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開20家門店、坪效達27萬,它能成為中國的無印良品嗎?創投
這個國慶節注定熱鬧非凡。9月28日,盒馬鮮生7店同開,而兩天之后的10月1日,小米之家竟然要在一天之內開出20家門店。
這兩年爆發出的零售新物種之中,多數聚焦于生鮮、餐飲以及食品等高頻商品,比如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而在聚焦生活方式的非食品領域,有兩個業態值得關注,一是網易嚴選;另一個就是小米之家,二者都有一個共同的對標企業:無印良品。
網易嚴選作為業界關注的精品電商,它的SKU數已經接近9000種,首家線下門店也將于年內開業。而小米之家基于“爆款思維”,商品數嚴格控制在了200-300種之間。
從SKU數量上看出兩家企業的區別:網易嚴選重點在于“選”,從海量商品中選出精品推薦給消費者;而小米之家重點在于“造”,借助小米生態鏈打造自有品牌。
對比網易嚴選與小米之家,《第三只眼看零售》認為,雖然從商品結構上,網易嚴選更接近無印良品,二者都圍繞著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擴充品類;但從經營內核上,小米之家才是無印良品真正的中國門徒,原因有二:
其一、都是制造型零售商,所有商品均為自有品牌,通過商品研發來驅動門店銷售;
其二、都是主打“粉絲經濟”,門店設計、商品理念以及折射出來的生活哲學都有高度一致性。
商品力是制勝關鍵 200平方米門店,年銷售額7000萬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經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小米之家門店平均在200平方米左右,年均營業額在6500萬到7000萬之間,平效達27萬元/年,僅次于蘋果零售店。
平效高達27萬元的門店是怎樣的業態?《第三只眼看零售》走訪了幾家小米之家之后總結出以下幾個特點:
選址:大多數位于購物中心一層的黃金位置,對外臨街、對內連接商場主通道。一般情況下,購物中心會將這樣的門店租給具有極高品牌價值的企業,比如ZARA、優衣庫、蘋果體驗店等。而小米之家能拿到這些位置,也說明了其品牌影響力。
《第三只眼看零售》曾經采訪一些與小米之家有類似商品結構的數碼潮品店負責人,他們都表示,購物中心非常愿意引入此類創新業態,甚至給出的租金也要比其他業態低10%-30%。因此我們判斷,小米之家入駐購物中心的門檻并不高,租金也要低于其他品牌,從而提高了其單店盈利能力。
裝修:與蘋果類似,小米之家采用極簡主義風格的裝修。巨大的亞克力燈箱門頭上只保留了小米的LOGO,通透的玻璃幕墻可以讓街上行人一眼看到店內場景。小米之家號稱用“產品思維”來打造一家門店,其背后的邏輯就是對細節的專注和整個流程的嚴密把控。
小米之家總經理張劍慧表示,小米之家的形象在18個月內迭代了四次,背后的服務支撐、業務流程,哪怕是招聘、培訓等都做了多次嘗試和迭代。
商品結構:小米之家目前SKU數在200-300個之間,與目前國內的一些數碼潮品店商品結構類似。不同的是,小米之家所有商品均為自有品牌。作為一家由手機起家的科技類公司,小米之家的選品邏輯是以“手機—硬件—大消費”為核心,以此向外擴充。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之家不同于傳統的手機店或者3C數碼店,其手機銷售占比下降到了60%以下。《第三只眼看零售》判斷,未來小米之家將增強大消費品類的比例,以增加消費者的復購率和來店頻率。
小米之家還有一個非常可怕的數據,那就是它的轉化率高達20%,而一般的數碼潮品店轉化率只有4%。一方面,這與小米多年的粉絲積累有密切關系;另一方面,其高品質、高顏值、高性價比的商品成為消費者樂意買單的根本原因。
舉例來說,筆者在小米之家看到的一款鋁合金拉桿箱只賣999元,而同款式、同品質的品牌拉桿箱至少在2000元以上。
那么,小米之家單店盈利情況如何?筆者粗略算了一賬:類似的數碼潮品的商品毛利率普遍在40%以上,小米之家由于是自有品牌,這個毛利率可能還更高。我們就按照40%來計算,平均一家門店年銷售額最低6500萬元。以此計算,小米之家每年的毛利額則是2600萬元。
我們再來計算成本:租金按照目前業內較高值1000元/月/方米計算,一家200平方米的小米之家年租金為240萬元。人力成本按照每家店配置30名店員計算,假設店員平均工資為7萬元每年,人力成本為210萬元。再加上水電費、物料、辦公用品、折舊攤銷等其他費用,毛利額減去成本,小米之家一年凈賺2000萬不成問題。
通訊零售業專家、扁擔客創始人黃偉告訴《第三只眼看零售》:小米之家目前對于加盟商的政策是,給加盟商銷售的5%作為利潤或者返點,加盟商就靠這5%來支付房租、人員成本等花銷。即便這樣,加盟商也有利可圖。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小米之家的單店盈利能力。
小米生態鏈是根本 提供300支爆款商品
小米之家成功的根本在于商品力。雷軍也曾表示:“產品是我們業務最核心的東西”。小米之家總經理張劍慧將小米的商品總結為三高:高顏值、高品質、高性價比。
“我們的空氣凈化器和凈水器,這兩個產品都是在國際上獲過一些知名的設計大獎。另外還有一些商品,它們的單價是市面上同類產品的1/5或者1/10,功能不遜于同類產品”。張劍慧表示。
小米之家商品力的核心在于圍繞小米生態鏈打造的供應商系統。目前小米門店銷售的商品均為小米生態鏈中相關企業提供。2015年,小米瘋狂投資了一些聚焦單個品類、以打造爆款商品為核心理念的創業公司,逐漸構筑起小米生態鏈。
小米生態鏈的投資主要圍繞以下六大方向:手機周邊,比如耳機、移動電源、藍牙音箱;智能可穿戴設備,比如小米手環,未來很可能還會推出小米的智能手表;傳統白電的智能化,比如凈水器、凈化器;優質的制造資源;極客酷玩類產品,比如平衡車,智能積木;生活方式類,比如小米插線板。
曾經在網上PK網易嚴選而走紅的“毛巾哥”朱志軍是小米生態鏈中的一員,他創辦的“最生活”毛巾品牌在早些年獲得小米投資。
“我們與小米有兩種合作模式。一是作為貼牌商為它的自有品牌米家生產商品;二是我們自己的’最生活’在小米渠道進行銷售(主要是指小米網和有品APP)。最生活有60%-70%的商品通過小米渠道銷售”。朱志軍告訴《第三只眼看零售》。
據朱志軍介紹,小米生態鏈企業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將某個單品做到極致,從而產生出高品質、低價格的爆款效應。以最生活為例,只做毛巾和浴巾兩款商品,它采用新疆阿瓦提的長絨棉,做到極高性價比。“目前,最生活毛巾作為小米生態鏈的組成部分進駐了部分小米之家”。朱志軍告訴《第三只眼看零售》。
雷軍在中國移動的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透露了一組數據:
3年時間,小米生態鏈孵化了70多家公司,大部分公司是從零開始。
70多家公司中,有30家生態鏈企業發布了產品,40多家的產品正在研發。
70多家公司中,有4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成為獨角獸;有3家年收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有16家年收入超過1億元人民幣。
預計小米生態鏈2017年收入超過1000億元。
由此可見,小米生態鏈其實是小米之家的大廈基石,它決定了小米之家的核心競爭力。對比日本一些制造型零售商,無論是優衣庫亦或是羅森便利,它們成功的共同秘訣就是:以產品為核心打造了一個供應商的生態系統,它們與品牌方甚至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合作關系。小米之家也走得是這條路數。
擴充品類 小米之家的未來之路
小米之家能夠走多遠?《第三只眼看零售》認為,決定小米之家上限的,是其SKU數的擴張。由于小米的科技企業基因和其對于“爆款思維”執著,使得小米之家眼下不能很快擴充商品數。舉例來講,網易嚴選SKU數從5000到近萬種,只不過用了半年時間。小米之家什么時間能夠到達這一商品規模,目前尚難以預估。
但毫無疑問,擴充品類,走大消費路線,是小米之家未來必經之路。目前小米的商品依然聚焦在手機周邊和智能硬件,但與市場容量更廣闊的大消費相比,小米之家目前的經營品類依然相對窄眾。小米之家要成為中國的無印良品,必須打破目前的邊界。
或許,小米之家早有計劃。小米之家總經理張劍慧在接受《商業觀察家》采訪時表示,小米之家未來有可能經營快消品,即將推出“小米精選”這樣的生活方式業態。該業態的商品均為小米的自有品牌。
《第三只眼看零售》曾經考察日本零售業之后得出一個結論:以消費者為中心進行全品類擴張是未來實體店的一大發展方向。以無印良品為例,它最早是日本西友百貨旗下的自有品牌部門,生產日用品等少數品類,后來成為獨立的企業,品類擴充至服裝、用品、文具、食品等。
而現在,無印良品甚至將業務擴充到了生鮮、圖書、自行車、建筑、餐廳等,滿足消費者衣食住行等全套解決方案,其終極目的是為消費者提供“無印的生活方式”。
日本蔦屋書店也是如此,從最初的圖書、影像制品開始,到現在經營食品、服裝、圖書等,走的也是全品類擴張之路。
由此我們判斷,小米之家未來也將走全品類的擴張之路。無論是以目前的小米之家為基礎,亦或是重新創立一個業態小米精選,最終將回歸大消費領域。
來源|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