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漲誰先死,不漲一起死!中通、圓通,快遞行業為何齊漲價?創投
物流行業漲聲響起
雙十一尚未至,快遞漲價成了熱門詞。一邊是輿論喧囂,另一面是快遞企業整體經營面臨重壓。快遞行業成本高企,漲還是不漲,成了快遞行業難以抉擇的問題。
快遞漲價,第一個吃螃蟹的是中通,10月10日,中通宣布,受運輸、人工、原材料成本增加等影響,調整運價。10月11日,韻達發布公告稱,將上調快遞價格。10月11日下午,圓通也在網站上發布了一則名為《關于圓通網絡旺季市場提價的通知》,意在上調快遞價格。但是此份通知發出不久,當晚即撤回。
至此,快遞漲價告一段落。
雖然在快遞行業,有句名言即“誰漲誰先死,不漲一起死。” 但此輪從中通帶頭漲價的時間過去了半個月,并沒有別家快遞公司繼續跟風漲價,也沒有出現各家大牌快遞公司“同漲同跌”的預期局面。
對此,業內人士據此做出解釋:“畢竟這幾家快遞公司基本都是同質化競爭,在多數用戶心目中并沒有什么品牌的區分,因此很可能更多的用戶會按價格選擇公司。”
原材料漲價,快遞成本高企
引起此輪漲價的導火索,在中通、韻達的漲價公告中已明確指出,即原材料上漲帶來的經營壓力。今年以來,原紙、紙箱、塑料、油墨等原材料價格一路飆升。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在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中,瓦楞紙市場價格在今年經歷了“過山車”式變動。1~2月,瓦楞紙延續去年漲勢,維持在4000元/噸以上高位。3月開始出現大幅下降,4月1日~10日,價格僅為2795元/噸。然而進入8月,紙價再次回到4000元/噸以上高階。9月1日~10日,瓦楞紙價格達到4748.3元/噸,創今年以來峰值。
業內專家認為,快遞企業漲價的直接目的或是為了對沖物料等成本上漲所帶來的壓力,但從根本上說,也是快遞企業邁出擺脫低價競爭的第一步,不過這一步應該與提升服務同步。
“雙11”物流大考
每年的“雙11”,既是對消費者錢袋子的一種考驗,也是快遞物流行業的一次“大考”。盡管有前幾年的應對舉措,電商和物流公司都漸漸應對從容。根據國家郵政局預測,今年“雙11”包裹數將超過10億件,全行業的快遞處理總量將達到新的量級。
據了解,去年“雙11”期間,阿里巴巴聯營物流數據公司菜鳥處理包裹量達6.57萬個,申通當天運送3050萬件包裹排至榜首,圓通以2532萬件的成績名列第二,中通、韻達則分別以2420萬件、2058萬件的結果排在第三和第四。隨著今年“雙11”臨近,快遞單量的將大幅上漲。
根據中國快遞協會等預測,今年“雙11”期間,全行業的快遞處理總量將達到新的量級,預計會超過10億件。“‘雙11’是快遞消費井噴期,選擇‘雙11’前漲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因漲價帶來客戶流失的負效應。”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表示。
并且而每年的“雙11”能直接顯示快遞企業的運營實力和市場的,一旦在末端物流“爆倉”,快遞公司的品牌和股價將直接受損,所以此輪快遞費用的提升或許是旨在通過提價緩解快遞公司的部分資本壓力。
就此輪漲價來看,對中通和韻達的股價帶來了良性提升。在宣布提價后,中通快遞股價上漲5.6%,市值一天增加了5.4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億元),漲幅最高觸及10.61%,而中通快遞近一年的漲跌幅為-13.46%。而10月11日,申通、韻達、圓通和順豐四家在國內上市的快遞企業股市全線飄紅。其中,宣布調價的韻達漲幅最大,達5%,公司市值增加超29億元。
國內快遞市場剛興起之時,需要以價格搶占市場及用戶。但如今順豐和“四通一達”均已登陸資本商場,目前國內的快遞競爭格局已趨于穩定,接下來服務的升級、寄遞效率的提升將成為行業競爭點。
來源:清科私募通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