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死后,區塊鏈創業圈“得了抑郁癥”創投
“99%的ICO都是亂來,那些代幣只有賬號,沒有后臺系統。大家都是一個圈子的,不好打臉,說誰的項目不好。但大部分ICO確實什么都沒有。”
劉維在中關村一家咖啡廳里說著,有些氣憤和無奈。他是一位區塊鏈創業者,利用區塊鏈技術做社交相關項目。他的項目沒有進行過ICO,但媒體關于ICO鋪天蓋地的負面報道與監管部門的禁令給他帶來了不少煩惱。“別人都噓寒問暖的,你知道的,那種同情和關心的語氣,問我們好不好。員工積極性也會受影響,他們親戚朋友分不清區塊鏈、ICO這些,問他們不會在做什么騙人的事吧?!”
從9月4日監管部門叫停ICO起,用劉維的話說,區塊鏈創業圈就像“得了抑郁癥”,受ICO牽連,資本甚至不敢投區塊鏈項目,整個氛圍都讓人寒心,微信群里大家都不說話。一些人在考慮轉型,很多優秀的人才和項目準備去海外發展。
不斷出現的傳聞讓整個行業人心惶惶,其中一些塵埃落定,近日火幣網和OKcoin就相繼宣布在10月31日前停止所有數字資產交易業務。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取締ICO的大招過后,一場針對虛擬貨幣的更大的監管風暴還將來襲。
瘋狂的比特幣
虛擬貨幣是區塊鏈技術的代表性應用,劉維擔心人們對區塊鏈技術失去信心,將區塊鏈與ICO混為一談,一棍子打死。
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種加密的分布式賬本系統,能永久保存數字交易的記錄,創業者將該系統應用于各領域。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因此比特幣具有數據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通縮性質,這讓其長期看漲。利用區塊鏈技術創業,并公開發行自己項目的虛擬貨幣,就是ICO。最知名的ICO是以太坊,這是根據區塊鏈技術做的智能合約系統,它發行了自己的代幣以太幣,價格從1.33美元漲到300多美元。
進行ICO的區塊鏈創業者希望能像以太坊那樣,代幣價格飛漲,這種自我激勵的經濟模型被認為是區塊鏈的核心。但現實卻是,大部分ICO背后只有毫無意義的白皮書,沒有任何有價值的項目。
劉維說,現在很多ICO項目都建立在以太坊區塊鏈之上,使用ERC20標準,直接復制粘貼代碼,“10行代碼就能做完,太荒唐了。”他也曾經掙扎過是否要做ICO,但后來放棄了,因為融資夠了,不太需要靠ICO來融資。
曾經有其他區塊鏈創業者說,看了很多ICO白皮書后,橫豎睡不著,滿本都寫著三個字“騙錢嗎”。認為那些ICO的確是非法集資,不能代表區塊鏈技術和虛擬貨幣的未來。
對于這個領域的合規玩家而言,監管清掃了行業中的泥沙,劉維完全同意監管的必要性,但同時他也認為行業“需要新激勵”,不能一直這樣“抑郁”下去。一位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副總裁則用新技術成熟度曲線來解釋,區塊鏈、虛擬貨幣在經歷了過高期望的峰值后,必然要進入泡沫化的低谷期,之后再穩步爬升。
ICO本來可以很有趣。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近日評價說,ICO可以實現開源項目貨幣化。但是這個市場很年輕,人們不知道如何區分長期存在的項目和那些不會長期存在的項目,而大多數ICO他都沒有參加,因為他認為那些項目估值過高。他認為市場終將冷靜下來。
ICO的暴富神話在這半年被炒到頂峰,實際上早在一兩年前,泡沫就已出現。
2015年,孫欣曾在區塊鏈創業公司比特匯通短暫工作過幾個月,該公司當年ICO發行了一種叫做鯊魚幣的虛擬貨幣。孫欣抱怨說,當時一萬多的工資有一半發的是鯊魚幣,隨著鯊魚幣的崩盤,最后她賣掉這些鯊魚幣時,原本價值幾萬塊錢的鯊魚幣已經縮水了10倍。
不能說這是一家騙子公司,在孫欣看來,它的商業模式沒有問題,所以她才決定加入,但是之后的發展沒能像預期那樣順利。
比特匯通有線上線下兩方面業務,線上開發了一款類似大眾點評的app,推薦商家。線下做股權投資項目,將人民幣等法幣與鯊魚幣進行配比。當這些項目增值,鯊魚幣價值也能有所提升。項目包括咖啡館等店鋪,這些店鋪可以使用鯊魚幣進行支付,也會在比特匯通的線上app得到推薦。
孫欣看好這一模式,也曾有媒體報道在2015年11月北京某咖啡廳實現線下的鯊魚幣支付。但根據區塊鏈資產交易平臺云幣網運營者老貓在文章《我們為什么沒有上線鯊魚幣?》中的說法,鯊魚幣的開發團隊聯合平臺和坐莊團隊一起控制價格。孫欣不同意這一觀點:“只是每種幣都有不同的玩法”。
她認為,開發團隊是迫于監管壓力主動“散場”。2017年1月央行約談火幣網等交易平臺,虛擬貨幣逐漸鍵入強監管期,或許是嗅到這一變化,鯊魚幣團隊早在半年前就主動解散。媒體上關于鯊魚幣業務的正面報道停留在2016年3月,鯊魚幣宣布與后海多家商家合作,可使用鯊魚幣支付。
早已抽身出來的孫欣說,再也不想進入幣圈、鏈圈。“那個圈子的人就好像洗腦了,還不斷給別人洗腦。”今年來不斷有人邀請孫欣去做區塊鏈項目或研究機構的顧問,她都拒絕了。
行業需要更多理性。ICO的“空手套白狼”讓區塊鏈項目變得更加魚龍混雜,當大媽也跑步進場希望有所收獲時,卻不小心成了這“50億美元的空氣”中被收割的“韭菜”。一些散戶還算幸運,拿到了ICO項目退回的一些錢,一些散戶卻根本找不到原來的項目,因為代幣停止交易后,項目也沒有官方及其他公開的聯系方式,散戶只能血本無歸。
這終究這不是一場適合大眾參與的游戲。而那些陷入抑郁期的區塊鏈創業者,更需要證明項目的價值,才能挺過這段時期。
來源:鳳凰科技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