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門正組織專項排摸調查,指導成立預付卡行業協會,牽頭開展《上海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的立法調研工作,積極探索監管新路徑,實行全行業監管覆蓋。
個人信息泄露該如何防治?對欺詐性營銷該如何處置?昨天,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聽取和審議關于檢查本市貫徹實施《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情況的報告,并開展專題詢問。市工商局、市消保委、市商務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市質量技監局、市旅游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通信管理局、市高院等部門應詢。
將成立預付卡行業協會
此次市人大執法檢查發現,預付卡消費投訴集中。由于現有監管模式的局限性,違規企業準入門檻和違法違規成本低,預付卡消費成為消費侵權多發領域。根據消費者問卷調查,辦理過預付卡的被訪市民中,約55%在消費中會遇到各種問題,超七成被訪市民認為政府應加強對發卡商戶的資金監管。同時,根據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統計,截止2016年,本市發卡主體總數近10萬家,但實際備案發卡企業僅375家,備案比例不足1%,大量發卡企業仍處于“無備案、無存管、無監管”的“三無”狀態。
馬新生委員提到,最近一家月嫂中心關門跑路,有一兩百個人在維權,“按照市人大常委會法規配套文件的要求,法規實施之后最遲一年之后要出臺配套制度,預付卡管理制度應該早就出臺了。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項制度還是沒有出來,原因在哪里?”
市工商局表示,商務部門正組織專項排摸調查,指導成立預付卡行業協會,牽頭開展《上海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的立法調研工作,積極探索監管新路徑,實行全行業監管覆蓋。
20多條服務熱線能否整合
“現有的熱線很多,除了12345市民熱線,還有12315、12331,12365等20多條服務熱線。”潘志純委員表示,這些服務熱線為方便市民,也為市民的消費維權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這么多的熱線號碼記都記不住,不要說老百姓(46.410, -0.06, -0.13%)記不住,就是政府有些專業部門也不一定記得全。 ”
潘志純說,這些熱線服務的質量標準和提供服務的時間各不相同,后臺數據共享也沒有完全打通,在這次執法檢查當中,財經委專門委托了零點公司,對國外知名城市做了個調研。以美國為例,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等城市都是有諸如311等非緊急救助的政府熱線。它是相對于911緊急救助熱線而立的,整合了商業、教育、衛生、交通、住房等多個政府類別,紐約市的311熱線更是全年無休,24小時超過100多種語言的服務。
“我們對在滬居住的外籍人士進行訪談,他們反映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的消費投訴熱線的國際化程度不夠高。不能用外語受理投訴問題。”潘志純提議,上海要建卓越的全球城市,在消費維權方面也要與國際接軌,整合現有維權熱線,讓消費者維權更加便捷和高效。
市工商局表示,已建設公眾訴求綜合處置平臺,將12315、12331等多條熱線的信息化系統進行整合,該平臺已正式運營,截至目前已處理訴求26.8萬件。
收入1萬以上的市民信息泄露達到80%
很多委員提到了個人信息泄露現象。調查結果顯示,有70%的被訪市民消費時遇到過未經本人同意被泄露個人信息的情況,按照收入分組來看,收入越高,個人信息被泄露比例越高,平均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被訪市民當中消費個人信息被泄露的比例達到80%左右。
龔梅華委員認為,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積極聯手,綜合施策,處理好隱私保護與數據之間的平衡,加大對泄露和買賣個人消費信息行為的懲處力度。
市工商局表示,本市制定了消費投訴信息的公示辦法,將經營者被透露的數量信息包括被投訴的總量,受理數量,實際解決數量信息,以及處理投訴過程當中發現違法行為進行處罰情況向社會進行公示。現在這個工作正在進行信息化的建設,相關公示企業6月底會在市工商局的門戶網站向社會公示。
此外,市工商局正在牽頭建設市級事中事后綜合監管平臺,推進各領域監管系統的對接。截至6月18日,該平臺已經與10個市級單位實施對接,31個市級單位正在進一步協商推進,這一平臺將實現各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對違法失信企業實施聯合懲戒提供信息化的支撐。
欺詐性營銷該如何處置
“欺詐性營銷已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特別是針對老年人,捏捏肩膀,捶捶腿,爺爺奶奶叫一聲,小雞蛋送一個,大額消費開始了,大額保健品開始賣了,這樣的畫面是不是很熟悉?”陳東委員提到,不管賣房子還是保健品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這種小恩小惠的欺詐性營銷,應該如何處置?是否應該要走到行刑銜接的地步?
“在認定標準方面必須主客觀相一致,經營者是否具有欺詐的主觀故意,有沒有客觀上發生欺詐的后果。”市高院表示,將從有利于保護消費者的角度,從寬認定欺詐行為,在舉證責任分配方面,應該由經營者來承擔更重的舉證責任。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