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企業扎堆赴美上市,讓人喜憂參半,背后有何“難言之隱”?創投
繼趣店之后,又一家互聯網金融企業在沖刺IPO。
最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式披露了中國互聯網金融公司拍拍貸的IPO招股書,成為又一家將要在美交所上市的互金公司。
根據招股書顯示,拍拍貸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PPDF”,擬最高籌資額為3.5億美元,籌資款項用途包括投資、改善公司的設施和其他一般行政事務、收購、投資等。
預計最快將在2017年11月下旬正式上市。
拍拍貸業務發展狀況如何?
拍拍貸上半年凈賺逾10億
拍拍貸成立于2007年6月,是國內最早的網絡借貸平臺之一。根據官網顯示,截至目前,拍拍貸平臺成功交易約3000萬筆借款,累計成交總額近780億元。
2016年,拍拍貸凈營業收入為12.16億元,2015年同期為1.96億元。在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這6個月中,拍拍貸凈營業收入達到17.35億元,而2016年同期為3.52億元。
可以說,2016年是拍拍貸業績轉折的一年,招股書顯示,拍拍貸2016年凈利潤為5.015億元,而2015年凈虧損7214萬元,在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這6個月中,拍拍貸凈利潤為10.486億元,2016年同期僅為4193萬元。
三年的數據變化,可見其營收增長之快,凈利潤也迅速由虧轉盈。
服務費是拍拍貸的主要收入來源
2016年和2017年前6個月,拍拍貸平臺的平均貸款金額分別為2795元和2347元,金額較小,平均貸款期限分別為9.7個月和8.2個月。與此同時,平臺有著較高的復借率,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重復借貸率為68.3%,而復借率高也意味著平臺有著較強的盈利能力。
較高的復借率也就意味著平臺對借款人收取的服務費較高,在2017年上半年的凈收的17.35億中,其中貸款手續費為13.161億元(約合1.941億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905億元;貸后服務費1.757億元(約合2590萬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3660萬元,可見,目前拍拍貸的主要收入來源于向借款人收取的手續費和服務費。
創始人張俊持股為5.5%,PPD為最大股東
股權結構方面,拍拍貸近幾年共完成了三輪融資。
2012年10月,拍拍貸完成A輪融資,獲得紅杉資本千萬美元級別投資;
2014年4月,拍拍貸宣布完成B輪融資,投資機構分別為光速安振中國創業投資,紅杉資本及紐交所上市公司諾亞財富;
2015年4月,拍拍貸完成C輪融資,此輪融資由聯想控股旗下君聯資本和海納亞洲聯合領投,VMS Legend Investment Fund I 、紅杉資本以及光速安振中國創業投資基金等機構跟投。
資料顯示,拍拍貸最大股東為PPD,持股比例達到28.2%, 其次是紅杉資本持有拍拍貸3,561,237股普通股,占總股本的25.5%;而CEO張俊持有公司770,098股普通股,占總股本的5.5%。
事實上,自去年10月起,關于拍拍貸赴美IPO的消息就始終不曾間斷。
2016年10月,外媒曾報道其計劃在美國市場進行首次IPO,估值或可達20億美元左右,公司希望借助美國投資者對中國快速增長的P2P貸款行業的深厚興趣謀求更大發展。
今年年初,外媒再度報道,拍拍貸計劃今年上半年赴美進行首輪IPO,欲籌資2億美元,拍拍貸當時對此仍未置評。
而此次拍拍貸遞交IPO招股書也成為了近一個月以來國內第三家準備赴美上市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難道互聯網金融公司已經開啟了上市的熱潮?又是什么原因導致在行業集中整治尚未結束的背景下,整個行業就已經開啟了上市之路?
為何國內互金企業“搶跑”赴美上市?
其實從今年開始,互聯網金融領域公司上市的消息就頻頻發出,上海互金平臺信而富于北京時間4月28日登陸紐交所,IPO融資規模達到6000萬美元。
國慶前后,趣店、和信貸、拍拍貸也相繼赴美上市,開啟互金公司境外上市小高潮。
而作為近幾年中國成長最快的一個行業,新金融領域中的領軍企業,不管是業務規模、還是發展程度都到了邁入資本市場的階段。
只是眼下,對于不少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不管是自身商業模式的合規性、成熟度,還是業務增長的可持續性、資本的認可程度,都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上市這一步多少顯得有些倉促。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比喻:
現在的互金公司上市就像女孩子對于結婚的渴望。大家各有各的打算,有些是要找長期飯票(上市之后融資更便利)、有些是到了年紀不想被催婚(企業走了三五年之后不得不上市),有些是為了名聲(上市之后會有更好的品牌效應)。但很多人并沒有想好結婚之后如何面對生活的瑣碎和柴米油鹽。
細看很多企業還并沒有成長到上市的最佳狀態,但為何要提前“搶跑”上市,這其中的原因也大同小異。
一方面是來自投資方、管理層、股東方等變現的壓力,尤其在完成多輪融資,發展三五年之后,上市似乎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另一方面,來自同行的競爭壓力,如果對手搶先上市了,不管是從品牌還是市場地位來說都對自己不利。
每個細分領域的容量都是有限,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往往會只布局一個行業排名最靠前的幾家公司,一般有個二八原則,即前20%上市的公司會拿走80%的市場利潤。這就是互聯網金融行業者們的普遍看法。
在互聯網金融這幾年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遇到各種挑戰,企業過度擴張,行業洗牌加速,行業開始出現嚴重分化的趨勢的背景之下,上市的互金企業較其他平臺無疑會更受歡迎。
當然,選擇上市也并非只有達到更高的聲譽這么簡單,上市以后同樣也能獲得更寬闊的融資渠道。
一方面為原有股東提供了退出通道,另一方面也為平臺打開了融資的大門,為后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資金基礎。
所以,盡管對于很多企業來說,眼下或許并非上市的最好時機,但硬幣的另一面是,上市對于企業規范發展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卻有不少潛在的積極作用,尤其對于正在劇烈變化的中國新金融行業而言,上市這一目標也可以倒逼企業更規范的發展。
國外的上市就意味著成功嗎?
總的來說,趣店、拍拍貸這幾年業績增長迅速,主要受益于消費金融的崛起,在大數據風控技術的加持下,消費金融企業向沒有信用數據的人群提供分期、現金貸等業務,且利息水平較高,促使業績高速成長。
不過隨著市場上消費金融企業越來越多,趣店、拍拍貸它們的競爭壓力也顯而易見。上千家網貸平臺為了合規,需要爭奪消費金融這塊最適應網貸限額的資產端;銀行也不斷推出消費金融甚至現金貸產品,市場一方面在做大,但也面臨更多機構的瓜分。
所以說,長時間下來,消費金融企業的天花板會越來越明顯,在業績高速增長的同時,獲客成本與壞賬都會被覆蓋,而當行業進入緩慢增長階段后,獲客壓力與壞賬壓力就會凸顯出來。
另一方面,如今現金貸的野蠻生長帶來的問題確實很嚴重。現金貸提供短期、小額貸款,利率相對較高,同時,不少平臺還會通過手續費、服務費等障眼法掩蓋其真實利率。
據一本財經統計,市面上78家比較知名的現金貸平臺,平均利率(含費用)158%,有47家平臺的年化利率超過100%,其中年化費率最高的甚至接近600%,遠高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間借貸利率上線36%的規定。
以高利率覆蓋壞賬率,成為了現金貸的商業模式,而隨后暴力催收的惡性事件也由此衍生而來。
但其實,國外現金貸的利率甚至比中國還高,之所以能夠良性發展,就在于監管制度較為完善。
以英國的Payday Loan(發薪日貸款)為例,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頒布的《消費貸款管理細則》關于利率和費用封頂的規定,就為Payday Loan機構進行了一輪洗牌。
而此前我國對現金貸的態度較為模糊,對于準入門檻、監管部門、業務限制等缺乏明確規定。雖然9月份以來,各地針對網貸行業嚴監管的政策措施也密集出臺,但是如果在美國上市還要面臨著美國證券監管的制約和挑戰,到時候品牌效應和融資只是階段性的勝利,能否吸引和留存用戶、為投資者創造價值、實現持續穩定性盈利,才是上市后真正的考驗。
此次拍拍貸也在招股書中也表示,監管政策依然是未來經營面臨的首要風險。
因此,不管是拍拍貸還是趣店,做為互聯網金融的頭部企業,即將上市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但IPO后,股價能否維持現在的高估值?能否在整個高山林立的行業中做一顆常青樹,這些依舊是不可預知的挑戰。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