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安保險IPO背后:1000億港元市值,業務依賴股東金融
9月28日,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眾安保險")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股票代碼6060。
眾安保險發行價為59.7港元,融資凈額約為115.31億港元。掛牌當日,盤中股價最高突破70港元。總市值一度沖破1000億港元。
眾安保險CEO陳勁28日表示"對眾安上市首日的表現很滿意"。
眾安備受關注,是因為頂著"三馬"股東背景、中國首家持牌互聯網保險公司、港交所保險科技第一股等名頭,軟銀加入成為眾安基石投資者也令此次IPO備受關注。
發家史和浮出水面的實際控制人眾安保險成立于2013年末,由螞蟻金服、騰訊、中國平安三大行業巨頭共同發起,根據眾安在線6月底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前三大股東持股情況為: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持股16.0403%,騰訊和平安保險均持股12.0907%。
但眾安保險的實際控制人既不是螞蟻金服、騰訊、中國平安,也不是"三馬"共同掌控。
眾安的實際控制人為董事長歐亞平。他通過百仕達控制著兩家眾安保險的股東——深圳日訊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日訊互聯網有限公司。此外,大股東加德信投資有限公司的控制人是歐亞平弟弟歐亞非。三者相加,他能控制的股份超過了"三馬"任何一家股份占比,達到20%。
眾安保險“發家”起于2014年。當年,依托阿里巴巴集團的退貨運費險,借助"雙十一"保單成功突破一億份。隨后眾安保險又相繼與攜程合作推出航班延誤險、與平安保險聯合推出保骉車險等。截至2017年3月31日,眾安累計銷售保單82億份,累計服務用戶5.43億人。
以退貨運費險異軍突起的眾安保險,意識到"在地理上或組合的產品分類面臨缺乏多元化而產生的保險集中風險"。此外,中國幅員遼闊,保險風險可能因不同地段存在差異。此后,眾安保險開始有意識趨向多元化,其主要產品"退貨運費險"占保費總額的百分比由2014年的77.2%降至2016年的35.0%。
6月份,眾安保險披露招股書,亮出家底。從招股書來看,眾安保險還面臨著諸多困局:
一、2014年和2015年,眾安的保費收入分別為7.94億元和22.83億元,2016年總保費收入為34億元。實際上,從保費來看,眾安雖為互聯網保險的巨頭,但也是大保險領域的"零頭"——2016年,僅人保財險保費收入就超過3000億。
二、在互聯網保險市場,據OliverWyman調查統計,2016年中國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約為3600億,而眾安的保費收入僅占其百分之一。
三、隨著保費增速的下滑,眾安保險近三年凈利潤也呈現下滑趨勢,2014年眾安實現了3698萬元的凈利潤,2015年增長至4426萬元,2016年大幅下跌至937萬。
四、從財報來看,眾安保險的利潤主要靠投資收益,其五大險種承保利潤之和為負數。2016年,眾安保險銷量前五名的產品占到了當年總保費的64.5%,而這五款產品,不少都是和生態系統合作伙伴聯合開發的。
五、眾安保險每位客戶的年保費貢獻也偏低,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別是3.9元、7.2元和9.3元。而傳統財險、壽險為主營業務的傳統保險客單價大體在千元以上。保險科技的邏輯保險科技被認為在過去幾年至少攤薄了保險公司20%的利潤。
保險科技可拆分為四個環節:產品設計、定價承保、生態分銷、理賠服務。眾安科技等圍繞保險為核心業務的保險科技公司的業務邏輯,即以技術重塑這一價值鏈條。
在眾安保險的宣傳中,"科技是眾安的第一生產力。"
2016年7月,眾安保險全資子公司——眾安科技成立,進行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研發,并形成T、S、X三大系列產品:T是區塊鏈線的技術;S線是賦能于保險和一些金融服務生態的標準技術產品和套件;X線是整個數據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套件。
當前,眾安的保險科技主要應用于承保與理賠自動化等場景,同時對外輸出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其預計IPO后研發資金將更加充足,未來技術沉淀將獲得更多回報。
眾安科技四大技術布局的之一的人工智能
在保險市場上,運用"保險科技"也不止眾安一家,包括螞蟻金服等在內的新金融巨頭們都在努力嘗試用科技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推動金融服務變革,并進行技術輸出。螞蟻金服自身成立的保險事業群,也無疑正在運營保險科技的力量。
目前,全球范圍內的金融科技上市企業數量仍然偏少,市場對這一領域仍缺乏直觀有效的參照標準。隨著眾安的上市,二級市場有望開辟專有的金融科技板塊,從無到有構建起市場投資者對這一行業的估值標準。而港交所金融板塊的整體表現也將對全球一級和二級市場相關公司形成聯動影響。眾安的憂愁與歡喜眾安保險上市背后,有憂愁也有歡樂。
在眾安保險的招股說明書中,來自傳統保險公司、互聯網巨頭的競爭被視為風險之一。
在逐步降低其業務單一化過程中,眾安的業務仍較高依賴股東和關聯方。眾安保險招股書顯示,2014年、2015年及2016年,其通過生態系統合作伙伴平臺售出的保險產品分別占同期總保費的99.8%、97.9%及86.5%,截止2014年、2015年及2016年,五大保單持有人合共分別約占總保費的9%、29%和28%。
這在以流量和場景為王的金融科技時代,顯得不可思議。
眾安保險面臨的另一個風險,是在與傳統保險公司和其他互聯網公司的激烈競爭中,導致不利的定價壓力、經營利潤減少、喪失市場份額和資本支出增加。眾安的業務模式也面臨著被其他互聯網公司或意欲從事保險科技業務的傳統保險公司、金融公司迅速仿效。
典型的例子是:作為眾安保險股東之一的螞蟻金服自身也成立了保險事業部,并通過收購完全控股了國泰產險。阿里健康也攜手中國太平、太平人壽等企業發起阿里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這種布局背后也意味著阿里或螞蟻金服勢必在發力上有所傾斜。
憂患的另一面是歡喜。
據馨金融的觀點,作為第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金融科技獨角獸,眾安在線所代表的不僅僅是這些年林立而起的金融科技公司,它的背后更是中國日益崛起的新經濟生態。
麥肯錫《2017中國數字消費者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約有31%的微信用戶在微信平臺上有過購買行為,而這一數字在2015年僅為13%。該報告還顯示,有83%的互聯網用戶使用過O2O服務,而這一數字在2015年僅為41%。
龐大的網絡用戶基數和活躍的數字消費行為成為了中國新經濟崛起最堅實的基礎。
眾安的5.43億用戶中,多為年輕的互聯網用戶。占據未來人群對于保險的需求,是眾安一直的訴求。
2016年中國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為3600億,咨詢公司預測,該數字會以35%以上的增速持續高速增長。用戶需求與政策支持的驅動下,眾安保險的在未來的機會很大。
【來源:互聯網金融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