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P2P貸款繁榮發展第二波竟要靠中國創業者金融
申請牌照所要求的金額無論在臺面上還是臺面下對國內出海企業都不是大問題~
1、印尼P2P迎來第一次繁榮
堪稱印尼“婦女之友”的P2P借款平臺Amartha在2017年3月份拿到了數百萬美元的資金,由當地第一銀行旗下的Mandiri資本領投。Amartha目前保持這連續7年接近于0%的壞賬率,真是匪夷所思,看來印尼農村婦女真的能頂半邊天,做到有借有還。
Amartha專門向農村婦女發放創業小額貸款
另一個小額貸款平臺Taralite獲得日本SBI集團630萬美元的注資,面向當地舉辦婚宴的新婚夫妻,新郎們再也找不到不請丈母娘全家的理由了。新加坡P2P平臺FundingSocieties在印尼的分部Modalku,目前在印尼已經借出約1750億印尼盾(8600萬RMB),壞賬率在1%-2%浮動,在印尼處于領先地位。值得一提的是FundingSocieties已經進入了新加坡沙盒實驗計劃。
這樣的繁榮,有賴于印尼金融監管局OJK在2016年底發布的針對金融科技貸款服務LPMUBTI,鼓勵發展傳統金融服務行業(包括銀行,資本市場等)的替代方案,P2P借貸也自然成為了第一批“受益者”,但它們大多數都是面向中小型企業的貸款,細分來看只能屬于P2B。但隨著貸款人數的激增和銀行的“高門檻”讓金融科技企業看到了印尼個人現金貸的希望。
這不免讓人聯想到中國現金貸發展到高峰時的“百家爭貸“,市面上4,856個貸款方運作著1160億美元的貸款表面上欣欣向榮,不料以e租寶145億美元開頭的一系列欺詐跑路事件使整個P2P市場瞬間降到冰點。由北京市財政局牽頭的監管機構再也坐不住,直接開發”死刑判決書“:近九成平臺可能會活不到年底。這意味著大約4400個平臺面臨關閉或被吞并的命運。
但用開水煮青蛙,總會有青蛙能迅速跳出來,印尼真正面對個人消費的,P2P貸款業務的第二次大繁榮即將由中國出海創業者“帶節奏”,這種年化率高達40%左右的瘋狂玩法估計要超出印尼人的想象。
2、入場印尼的中國選手們
以上是有中國背景,面向印尼的P2P初創企業
唐牛科技和Akulaku分別是手機線下分期和消費分期,其余幾家都是現金貸。RupiahPlus獲得零壹創投400萬美元注資,Vcard(Vloan)也是他們投的。其他的如GoRupiah是印飛科技旗下產品,而TunaiKita則是閃銀東南亞(Wecash)與當地資本JASKapital和KresnaUsahaKreatif合投的。
3、合規入場很重要,但未必就能鎖定勝局
隨著出海的玩家越來越多,印尼金融監管局OJK于2016年底規定經營P2P貸款業務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半年內登記注冊,注冊后每三個月提交:
(1)貸款人和借款人的數量
(2)發放貸款的質量
(3)注冊之后的活動清單
這些都在為申請正式牌照預熱。但并不是所有玩家都有申請牌照的資格,申請牌照時需要企業資本達到25億印尼盾(約120萬RMB),還要符合給單一借款人最大貸款額不能超過20億印尼盾(約100萬RMB)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為保證資金的安全性,OJK規定P2P貸款人必須擁有并管理其資助者的“托管”帳戶。“托管”帳戶是一個獨立的帳戶,其資金只能在嚴格的規則和特定目的下扣除。這樣做的好處是“托管”帳戶由第三方共同管理,或者由P2P平臺與一家銀行合作。這就跟14-15年間,國內P2P平臺都喜歡找一個國企或者上市公司當股東為自己背書同一個道理。
上文提到的Modalku創始人ReynoldWijaya認為該法案的出臺將成為一劑P2P的強心針,因為行業得到了OJK的認可和監督,印度尼西亞人對P2P貸款的信心將更強。
群眾的信心變大了,但還沒落實牌照的公司卻越來越著急了,特別是外來的企業。畢竟誰也不知道印尼電子支付牌照的慘劇會不會重演。詳情請戳印尼“羞羞的鐵拳”出擊,捶了騰訊阿里系當地充值業務。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入場順序和形象對于P2P這樣的高風險企業來說至為關鍵,每一個入場的玩家都拼命的表現出積極性,包括零壹創投剛投的RupiahPlus和印飛科技的產品GoRupiah等出海P2P企業都紛紛表示落地的首要任務便是申請牌照,但對于海外資本在印尼注冊公司運營P2P業務,仍然面臨著占股比例限制(不能超過85%)的問題,按規定國外企業必須要找印尼當地企業作為合伙人,并且只能作為出借方,不能作為借款方進行融資,換句話說就是水手們必須備好“彈藥”再出海了,這也是印飛科技CEO范文潔強調的出海前要考慮好拿美元還是人民幣的問題,前者方便但是也對融資基金選擇范圍有一定限制。
截止至2017年10月,已經有24家金融機構拿到登記證書。據【7.5度】信源稱,有中國背景的P2P平臺TunaiKita和RupiahPlus名列其中,正式步入了現階段合規化監管行列,成功完成登記的公司在一年內符合OJK的規定經營才能得到牌照。
在Amartha官網可以顯著的看到注冊成功的標志
按照規定,以后印尼的電子簽名、征信和催收業務將錄入監管系統,而這些數據只開放給有牌照的公司,這樣“黑戶們”就很難與之競爭了。
不過以印尼政府的惰性(辦事效率低),具體什么時候正式發力還真說不準。
根據東南亞創投自媒體7.5度的當地信源,計劃在今年第二個季度解禁的on-balance-sheet(資產負債表內融資)借款模式,現在又得推遲到年底。在這個模式下,注冊資金少于5000萬人民幣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也可以直接向借款人放貸,不像P2P一樣只是作為貸款人與借款人的中間商。on-balance-sheet這個模式規定了自備彈藥(自由資金),適合財大氣粗的玩家入場,已經成功注冊到OJK名下的P2P公司四兩撥千斤的先發紅利優勢立刻就會被削弱。
回到P2P牌照上,申請牌照所要求的金額無論在臺面上還是臺面下對國內出海企業都不是大問題,但是印尼政府這種批不批全看心情的狀態,已經成功登記的金融科技企業未必能高枕無憂,畢竟長達一年的監管期間會發生什么事,又有誰能說的清楚呢?
【來源:36氪】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