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平臺先上車再補票,這種公司將被“趕下車”!創投
近日,有消息稱網貸平臺的備案工作有望于2018年1季度實質性啟動,苦候多時,網貸行業總算迎來了合規“畢業證”,以此為界,行業或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從集中密集整頓的非常態步入持續受監管的常態化經營之中。
對于能夠順利備案的平臺而言,可以好好慶祝一下了,問題是,必然有大量的平臺不能在此次整改中畢業,它們的出路在哪里呢?
備案如何由合規“先決門檻”變成整改“畢業證書”?
備案登記是網貸平臺合規經營的必不可少的步驟,不過早期只是合規的準入性門檻之一,而非當前的“畢業證書”,成了完全合規的標志。
在2016年8月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中,明確要求
“擬開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服務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及其分支機構,應當在領取營業執照后,于10個工作日以內攜帶有關材料向工商登記注冊地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備案登記”,
可見,監管備案只是平臺合規之路的起點而已,備案之后才是獲取電信業務增值許可證、進行銀行存管對接等合規事宜。
所以,《暫行辦法》中也明確規定“備案登記不構成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經營能力、合規程度、資信狀況的認可和評價”。但事實上,由于很多平臺在《暫行辦法》出臺之前便已獲取了增值業務許可證、也上線了銀行存管,監管備案反倒成為后置事項。此外,由于備案登記的遲遲沒有落地,在市場和投資者看來,備案便成為平臺合規與否的最關鍵的那個門檻,某種程度上甚至演變成為平臺整改合規后的“畢業證書”。
在這樣的市場預期下,使得監管層面也不得不對備案一事謹慎對待,畢竟,當前很多平臺只是在銀行存管等重要門檻上達標,但就業務細節層面來看基本或多或少存在問題,距離全面合規仍有差距。若過早開展備案,被投資者視作合規的背書,后續發生風險隱患便不好收場。
不過,隨著集中整改延期后最終時限的加速到來,適時重啟備案登記工作也在預料之中,總要給市場和行業一個交代。
網貸平臺先上車再補票,沒票怎么辦?
按照《暫行辦法》的規定,未獲得備案登記的平臺是不能開展網絡信息中介業務的,即不具備營業資格,而事實上,當前監管層面尚未開展備案登記工作,但并未妨礙平臺的正常運營。某種程度上,可以視作行業集中整改這一特殊時期的“無證上崗”,先上車再補票。
問題來了,若整改期結束,平臺還沒有票咋辦?難道要趕下車嗎?
是的,肯定要趕下車了。銀行存管的門檻已經注定讓行業內多半的平臺中途下車,網貸備案的門檻再增加一些下車的平臺有何不可?
畢竟,在小額普惠的行業框架下,隨著監管對“畸高利率”的整治,平臺已經很難用資產端的高利率去覆蓋高風險,意味著,在投資者端出現理財產品逾期甚至不良損失將逐步成為行業常態。
屆時,網貸理財的高風險特征開始顯現,將逐步演變成為具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小眾投資者的選擇品,哪里還需要上百家平臺提供資產供給呢?
所以,在此提醒各位從業者,合規與否,自己心里最清楚。與其抱有僥幸心理,不如先把后路想好,如果沒能備案登記,有沒有足夠的資金儲備用于清退投資者資金?平臺自身又該如何轉型?
半年前,后路還有,那便是砍掉理財端專心做現金貸,也是一片藍海。但半年后,現金貸也會迎來強監管,又要轉到哪里去呢?還是提前籌劃為好。
備案之后,行業或迎來監管拐點
對那些有幸拿到監管備案的平臺,要先說聲恭喜了。對網貸行業而言,備案登記工作的完成可視作一個重要的監管拐點,以此為界,網貸平臺由“整改對象”變為“監管對象”,有著實質性的不同。
對平臺而言,身份轉換的最大好處便是獲得了清白之身,不必再帶著“整改”的鐐銬跳舞,重新迎來常態化經常的新階段。同時,備案本身也將刷掉一批平臺,屆時行業內從業機構數量急劇下降,行業本身趨于良性發展,能留下的都是受益者。
至于監管是否會放松的問題,由于網貸行業涉及到公眾資金,所以備案后也難有實質性的監管放松。不過,在監管形式上也會發生重要變化,從目前這種短期高壓密集的整頓式監管變成一種審慎監管框架下的常態化監管,一切步入正軌。
來源| 微信公眾號:洪言微語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