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精神緣何被中央看重態度
日前,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一份高規格的文件,要求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
這不是中央近期第一次對企業家喊話了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強調“保護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專心創新創業”。今年3月,“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如今再提企業家精神,傳達的信息非常明確:企業家是國民經濟的寶貴財富,民資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市場經濟的核心是企業和企業家。“企業家精神不僅是經濟和技術的,也是文化的和心理的。”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在《創新和企業家精神》中如是說。而將創新帶進經濟學視野的熊彼特說,企業家的本質是創新,而創新的主要動力來自企業家精神。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近40年,曾經幾度催生了企業家的創業潮,從1984年的公司元年到南巡春風下的“92派”再到世紀之交的互聯網崛起,不同時代背景下的企業家,胼手胝足,創新進取,接力為中國經濟注入了活力和韌性,并且也勢必成為當下新常態轉型的先鋒角色。
企業家精神,不僅需要企業家自身的情懷和理想,同樣需要制度環境的保護和激勵。對企業家而言,減少不確定性和基于未來的預期非常重要,這包括財產權的保護、平等競爭、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以及把權力放進制度籠子里等等。這也是為什么制度經濟學家一直強調的,市場經濟越是向前發展,產權的重要性就愈加凸顯。剛開始的時候還可以模糊,還可以摸著石頭過河,那是因為市場始終懷著一份改革的穩定預期,等著這份預期逐漸兌現。
因此,企業家精神不能只憑借企業家的覺悟和奉獻,國家需要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的產權和合法利益,破除民資的“玻璃門”和“彈簧門”,致力于權利平等、機會平等和規則平等,解決企業家的后顧之憂,激發企業家的未來野望,從而讓企業家精神濫觴于中國特色市場經濟。
自去年開始,民資增速出現大幅下滑,原因有很多,但企業家信心下降、企業家精神不足是一個重要方面。除去實體經濟的不振,營商環境的不夠友好,也導致企業家投資意愿減弱,放棄對偉大企業的追求,轉向“快錢”和“暴利”,汲汲于食利,而非熱衷于創新。這種趨勢需要通過供給側改革來修正預期。特別是,近年來資本的風頭一時無兩,30多年的“中國制造”,積累下足夠豐腴的“中國資本”,以險資“大躍進”、大公司資本化、IP泡沫化、海外非理性投資和實業紛紛就“虛”為特征,企業家遭受著資本家的誘惑。今年以來中央在銀行和樓市同時去杠桿,也在于看到了資本的這股虛火,正在腐蝕企業家精神。
中國經濟,需要更多的企業家,而非資本家;需要更多發軔于實業的企業家精神,而非長袖善舞的“股神”。我們應該積極創造這樣一種制度環境,讓企業家精神與中國經濟良性互動、良性循環。
來源:北京商報/韓哲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