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內容分發,為什么我不看好UC頭條和百家號?態度
砍柴網作者:俊世太保
最近對內容創業者來說,一個巨大的利好消息可能就是百家號和百度聯盟聯手打造的“百億分潤計劃”,以及阿里UC頭條的“W+量子計劃”的正式推出,畢竟在今日頭條和企鵝媒體平臺分成已經頗為可觀的情況下,又有兩家巨頭加入了對內容創業者的扶持大軍。
在經過一段時間觀察,這兩家后來的平臺可以說非常令人失望。很多朋友反應在平臺上所獲得的分成非常低,文章也幾乎沒有什么推薦,不少人甚至抱怨將要直接放棄掉這兩大平臺了。
在此之前,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這兩大平臺能不能為內容創業者帶去流量?畢竟對內容創業者來說,平臺是否有分成,很多時候不一定是必要的,但流量卻一定非常重要。
百家號的內容主要通過百度新聞和手機百度進行分發,UC頭條的內容則通過UC瀏覽器。這都是一些比較重要的移動產品,用戶量級都已過億,日活相比今日頭條也不差,可以說并不缺流量。而在兩家的官方的宣傳中,也有不少在很短時間內就獲得極高流量的內容賬號。
但我們可能已經發現一個可怕的事實:印象中今日頭條的內容已經相對比較低質,但沒想到作為后來者的百家號和UC頭條內容還要更加低質。
我們常常吐槽機器分發存在弊端,但我想百家號和UC頭條出現這樣更加低端的內容生態,恐怕并非簡單的只是因為機器推薦原因。兩家平臺在探索將推薦引擎作為新內容分發模式時,今日頭條是他們模仿學習的一個對象,但恐怕別人產品中的真正精髓卻并沒有學到,很大程度上,他們現在甚至成為了一個四不像。
寫這篇文章,其實更多是希望能探討下內容平臺如何能真正幫助內容創業者。下面這幾點理由雖是一些個人看法,但我想如果你是內容創業者,可能將會感動深受。
1、同樣是內容扶持,UC頭條和百家號沒有對內容生產者進行區分
無可厚非,眼下是內容創業最好的時期,然而內容創業卻由于定位的問題可以被分成兩大派系:站長系和新媒體系,這里并沒有任何貶低的意思,但這的確就是當下的現狀。
第一類是邏輯思維、新世相以及那些專注生產原創內容的新媒體創業者,這類創業者很多原本是在企業里,后來組建團隊或獨自創作,相比傳統媒體有著更為靈活的內容生產模式,他們大多也都有優秀內容創作能力。所追求的更多也是一種影響力變現,畢竟無論是會員收費、活動營銷還是定制原生廣告,都離不開影響力。他們無論在任何平臺上,幾乎都保持了一致的內容調性,并且具備比較鮮明的特色。
而第二類則是誕生于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的內容創業者,他們更多追求的是通過流量獲得平臺的廣告分成進而最終實現變現,這就是PC時代的中小站長的翻版,通過大規模的批量生產低質內容獲取流量,然后再想辦法將這些流量變現。僅以“同門會”為例,這個組織僅在今日頭條上擁有上萬個賬號,幾乎覆蓋所有的分類,每月的分成可以到百萬元級別。一些平臺上甚至還有通過機器生產內容的創業者,這里暫且不進行更詳細的敘述。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態。但我們要知道雖然這些內容能為平臺帶來相當可觀的流量,但其實他們也算是平臺的寄生蟲,太多了就會造成機體的損傷。
而據我所知,今日頭條其實一直對第二類的內容生產者深惡痛絕,并安排了專門的團隊對這些內容進行打壓,很顯然今日頭條并不鼓勵這樣的內容生產者。例如給到的分成系數相比其他內容品類要低,賬號等級也比普通賬號更低,內容違規時受到的處分也更嚴格等等。
就具體內容分發平臺而言,無疑擁有頗為可觀的流量,但平臺上內容創作者彼此之間是需要爭奪這些流量的。低俗、情感、搞笑、娛樂這類內容,再配上一個夸張的標題黨,不管在任何平臺都能獲得非常可觀的流量和推薦,沒辦法,這就是機器推薦的弊端所在。
而當低質內容占據整個生態圈時,相對來說高質量的內容所分潤到的流量勢必會大量減少,整個平臺的價值必然會悄然崩塌。所以如果完全依靠機器,那么必然會出現UC頭條和百家號當前所面臨的困局,內容生態可能完全崩壞。
這是UC頭條和百家號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沒有對兩大體系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區分。對所有的內容創作者一視同仁是平等的體現,但對真正追求流量分成的內容生產者其實沒必要進行刻意扶持,因為他們本來就能夠借助平臺規則獲得足夠高的流量。從這個角度來看,對生產相對小眾品類內容的內容創作者來說,他們才是急需平臺扶持的對象,畢竟在爭奪流量和用戶關注度上,絕大多數新媒體創業者很大程度上是處于弱勢地位。
對內容平臺來說,最需要做到的就是一個平衡的把握。如若不然,其結果就是短時間內誕生了一個比今日頭條內容更加低質的內容生態。而當你只能收集到用戶對這些沒營養的低質文章的興趣標簽時,這對一個推薦引擎分發的內容生態無疑是災難性的。
2、同樣是機器推薦,UC頭條和百家號的冷啟動可能落后了一個時代
很多內容生產者在今日頭條上獲得不小的流量,但到了新平臺之后,同樣的內容卻鮮有人閱讀。好比l來說,在個性化推薦的機制里,數碼一直是科技領域比較受大眾歡迎的品類,所以這里以「某科技」為例,眼下他們的內容在UC頭條和百家號平臺上貌似并沒有獲得推薦引擎的青睞。
不久前該賬號運營者剛在朋友圈宣布「單月在今日頭條和企鵝媒體平臺累計分成已經接近7萬元」。按照1萬閱讀10元分成計算,這樣量級的收入意味著每月他們的文章在兩大平臺上產生的閱讀數已高達7000萬。
對絕大多數內容創業者來說,單月7000萬的流量可以說將會使他們擁有遠超微信公眾號的傳播影響力,而某科技并不是今日頭條和企鵝媒體平臺上的唯一能獲得如此高分成的內容創業者,還有不少單月分成是其數倍的內容創作者。
而某科技轉向UC頭條和百家號之后,由于百家號和UC頭條剛開通分成不久,所以沒辦法考量單月的分成。但根據我連續數天的觀察,他們在UC頭條和百家號兩大平臺上,同樣的文章每天的總閱讀數只有今日頭條和企鵝媒體平臺的百分之一。
其中12月6日,更加出現百家號文章發布成功率只有不到50%(注:百家號的審核機制相對嚴苛,并且文章發布后臺Bug極多,經常會出現文章無法發布成功的情況)、UC頭條5篇文章累計閱讀數沒超過200的尷尬局面。
這背后的邏輯就在于冷啟動沒有處理好,也就是文章剛發表出來之后,內容基于用戶興趣標簽的推薦。我們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今日頭條還是企鵝媒體平臺,在初期發展時,都相當重視引導讓用戶使用社交媒體賬號登陸(當然現在更多是在建設平臺自己的賬號體系)。因為對新用戶來說,平臺一開始很難擁有他們的興趣標簽,這個時候社交媒體會是一個非常值得參考的標準。
而UC瀏覽器和手機百度都是工具屬性極強的產品,用戶基本用完就會走,雖然平臺有大量用戶行為數據,百家號更是號稱擁有超過200萬個用戶興趣標簽。但由于缺乏賬號體系,所以很多時候對具體某個用戶的分析可以說是非常尷尬的。因為每當用戶更換一部手機,甚至重新安裝App時,之前積累的數據都可能將會全部徹底丟失。
在兩大平臺在增加信息流之后,用戶的使用時長和頻次都有了極大提高,但即使這樣,平臺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讓用戶建設一個相對完善的賬號體系。簡而言之,平臺對用戶還不夠了解,這最終使得優秀小眾創作者的內容得不到精準推薦,用戶所閱讀的文章可能也不是基于他們的精準興趣,而這就是為何我們會認為兩大平臺內容更加低質的關鍵原因所在。
3、同樣的內容分發,UC頭條和百家號還不能直接跨入到信息分發2.0時代
最近一個流行的觀點就是“信息分發開始進入2.0時代”,基于用戶興趣的推薦引擎將成為未來最為主要的信息分發模式。從眼下各平臺的發展路徑上來看,這確實是一種不可逆的趨勢。移動端屏幕在變小,用戶同樣也在變懶,對更為精準的信息推薦需求自然也會越高。
阿里巴巴和百度在個性化推薦技術上的積累,這是我們不可否認的,這些技術幾乎深入到百度、阿里巴巴產品的方方面面。雖然推薦引擎有技術上的積累,但從一開始,UC頭條和百家號相比今日頭條弱勢之處,絕對不會是來自于技術,至少技術上大家并沒有太大的差距。
對UC頭條和百家號來說,他們其實面臨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就是直接從1.0時代跨入到了2.0時代。可能幾個月前還一直是傳統的內容分發模式,然后突然就加上了信息流,直接開啟了2.0時代,對內容推薦這塊缺乏一個積累的過程。
可以說,這次的跨度中間缺乏一個有效的過渡階段。要知道在今日頭條發展初期,其內容推薦的精準度幾乎和現在的UC頭條、百家號一樣的糟糕。但今日頭條當時卻做了一件事,通過分析文章在其他平臺尤其是微博上的熱度來判斷這篇文章應不應該被大范圍推薦。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一篇很優質的內容,可能因為分類的小眾,以及沒有足夠大眾的興趣標簽,所以沒辦法被機器推薦很好的分發出去。比較典型的就是早期的大象公會,他們的內容在頭條上所獲得的閱讀數遠比微信公眾號要低。
這個時候今日頭條做的一件事就是引入了“熱度”的維度,全網抓取這篇文章的傳播情況,例如微博上有多少條評論,文章被多少媒體轉載了,出現在門戶的哪個位置上等等各類維度,當然也包括文章在頭條平臺上的傳播,最終綜合起來形成了一個熱度的概念。文章能不能被大范圍的推薦,很多時候完全取決于這個熱度。
后來頭條號生態的出現,內容出現了大爆炸,類似的內容很可能會看到無數篇,所以頭條慢慢也取消了這個維度,而這個時候頭條本身所積累的用戶行為興趣數據標簽已經足夠了。還有很多通過人工干預解決機器推薦弊端的策略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但對UC頭條和百家號來說,沒有經歷這樣一個過程,恐怕很難將內容個性化推薦這件事真正做好了。當然,這也并不是完全沒有解決辦法。畢竟當下百家號和UC頭條的文章在有人工干預時,還是可以獲得不錯的推薦量,但這終究不會是常態。
最后,我想說一下,其實對內容創業者來說,平臺通過給予保底分成提供一些扶持計劃,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但我們都知道,這樣的扶持在未來的某個時間節點很可能就會戛然而止,值得依賴的其實還是推薦引擎的分發。或許,對UC頭條和百家號來說,可能還需要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
微信公眾號:俊世太保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