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布科技信貸規劃: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年均增速超15%金融
9月26日,澎湃新聞了解到,上海銀監局與上海市科委聯合發布《上海銀行業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行動方案(2017-2020年)》(下文簡稱《行動方案》),確立了科技信貸規劃目標,至2020年末,上海轄內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達到2700億元左右,較2016年末增長80%。
《行動方案》是在9月26日,上海銀監局召開的動員大會上發布的,該動員會主旨是鼓勵上海銀行業舉全行業之力,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從具體指標來看,《行動方案》提出,至2020年末,上海轄內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達到2700億元左右,較2016年末增長80%,2017-2020年期間平均增速超過15%;科技型貸款企業數達到8000家左右;投貸聯動貸款余額達到200億元左右,累計服務客戶數超過1000家。
此外,《行動方案》對17家重點機構提出了更高目標,規劃到2020年末,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達到1800億元,客戶數達到4600家左右,均比2016年末翻一番。
上海銀監局局長韓沂在動員大會上鼓勵上海銀行業在經營模式上實現四個轉變。一是從“房變錢”轉為“紙變錢”,提高知識產權的融資能力,盤活科研成果,促進知識與資本的融合;二是從“向后看”轉為“向前看”,建設一套面向未來的科技金融機制;三是從“常規軍”轉為“特戰隊”,提高專業化經營能力,緊緊圍繞自身業務發展規劃,確定重點行業,精耕細作,服務科技創新;四是從“單干戶”轉為“合作社”。
“安排好全鏈條、多主體的職能對接,與多種類型的經濟組織合作,共同參與風險分擔和利益分享,”韓沂在會上表示。
上海銀監局通過落實《行動方案》,進一步推動建立起有上海特色的“4465”科技金融框架,除前述提到的經營模式的四個轉變,還包括經營理念的“四可原則”、六項主要任務和五項保障措施。
其中,經營理念的“四可原則”包括:“商業可持續、政策可托底、風險可控制、激勵可相容”。
六項主要任務包括優化科技金融生態系統;加大對科研基礎設施和科技創新布局的金融支持力度;推進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建設,創新專業化經營模式;主動前移金融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繼續推進投貸聯動業務創新;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開展科技金融產品和業務創新。
而五項保障措施包括:發揮銀行監管與政府扶持的協同效應;發揮監管規則的正向激勵作用;將創新科技扶持政策延伸到金融機構;完善科技金融數據共享機制;加強業務指引與培訓。
上述目標措施都是為了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而制定的。2015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提出要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世界創新人才、科技要素和高新科技企業集聚度高,創新創造創意成果多,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完善的綜合性開放型科技創新中心,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樞紐和國際性重大科學發展、原創技術和高新科技產業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躋身全球重要的創新城市行列。
為此確定的一個時間節點是2020年前,要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體系,為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再用10年時間,著力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在服務國家參與全球經濟科技合作與競爭中發揮樞紐作用,為我國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作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澎湃新聞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