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存管不是"保險箱" 602家上線存管問題平臺占15家金融
隨著網貸行業的監管政策不斷深化,今年以來完成銀行存管系統對接的平臺明顯增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0月22日,全國共有602家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上線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占正常運營平臺的32%,與上個月同期上升了5%。自8月份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數量117家達到歷史峰值后,近兩個月銀行存管上線數量直線下降。10月份,截止到22日新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數量僅有14家。
從各地情況來看,602家平臺中,有280家是在屬地有經營實體的銀行進行資金存管,數量占上線存管平臺總數的46.51%。目前銀行存管覆蓋的城市達到52家,相比上月增加了7個城市。
銀行方面,本月實現網貸資金存管服務的銀行達到47家,與上月相比增加了攀枝花商業銀行、武漢眾邦銀行、鄭州銀行、中原銀行。目前,提供網貸平臺資金存管服務的銀行主要是城商行和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分別為26家和9家,合計市場份額(以對接平臺數量計算)為77.74%,比上月降低了1.49%;民營銀行增加了武漢眾邦銀行,目前共5家上線資金存管,對接平臺數量為81家,占比13.46%,較上月上升1.15%;5家農商行共實現49家平臺的銀行存管,占比8.14%,相比上月略有上升。
據融360數據監測顯示,截至目前,共有26家平臺更換了存管銀行,尤其在7月份以后這段時間,更換銀行存管趨勢更加明顯。統計顯示,更換存管銀行的平臺大部分原存管銀行為恒豐銀行,是因為恒豐銀行之前大多數采用的是聯合存管,但隨著《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的出臺,聯合存管模式已經不被允許,相關的網貸平臺為了合規,開始更換存管銀行。另外,還有一些平臺由于對接的銀行技術方面跟不上,長時間完不成對接,而導致平臺更換存管銀行。再者,由于深圳、上海等地存管屬地化的監管要求,一些平臺也在尋求新的存管銀行來合作。
“9月份互金協會發文規范銀行存管,目前一些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仍然面臨著不小的考驗,在各種壓力下也會考慮更換更符合標準的、技術實力較強的存管銀行。因此可以預見,未來更換存管銀行的網貸平臺仍會繼續增加”,融360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
而銀行存管也不再是“保險箱”。值得關注的是,據統計,目前對接銀行存管的平臺中,有15家平臺出現停業、提現困難、跑路等問題,由此看來,存管不能作為投資者選擇網貸投資平臺的唯一標準。
【來源: 證券日報】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