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交易所關停倒計時眾生相:清退遇到騙子金融
9月以來,ICO、虛擬貨幣在中國經歷了一輪“溯及既往”的最強監管。在監管大潮下,有“小白玩家”忙著退幣,有人堅定持幣“長期看漲”,有人轉戰場外和海外市場繼續交易,也有人假冒購幣者試圖在混亂中謀取利益。
9月30日,虛擬貨幣交易所即將徹底關停其在中國的所有交易活動。“未來怎樣有待觀察,畢竟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一位區塊鏈技術開發公司負責人對于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在中國的未來發表了這樣的看法。他本人是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持有者,也曾經動過做ICO的念頭。
“幸好沒有做ICO,如果做了現在就不會這么好過了。ICO熱的時候,有員工被做ICO的公司挖走了,也有員工直接去做ICO了,所以對我們公司造成的壓力極其巨大。現在ICO被叫停了,我就不用擔心人家來挖人了。”這位負責人表示,現在叫停ICO對區塊鏈技術開發企業來說反而是有利的,監管層對ICO、虛擬貨幣和交易所出臺的一系列強監管措施也并不影響區塊鏈業務的拓展。
交易所層面的虛擬貨幣交易關停在即,清退工作進度如何?數字資產投資者抱有怎樣的態度?交易所、發行方將轉戰哪些業務領域?區塊鏈技術開發應該是否受到影響?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近日進行了一番調查。
清退遇到騙子
毫無疑問,甚囂塵上的ICO是此輪強監管出手整治虛擬貨幣交易的導火索。8月以來,監管層多次提示了ICO項目以及以“幣”為名稱的非法金融活動的眾多風險,同時要求金融行業積極抵制ICO以及與虛擬貨幣相關的非法金融活動。
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緊急叫停ICO交易;9月2日至14日,多家比特幣交易平臺提高手續費;9月14日,比特幣中國宣布9月底停止所有交易;9月15日,北京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發文清退虛擬貨幣交易所。
“這也是希望從市場角度將數字貨幣行業可能帶來的風險隔離在外。”一位律師對記者表示,事實上,監管機構和司法機關就ICO清退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統一的標準。目前,市場上自發形成的規則是按照發行價清退,“也就是以原生代幣發行當時對應的比特幣等虛擬資產的價格進行清退,將交易雙方的權利義務恢復到‘最初狀態’。”
那么,清退工作是否順利呢?一位非主流數字貨幣發行方人士告訴記者,其目前已完成了60%的代幣清退工作,但清退過程中也遇到不少問題,包括交易所推諉責任、購買方不愿意退幣、假裝買幣的騙子時而出現并要求退幣。
前述律師建議,清退工作需注意以下事項:妥善解除合同,恢復原狀;清退留痕,擁抱“排查”;清退有序,杜絕群體性事件;萬不可篡改和銷毀證據(含ICO白皮書)。
轉戰海外場外交易和“挖礦”
“原價求購一臺螞蟻礦機S9。”監管層發文清退虛擬貨幣交易所后,一位虛擬貨幣交易平臺負責人準備將更多精力放在“挖礦”上。他入手了一些“礦機”,近期在內蒙古尋找便宜的電價資源,以運維他那高耗電的大規模“礦場”。
盡管國內交易所層面的虛擬貨幣交易即將關停,但不少人認為,短期內比特幣還是很難禁止的,“只是不能公開進行集中競價交易了,今后中國的比特幣交易可能會轉變為地下交易、場外交易甚至轉移到海外交易。”
上述平臺負責人也在他的小圈子里展示了一些海外交易平臺操作教程,包括注冊、充值、提現、提幣等,也分享了一些海外ICO的投資機會。
正如上述平臺負責人所做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黃震表示,交易平臺可能會在境外尋找一些為用戶繼續提供服務的方式,也有把用戶轉移交給海外平臺的可能性。另外,一些交易平臺也可能會轉型做一些區塊鏈的開發業務,或開展金融科技投資等。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確實存在逃避外匯管制的行為,已經累積了一定的社會風險,并威脅到主權貨幣地位,當局出于維穩考慮決定叫停ICO并關停交易所。”前述律師表示,投資者應該意識到比特幣的投資風險,不管是繼續持有還是拋掉,都應對比特幣的風險持有“愿賭服輸”的態度。
作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持有者,前述區塊鏈技術開發公司負責人選擇繼續持有比特幣和以太坊等他認為“長期看漲”的虛擬貨幣,對于“沒什么價值”的非主流虛擬貨幣,他選擇了退幣。
“ICO確實太過了,虛假的、不切實際、空對空的、各懷鬼胎的成分太多,助長了不靠譜的行為。國家通過這種手段降溫,也避免不明真相的群眾虧錢。”他說。
區塊鏈市場廣闊
誕生于8年前的比特幣將區塊鏈技術安全性高、價值傳遞的特性直接展現在了人們的眼前,那么,此輪虛擬貨幣強監管風暴會不會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產生影響?
“沒有比特幣,區塊鏈照樣玩得轉。區塊鏈可以做的應用非常多,市場前景很好,也沒有受到此輪監管政策的影響,因為人們對于區塊鏈技術的認識度和共識度越來越高。”前述區塊鏈技術開發公司負責人表示,不能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等同于區塊鏈技術,比特幣的技術是不能直接應用于企業的,必須經過改造,區塊鏈技術落地到企業應用還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
談及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金融方面的優點,這位負責人表示,一是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的屬性,這意味著數據可以累積起來成為信用,而且這些信用在區塊鏈上是可以被證明的,因此無需擔保和評級等中介服務,可以直接向投資者融資;二是當前線下紙質交易成本仍然很高,基于區塊鏈,票據、應收款、債權等簽約成本就會變得很低且可以分割,對投資人來說也可以分散投資風險。
“現在大銀行不喜歡做小微金融,因為如果只放幾萬元貸款,銀行做企業調查的成本很高。但在區塊鏈上,交易合同、庫存情況都會有記載,而且都是真實、不可篡改的數據,這樣一來投資者就不需要上門查驗發票、訂貨單,審計、盡調、了解一家企業的成本變得很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進而就會降低。”該負責人說。
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思路是去中心化。“但我們做的區塊鏈應用中去中心化并不是必須的,更多是做分布式的。”對于區塊鏈技術當前的落地情況,該負責人說,其公司更多在做許可鏈的應用。在比特幣的技術中,任何人只要有“礦機”就可以設置節點、參與生態;而在許可鏈中,只有被認可的節點才可以參與投票、記賬。
“類似的業務我們大概做了20家,和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沒有任何關系。”該負責人認為,“區塊鏈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基于區塊鏈的ICO也確實可以解決高科技企業的融資問題,但前提必須規范化。至于今后如何發展,仍有待觀察。”
【來源:金融時報】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