絡小貸牌照價格一夜翻倍,最高已叫價到上億元;而部分資金方強行抽貸,導致一些平臺業務量驟停。
諷刺的是,大的平臺在轉型、收縮,而部分小平臺,卻在一夜之間提高利息、急速沖量,準備“再賺一把就重回地下”。
監管的大網撒下,入網的都是大魚,而沖得最猛、攪渾水的小魚兒門,反而從縫隙間全部逃走……
01 牌照暴漲
11月21日,《關于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下發之后,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互聯網小貸牌照不再新增。
截至2017年11月22日,全國共批準了213家網絡小貸牌照,含已獲地方金融辦批復未開業的公司。
這些存量牌照,監管會如何處理?
“有牌照的,沒有開展業務的,可能會和有業務,無牌照的公司進行兼并重組”,據接近監管的知情人士稱。
因為擔心牌照被取締或重組,很多持牌公司,動了賣牌照的想法。
現存牌照一夜間價格暴漲。
“價格從6000萬到一個億不等,目前一共有十來張牌照報出了價格”,牌照中介郭冰稱。
有牌照出售方也想到入股方式:出讓30%股份,價格6000萬,間接出讓了牌照的“使用權”。
“但實際上,是有價無市”,郭冰不得不承認,在監管靴子未落下之前,無人敢出手。
據知情人透露,此前,一家小貸公司準備轉讓牌照,結果被競爭對手舉報到省金融辦,牌照交易被迫擱淺。
槍口之下,買賣雙方直接交易風險太大。
買家擔心存量牌照有一天也會被清理,同時也擔憂監管不同意轉讓。
“在下周內,監管可能就會出臺文件,讓無牌經營的公司在某個時間點前,暫停業務”,該知情人透露。
那時,真正的牌照大戰才會上演。
02 資金抽貸
監管對行業產生第一波震蕩,是資金方開始抽貸,行業面臨釜底抽薪的危機。
“某城商行抽走了資金,說為了響應政策”,某現金貸公司的資金負責人包俊霞稱。
而在此前雙方簽訂的合同里,就有這么一條“強勢條款”:資金方可以隨時抽回資金。
正在合作的70%的資金方,表示不再新增資金,只消化存量;而正在走審核流程的資金方,全部暫停,“坐等政策”。
這幾乎是包俊霞預料的結果,特別是傳統金融機構,“他們對政策高度敏感”。
“可以看到一個大的方向,受到銀監會監管的相關金融機構,未來可能不敢再給現金貸行業提供資金”,包俊霞稱,“讓國資的錢處于安全位置,不要流入消費信貸”。
實際上,現金貸90%以上的錢,還是來自P2P。
“很多P2P平臺也停了資金,他們擔心現金貸的監管來了后,市場動蕩,可能會導致理財用戶擠兌”,包俊霞稱,為了自保,P2P也在防御性收縮。
而另一邊,監管也正在對資金合作中的違規現象開始清理,第一刀就是P2P債轉。
很多現金貸平臺在和P2P平臺合作時,為了方便,偽造了一些個人或企業借款,用債權轉讓的方式,再賣給理財用戶。
某頭部現金貸公司最近下線了產品,“因為他們P2P債轉在其中占的比例比較大,監管盯得緊”,包俊霞稱。
03 逾期危機
這波監管可能引發的最大危機,來自借款人的“集體賴賬”。
這兩天,現金貸平臺的風控總監志銘時刻緊盯這還款數據,而不幸的是,逾期曲線開始抬頭。
“在政策和媒體的助推之下,借款人會站到道德制高點,開始理直氣壯不還錢”,志銘稱。
催收人員稱,現在已有部分借款人,開始拿“你們是高利貸”為理由拒絕還款。
“現在行業內對監管比較關注,還沒有波及到行業外”,志銘認為,隨著社會媒體的大范圍接入,情況將沒有不再樂觀。
“不要看現金貸賺錢,如果壞賬率翻倍,以前賺的錢,就要全部吐出來”,志銘稱。
某P2P資金方透露,他們最近接到現金貸平臺的通知:不再需要新的資金,因為下周開始停止放貸。
“縮量或下線產品,就是擔心逾期爆發,安全起見,先避其鋒芒”,志銘稱。
確實很多平臺在縮量,很多用戶反映,他們以前還款后,很快就能重新貸下錢來,“而現在還回去,就貸不出來了”,他們將其稱為“被平臺套路”了。
無疑,行業急剎車將如漣漪般,產生連環波動。
因為目前共債群體較多,很多用戶借錢是為了“借新還舊”,如果突然借不到錢了,會導致債務危機立即爆發,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加速行業死亡。
“最好的方式,是緩慢剎車,讓所有的用戶有個過渡,而不是急剎車”,志銘稱,但似乎沒有人關心行業的生死,大家都力求“自保”。
04 轉型求生
行業一邊在焦急等待監管的塵埃落定,一邊在尋找突圍的出口。
排在行業第一的掌眾金服宣布,旗下全線小額現金借款產品綜合息費均降至年化36%以下。
而頭部其他現金貸平臺,也早在幾個月前,謀求轉型。
第一個出口,就是商品分期。
在很多場景中,可以刷信用卡,卻無法提現——這樣可知道錢的去處,相對更安全。
很多平臺參照信用卡的本質,開始嘗試和場景相結合。
某現金平臺正準備上線一款產品:他們調研后發現,借款人借錢很大一部分用途,是去買游戲點卡。
“我們和游戲公司合作,給他們進行游戲幣和游戲點卡的分期”,產品負責人何俊儀稱。
游戲幣或點卡,都是非標產品,利率和價格方面,相對來說,不再敏感。
商品分期還有更多想象力:虛擬商品,如旅游;標準商品,如3C等等。
“第一利息不再突出,第二,更好控制錢的流向,不會流進黃賭毒”,何俊儀稱,這可能是現金貸未來最佳的轉型路徑。
而第二個出口,就是大額現金分期。
如果小額、短期的“發薪日貸款”(payday loan),主要是服務底部的10%人群,而銀行和傳統金融機構,服務頭部的30%信用卡人群——那么,中間還有60%的中部人群。
這才是未來最大的藍海。
監管將“3000元”作為一個界限,就是為了區分小額現金貸和大額現金分期。
現金分期在國外,也有一個專業的名詞,叫“installment loan”。
幾乎所有的頭部現金貸公司,都開始往現金分期轉型。
“要給好的用戶,一個上升通道,不然他就會流失”,何俊儀稱,在現金貸用戶中,有很多人隨著經濟狀況好轉,會變得越來越優質,這時候,你可以給他提供更高的貸款額,更低的利率。
當然,因用戶群體從底部,上升到中部,風控、產品、獲客都將完全不同——與其說是轉型,不如說是重生。
而第三個出口,就是出海。
“大家都在組團去東南亞考察”,何俊儀稱,大家幾乎都將東南亞視為下一個逃生出口。
但是,在這一輪監管之后,大家都擠去了東南亞,藍海變成血海,市場紅利銳減。
頭部的現金貸公司在收縮減量,尋找出口,轉型逃生;而行業底部的公司,卻在急速沖量,想著“撈一筆就跑,過把癮就死”。
“監管出來后,很多小平臺一夜之間,把利息提高,砍頭息收100元的,直接變成了200元,翻了一倍”,何俊儀稱。
而很多貸款超市,也發現很多小平臺在流量上猛沖,“以前一個注冊用戶的價格是10塊,現在直接我們漲到20多,小平臺也要,他們根本不管價格”,一貸款超市的商務人員稱。
“監管沒有下來之前,猛沖一把啊”,小平臺的商務負責人稱,他們最近周末、晚上都在加班,領導在辦公室貼了一張橫幅:
沖刺最后30天,從此有房有車又有錢!
監管下來之后,他們會如何?
“不會有影響啊,我們本來就是從民間高利貸涌到線上的,大不了,再重新回到地下啊”,該商務人員稱,他們已做好了隨時撤退的準備。
他們有一個“三下策略”:線下、地下、打一下算一下。
監管的網一撒下,真正網住的,是安分的大魚,而攪渾水的小魚兒門,卻安然逃生……
他們留下一地稀泥,卻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
“最早他們瞎搞,將行業拖到泥潭,結果是他們撈完,全身而退”,何俊儀稱,好玩家為壞玩家買單,這個結果太諷刺,只會導致惡性循環,“智慧監管應該是守護好玩家,懲治壞玩家”。
趣店的股票,在周五再次暴跌24%。而曾經,趣店是資本的寵兒,最高股價沖到35美金——而如今跌至12.22美金,市值蒸發75億美金。
就在一個月之前,行業都認為,趣店是最大的贏家。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金融行業,哪有什么大而不倒,高樓瞬間傾覆”,何俊儀最近終于深刻體會到一句話:金融行業,真的不在乎跑得有多快,而在于跑得有多久。
【來源:一本財經】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