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之后,「TMD」將是互聯網創業的上限態度
砍柴網作者: 闌夕
最近幾年,「BAT」都在大談朝向基礎設施的轉型,希望成為「水電煤」式的支持平臺,這種充滿務實主義的表態,亦有某種倨傲的成分在內。
對于經濟規律洞若觀火的投資行業,倒是能夠理解其中的因果:一個多世紀以前,成就美國迎來「鍍金時代」的,是西屋電氣、美孚石油和卡內基鋼鐵這些提供以及周轉資源的商業巨擘,有了它們的解決方案,才有消費時代的福特汽車、可口可樂和波音集團。
迄今為止,在財富500強的榜單上,能源企業依然占據著Top 10里的6個席位,這種坐收漁利的生意,已經擺脫了「唯增長論」的煩惱,而和它們瓜分榜單的沃爾瑪、大眾、豐田和蘋果,則依然需要費心于開拓市場的增量。
就像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搭建起來的流量管道為「BAT」的騰飛立下了大功,雖然前者看上去也在為OTT化尋求出路,但在趨勢面前,這種努力多半會是徒勞,不過即便如此,僅是中國移動一家企業的凈利潤,就已遠超「BAT」三家企業的凈利潤之和。
「BAT」的后退,同樣符合它們的根本利益,前端的業務邊界能夠借助投資布局實現擴大,唯有后端的基本盤——也就是社交關系、搜索服務、消費平臺、人工智能這些基于數據的技術能力——保持穩定長青,這就將商業社會最為懼怕的風險因素降到了最低。
盡管經濟學家始終憂慮新型托拉斯的誕生,然則「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未嘗不是均衡博弈的產物,在Windows、iOS和Android的沃土之上,比特創新的紛呈世相徐徐展開從未停歇,最終反哺到了整個社會。
所以當去年有人提出「BAT」之后是[TMD」(頭條、美團、滴滴)的概念時,這里面非但沒有絲毫僭越的味道,反而填滿了對前一代的敬畏和繼承以及對新一代的期許。
今日頭條、美團點評和滴滴出行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至今取得所謂「上半場」的領先優勢的三只旗幟,也分別都曾和「BAT」短兵相接而不落下風,除了今日頭條拒絕買方出價之外,美團點評和滴滴出行都在贏得尊重的同時,接受了「BAT」的糧草饋贈。
一級市場里的百億美元俱樂部并不多見,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的服務應用領域,「TMD」構成了人口紅利殆盡之時的創業上限,至少是在未來五年之內,它們的地板將成為后發者的天花板。
張一鳴和程維都是1983年生,王興則是生于稍早的1979年,在吳曉波的概括里,這也正是中國企業家群體萌芽初現的年代,包括俞敏洪、嚴介和、李東生這些當時勤勉好學的青年,都是借著高考的恢復而走進高等學府,在改革開放之后的歲月里驗證了知識的價值。
而互聯網的市場窗口,則在更遲一些的時間才被叩響。
曾有科學機構對包括足球、籃球和冰球在內多個主流體育項目的運動員進行統計調研,結果顯示,在職業球員當中,每年前三個月出生的球員占比最多,每年后三個月出生的球員占比最低,前者比后者平均高出超過10%。
這個分布并非指向天賦論——也就是前三個月出生的人要更善于體育運動——而是因為運動員的選拔機制決定了同年出生的人將在同一個年級里訓練,在兒童及少年階段,出生相對較早——哪怕只是早上半年時間——帶來的發育優勢使其更容易表現優異,從而獲得選拔優勢,這個現象,也被稱作是體育圈的「抽簽咒語」。
互聯網企業家的代際效應,同樣遵循這樣的規律。
如果說「BAT」的三個創始人是恰逢自己的當打之年——通常是指大學畢業到年滿三十之間——遇到了互聯網落地中國的第一波浪花,那么「TMD」的三個創始人則是在經歷了「BAT」的熏陶之后,帶著更為嫻熟豐厚的經驗和超乎常人的勇氣,沿著修繕完備的信息公路興建“加油站”和“服務區”。
張一鳴曾是王興在經營飯否期間的同事,王興硬是把這個在曾在酷訊管著四十多人的福建同鄉拉到了自己的創業團隊,只是天有不測風云,在飯否遭遇關停的時期,張一鳴開始獨立創業,歷經多場敗績,才有今日頭條的一鳴驚人。
在創立美團之前,王興同樣有過五次創業經歷,除了校內網這個項目賣給千橡互動算是有所回報之外,其余四個盡數沉沙折戟,曾有投資人在被問及為什么要投美團時,給出的答案是「他把創業者能犯的錯誤幾乎都犯了,所以接下來他是最不會犯錯的創業者之一。」
程維在阿里打工八年,從銷售崗干到產品崗,出來創業時已是厚積薄發,也是中國極為少見的被阿里和騰訊同時看好并追逐的創業者。早在負責支付寶的業務線時,程維就去拜訪過王興,希望能夠把美團發展成客戶,創業之后第一版滴滴上線,程維還拿去給王興「參謀」,結果被后者直言不諱的罵「注冊繁瑣,垃圾」,這個插曲在程維的回憶里,被形容為「一語點醒夢中人」。
「如今,肯尼亞中部使用智能手機的一個部落青年,他所擁有的通訊及信息能力,比二十五年前的羅納德·里根總統都還要好。」奇點大學聯合創始人彼得·戴曼迪斯如此形容科技的進步速度。
今日頭條對于媒體形態的傾覆、美團點評對于消費路徑的改造、滴滴出行對于交通效率的升級,都是徹頭徹尾的二次服務創新,它們調用著百度地圖和支付寶的接口,在微信的群和朋友圈里獲得分享,運行在蘋果、三星、小米和華為的終端設備里,如同坐落于嶄新城區的商業中心,拉動人流往返留駐、晝夜不息。
另一方面,「TMD」的調良穩泛,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時間窗口趨于關閉」的說法。
這個命題的真偽或許只能由時間檢驗,如若通過歷史經驗給出判斷,那么它就像埃庇米尼得斯的文字機鋒那樣,具有「既真又假」的性質。
其真在于,由于「TMD」吸收了過多的資本而又尚未啟動IPO的進程,加上全球經濟依然處于不可測量的利空時期,這讓原本追求快速退出的機制變得難以行使,這也是解釋創業寒冬的唯一原因——否則就要讓人相信突然之間創業者失去了他們的才華和能力這個荒誕故事——風險和避險的相互調整這在二十多年以來已經輪回過多次,故而會有新生代創業者「生不逢時」的感慨。
其假在于,任何現有勢力的壯大,都不足以攔截未來的想象,無論是冰河世紀還是太空隕石,它們的影響都是相較整個生命周期而言都是短暫而徒勞的,與其說是「TMD」搶占了最重要的那幾條黃金跑道,毋寧說是它們樹立了新的創業坐標,沒有誰能夠斷言下一個奇跡會在何處產生。
「BAT」和「TMD」對于創業者的告誡,就是速度即生存,通過核心業務連接用戶的增長是「上半場」的唯一競爭力,只有當連接規模接近頂端——達到境內網絡用戶總量的六成以上——才有資格進入「下半場」,到了那時,才是談論多元化和擴張版圖的時候。
甚至連前文所說的,前一代巨頭和下一代巨頭之間互不侵擾的「默契」也有可能打破,特斯拉的市值不過兩百多億美元,但它的存在已經讓石油業的寡頭們感到坐立不安,中國允許民營資本獲取運營商牌照的政策開放,亦使正統的運營商驚呼引狼入室,只要市場有其流動性,任何可能都有可能。
根據全球移動通信協會的統計,移動互聯網創造的總計產值達到3.1萬億美元,接近全球GDP總量的5%,它所承載的價值使命已經不止于半導體和無線電的現今遺產,而在那些曾被視作是科幻文學的狂想中。
SpaceX剛剛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提交了一份旨在發射4425顆軌道衛星的申請計劃,提供覆蓋全球的無線寬帶服務,惠及發達國家之外的42億「離線用戶」,你要知道的是,人類迄今為止發射的衛星總量,也不過只有4025顆。
總而言之,記住凱文·凱利說的那句話:「你們還沒有真正擁有互聯網。」
砍柴網作者 闌夕 微信公眾賬號:techread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