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小程序:連接一切的背后,是打群架時代的開始態度
都說業內有三大寶:馬云的公開信,羅永浩的新相聲,馬化騰張小龍的內部內容泄露。這幾個人時不時放出點消息,都能引起整個互聯網圈的集體高潮。
距離小程序開放公測已經過去2個月,張小龍曬出來一張滿屏小程序的安卓手機照片,還配了一句帶有很濃雞湯味道的話:程序猿的一小步,程序的一大步。想必,首批公測的小程序馬上就要問世了吧。
害怕錯過每一次的紅利機會,所以騰訊這樣的巨頭釋放出的任何潛在機會都引起很大轟動和追捧,這背后顯然是當下很多創業者、產品經理、產品運營從業人員面對流量緊缺的焦慮。
上一次,我寫了《一文讀懂微信小程序(應用號)是什么,創業者是否值得投入進來做?》被很多公眾號轉載時把標題改為「這篇文章,是目前關于應用號寫的最好的一篇了」,主要根據官方披露的信息以更清晰的形式介紹了小程序到底是什么,以及什么樣的企業值得投入資源去抓住這個機會。
最近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主要是分析微信在推出小程序背后的考慮,因為在別人提供的平臺上發展自己的業務,能否順利享受到紅利,主要看你要做的事情是不是和平臺想要的東西相契合,從這個角度看你有必要仔細閱讀這篇文章。
一、連接一切的背后,是打群架時代的開始
或許你有注意到阿里在這幾年收購了很多公司,從優酷土豆到UC高德,甚至是一些媒體,騰訊也一樣,從入股京東、大眾點評到滴滴出行,除此之外還有很多A輪B輪的創業公司。
微信月活用戶已經到了8億,用戶高增長的紅利期已經過去,根據產品的生命周期,到了成熟期這個階段的產品主要該想兩件事情:一是如何最大程度的變現,提高單用戶的ARPU值。二是下一步如何走,是預備新平臺,還是想辦法延緩現有產品的生命周期。對于把連接一切作為戰略的微信而言,小程序正是這兩個陽謀的結合體。
互聯網的下半場,整個行業進入了一個打群架的時代,也就是生態打法。
提到生態,這個樂視最常掛在嘴邊的詞,騰訊、阿里包括小米顯然比樂視執行得更到位。用明面上的話來說,所謂生態打法,就是提供水電設施類的基礎服務和連接器,自己不做太多業務,也做不過來,讓生態圈內的合作伙伴來共贏。用暗面的話來說,生態打法其實就是打群架,自己不用親自動手,籠絡一幫小弟跟著自己吃香的喝辣的,該出手時由小弟出手就行了,對于小弟而言,要做的就是按立場站隊。
當用戶高增長的時期,可以不盈利,把賺來的錢都投入到新用戶獲取中,而現在增長趨勢一放緩,產品就不得不收緊成本,開始用戶變現的階段。原來大規模補貼的O2O產品,比如滴滴,現在都不補了,按照商業本來的樣子獲取該有的利潤。原來就能盈利的幾家電商,也開始發展金融、云計算等業務,融合多個領域的服務,提高單用戶的ARPU值。整個行業的融合趨勢愈見明顯,在基礎服務應用已經被巨頭瓜分完畢之后,單打獨斗存活下來的空間越來越小。
二、小程序推出后,最焦慮的應該是百度和阿里
和小程序類似的嘗試過去有很多,其中最為代表的就是百度和UC的輕應用,正好UC也已經被納入阿里麾下。小程序如果成功了,對于百度和阿里來說,應該是很難受的,因為隱約觸及到了這兩家的根基。
三體里反復提到降維攻擊,這個概念大家都不陌生,在白崎看來,小程序就是微信對于百度和阿里進行降維攻擊的兵器之一。
百度不僅僅在PC上嘗試過輕應用,還在移動端試水過直達號,雖然都沒做成,但看得出來百度是很想做成的,為什么數次投入去嘗試,代表這條路對百度生態意義重大。
對于百度而言,最有價值的點其實是搜索習慣。搜索引擎這一產品立足的根基,是用戶對于信息和服務的獲取訴求,而這個引擎能幫用戶找到需要的信息和服務,所以用戶愿意使用。為什么搜狗搜索和360搜索做了那么多嘗試,也就僅僅獲取了自有瀏覽器和門戶生態里的一點點市場份額,一切源于用戶的搜索習慣已經固定在了百度搜索。用戶不再需要另一個一模一樣的搜索引擎,所以搜狗搜索和360搜索越是跟著百度的步子往前走,超越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
試著去想,如果用戶不再用百度的搜索框,用微信的搜索框呢?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已經沉淀了大量信息內容,再加上第三方合作的內容呢?百度搜索結果頁的內容,除了百科貼吧知道文庫之外,大部分也是第三方的內容,如果用較為簡單的方式把這些第三方的內容遷移到微信生態里呢?搜索產品對于用戶的核心價值是信息和服務,其中服務產品的價值更大,這正好是最適合開發小程序的領域。
電商一直是騰訊想切的領域,甚至在微信里和淘寶相互屏蔽鏈接。垂直場景的服務型電商也是微信官方最為鼓勵的小程序開發方向,比如訂電影票去貓眼,訂機票去攜程去哪兒,訂酒店去藝龍,找房子去安居客,買家電可以直接去美的官方商城,買機票還可以直接去海南航空官方的微應用,還有拼團類的輕型電商,這些案例其實不是我臆想出來的,有沒有發現這些列舉的場景和小程序作品其實都來自張小龍放出來的那張截圖。
美的可以去做一個官方商城的小程序,海南航空也可以去做一個官方商城的小程序,那么天貓上的各大旗艦店呢?不僅僅是垂直場景的服務型電商,阿里電商生態中重要的商家也有可能會對小程序心動,畢竟商家是逐利的,如果新渠道能帶來銷售額的增加,有什么理由不撲上去呢?要知道優衣庫都做了自己的獨立APP。
三、暗網信息和暗社交,背后沉淀了最有價值的數據
最近看了美國電影《斯諾登》,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作品,看完讓我大為震驚。我知道知識圖譜很牛逼,但是牛逼到如此地步簡直是無言以表。在這個知識圖譜中,你可以提取到任意一個人的所有社交關系和往來記錄,以及他所有公開和非公開的全部內容,這背后是強大的數據整合能力和云計算技術,讓我想起了暗網信息和暗社交這兩個概念。
暗網信息,指的是那些存儲在網絡數據庫里,但不能通過超鏈接訪問的資源集合。百度的阿拉丁是一個很偉大的產品,它把接口開放給獨特信息數據的擁有者,從而解決現有搜索引擎無法通過蜘蛛抓取和檢索的暗網信息,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百度搜索的體驗。
暗社交,指的就是通過移動設備和應用程序進行的社交行為,不同于新浪微博、人人網這些可以在網頁上被抓取到的社交行為記錄,純粹的移動端社交內容都成為暗社交數據。微信即是如此,暗社交的模式即保護了其最有價值的內容和數據,使得第三方無法抓取。
如今,有一點共識得到大家的廣泛認可:數據成為各家公司最有價值的東西。
對于微信而言,小程序正是其連接暗網信息和暗社交的開放平臺接口。有了這個開放接口,吸引擁有獨特價值數據的開發者,將這些數據匯聚在微信的大數據庫上,將產生更大的價值。如何定義微信連接一切呢,在白崎看來其實就是連接一切數據,在這個大數據庫中,微信不僅僅知道你看了哪些信息,知道你買了什么,和誰在交往,這就是更全面的用戶畫像和知識圖譜,這才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東西。
四、小程序到底能成嗎?
說了這么多,理想都很美好,這代表了微信希望做到的方向,但是能不能做成,現在誰都不知道。公測期的200個樣板還沒有發布,坐等集體亮相,畢竟張小龍連入口在哪兒都沒公布呢。有三點建議提供給大家:
1、小程序不適合所有開發者,不要高估,不要一窩蜂而上
首先重申一下之前的觀點:
低頻、非剛需場景的長尾服務提供者最適合來做微信小程序
高頻、剛需場景的服務依然適合以獨立APP作為主陣地,即便微信在發現Tab內給京東開辟了最明顯的「購物」二級入口,依然是用手機京東APP的人多。但是可以考慮把小程序作為新增量部分,哪邊的獲客成本更低,ROI更高,用數據來支撐最終的決策。
低頻、非剛需場景的長尾服務,則可以考慮把主要業務都放在微信小程序上,從傳遞信息、提供服務到交互閉環,完全依托于微信來運營這個業務。
2、對微信流量和社交關系鏈的利用能力決定了天花板,背后其實是微信的開放程度
從技術角度,小程序并不是一項多難以開發的技術,其基本框架也是搭建在現有技術語言上。現階段更該關注的是如何利用小程序做好自己的業務。
回想起當初開發者為什么選擇從塞班平臺遷移到Android平臺和iOS平臺,其實是跟著流量走的,也就是用戶在哪兒,產品就鋪到哪兒。同樣,在當下這個環境暫時還沒有出現新OS平臺的遷移,移動APP已經深入人心,而且已經進入一個需要更優質服務的階段。而微信平臺,能給開發者提供什么呢?
在白崎看來,唯一的獨特價值其實就是微信的社交關系鏈了,但取決于微信在多大程度上對外開放,目前來看并不樂觀。
對于希望在小程序上發力的開發者而言,對微信流量和社交關系鏈的利用能力決定了天花板。要微信流量的利用,由于入口尚未公布,單靠用戶主動搜索進入的話,現有的知名品牌則有一定的優勢,對于新品牌而言推廣難度不亞于下載一個APP。
3、新機會出現時,選擇做不做比怎么做更重要
小程序其實是一個不怕晚的機會,想清楚要不要做,比到底怎么做其實更重要。這個思考邏輯的本質就是ROI,我相信獨立APP一時半會兒不會消失,只看怎樣的方式能夠更好地服務用戶,怎樣的方式能夠低成本獲取和維系用戶,怎樣的方式能夠更高效地支撐起業務運轉。
最后,容我套用微信之父張小龍的那句名言:「我說的都是錯的」。
白崎,微信公眾號:baiqinot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簡書簽約作者。負責過多款DAU千萬級產品的運營工作,擅長用戶運營、社區運營等模塊。喜歡研究各類新鮮的APP,微信分享產品運營的實戰干貨文章,偶爾扯扯淡。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