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聯合創始人劉弘:如果有退路,就不會說“萬劫不復”了創投
上周末,賈躍亭發表了一篇千字反思信后,把自己和他的樂視生態又一次丟進輿論漩渦。
拖欠供應商百億欠款、裁員危機、險象環生的資金循環手段、樂視究竟還能不能在A股市場上一路高歌,現在成為了投資人和公眾最關心的問題。盡管長久以來,樂視的瘋狂擴張和不斷加快的子公司融資節奏,都讓外界表示“看不懂”,也在質疑以樂視網目前的行業水平、出貨量1700萬的樂視手機、虧損銷售的樂視電視,如何能夠支撐這家公司在數年間不斷繪制出包括大數據、電影、金融、電商、甚至是汽車這樣“宏圖偉業”。
單從虧損較大的樂視手機業務來看,36氪從供應商處得到爆料,指出樂視平均拖欠每個手機供應商貨款金額都在數億規模,逾期兩個月以上,最長的有五個月都未收到尾款。在收到賈躍亭這份公開信后,他們更加恐慌。如果對外聲討樂視,樂視經營如果出現不可逆轉的問題最終也無法償還他們的欠款。但另一方面,樂視提供了一些債轉貸、債轉股的解決辦法雙方無法達成一致,其中部分供應商會在近期訴諸法律途徑解決問題。
然而,賈躍亭在接受采訪和投資人大會上一直對外表示,樂視目前沒有拖欠供應商貨款等情況,且目前遇到的問題都在能解決的范圍內。這位“一家八口只住在不到200平房子”的創始人,要把所有資金都投入到這個生態中,甚至樂觀的說,今年能夠實現500億收入的目標。
針對樂視和供應商的實際關系、外界對他們和德隆系的比較、樂視到底存在哪些資金和管理問題,樂視聯合創始人劉弘在11月9日投資者大會結束后,接受了36氪記者的專訪,以下是此次專訪的采訪實錄:
Q:你們到底欠了供應商多少貨款,真實情況是什么樣的?
A:我們在上市公司這塊都沒有任何問題,財務指標非常健康,而且電視的供應商沒有任何欠款。
Q:那是否存在拖欠手機供應商貨款的情況?
A:我們手機這塊的供應壓力確實比較大。去年5月份到現在,目前手機銷量1700萬臺,每個月平均下來銷售300萬臺。對于新的手機廠商來說,和供應鏈的談判、磨合,以及成本的談判能力和控制,都是巨大的挑戰。再加上前段時間我們采取了補貼用戶的方式,燒錢擴張用戶規模,在這塊上面我們肯定面臨資金上的壓力。
但很可笑的是,友商說我們欠了150億的數字,實際上大家可以算一下這個數字是多么的可笑滑稽。我們這次是戰略節奏上的調整,不是戰略方向上的調整。
Q:聽說有供應商去你們門口拉橫幅了?
A:我只能告訴你們,我們正在全力的解決,而且已經有了一些措施和辦法,是在我們可控之中的。
Q:目前我們得知,你們已經給供應商提出了解決方案,包括債轉貸、債轉股等方式二選一,具體是怎樣的?
A:因為還在談判之中,具體我不能和你透露。
Q:你們還有拖欠版權方的貨款嗎?
A:這個是所有的視頻網站都會面臨的問題,這不叫拖欠。就想廣告商拖延網站的廣告款,但是沒有一家網站會去說你們這個廣告公司拖欠我們多少錢。這是行業規則。
Q:你們財報顯示償債能力較弱,資產負債水平較高,你們怎么應付目前外界所傳的欠款問題,如何盡快地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和現金能力?
A:明年上市公司的目標是全面實現盈利。如果說要實現盈利,單純就超級電視這個子公司樂視致新就能實現盈利,它的品牌影響力已經很高。電視只要不虧硬件成本,我們就能實現盈利。
Q:這是不是意味著電視未來要提價、或者減少補貼力度?
A:不是。電視的規模已經達到這么大的量了,對上游供應商的成本控制和議價能力就會提高,成本已經下降了。空間自然就出來了。
Q:樂視已經為多家子公司融到了錢,也運用了多種融資手段,為什么你們還說自己融資能力差?
A:很多人會認為我們的融資能力很強。但是你看看,我們的融資的方式其實很簡單粗放,大部分都是靠股票質押的方式來融資的。但是很多國企、央企能獲得比較低息的貸款,我們之前就沒有過這方面的努力。最重要的是,我們的人沒有到,融資部門的組織很薄弱。
比如我們的趙凱,是個上市公司里最年輕的董秘,85后。從大學畢業到公司來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對于這種國內的融資大牛的引進,我們一年都沒有到位。海外融資的負責人剛剛到位,他原來是美林亞太TMT的負責人。這些專業的人到位后,有經驗和人際關系,才可以和潛在的投資者有充分的溝通。
Q:等這些專業的人到位以后,怎么找錢?什么時候才會有新一筆的融資到位?
A:我們的非上市板塊,比如汽車、電視的融資都在進行之中,人到位以后融資的速度就會加快。
Q:你們什么時候發現自己的經營狀況有問題的?
A:幾個月前就發現這些問題了。因為我們很多的生態化反的經營措施始終都沒有執行,沒有落地。我們每個月都有經營會例會,從結果來看都會看到,他們都沒有達到我們的目的,也沒有很好的執行。這些問題自然而然的就爆發出來了。
Q:為什么賈躍亭要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出來說公司的經營狀況有問題?
A:早調整,主動的調整,比你被迫要好。有很多組織上的問題,比如人員快速擴張、人員崗位重復設置、大公司病、利益集團的“三頭主義”,這些問題是要及早去消滅的。這些都需要成本去消化這些問題的。早調整可以更聚焦我們的業務,把之前用補貼獲取用戶的單一方式,轉變成全面生態經營現金流為正和高價值規模的用戶獲取。
Q:這些問題大多是因為管理架構不合理導致的?
A:第一,組織的能力包括這個人的能力,沒有招到合適的人或者沒有用到對的崗位上。第二是,組織是否設立的合理和恰當,是否有內耗,利益支撐。我相信這個是很多BAT這樣的大公司都會遇到的問題。
Q:這是不是意味著接下來會在管理架構上進行大規模的調整?
A:組織架構上會優化。我們每年都說要實行8%-10%的末位淘汰,但是每年都沒有實行到位,也沒有很好的落地執行。這也是這次整個人力和業務部門的問題,連末尾淘汰都沒有很好的執行。
Q:賈躍亭在投資者大會上提到的今年要實現500億收入怎么來?
A:這個500億是樂視全生態的。我們的目標不是要實現盈利,上市公司要實現盈利,但是非上市公司只要實現正向現金流,這不難。
Q:賈老板在11月9日投資者交流會上說“戰略落地的節奏、策略和方法會發生改變”,具體是要怎么變?
A: 就是有些該全力奔跑的還是全力奔跑,比如影視制作、自制節目、云這些業務,我們的美國全球化業務和汽車業務也是我們的核心業務。節奏不是放緩,是要調整成正向現金流,不是光靠燒錢,要調整獲取用戶的方式,這些都在具體的落實之中。不可能我今天提出來,我明天具體的方法就出來了。
Q:哪些業務未來會減少,哪些業務會保留?
A:業務肯定要壓縮的,這個我們會有具體的舉措出來。隨著我們組織的優化,每個部門都在拿自己的優化方案和調整方案,我們未來會一步步公布。
Q:國際化為什么選擇汽車業務切入?
A:全球化沒有只選擇汽車,我們的手機、電視業務都在同步進行。我們在美國的合作伙伴FF,我們沒有說汽車是第一個全球化業務。
Q:在汽車和體育的融資中,都有媒體報道過散戶化的現象,對于這些你們知情嗎?
A:我們不支持,都是自己有高凈值的、少數有實力的客戶出錢就行了。但凡之前傳出的50萬、100萬規模拿出來賣的,我們都制止了。
Q:賈躍亭在11月9日的投資者交流會上把Openeco放到了上市公司業務上,為什么?
A:Openeco是我們視頻部分在全球化實行的開放策略。我們可以為內容制作公司提供從內容的制作、上傳、存儲等一系列服務,單獨為內容制作公司制作一個獨立的視頻網站。
Q:有媒體拿你們跟德隆比較,你們怎么看?
A:德隆和我們根本不是一個類型的模式。我們是做實業的,又不是做金融的,兩者沒有任何的可比性。德隆沒有建立自己的管理層,只是一個投資者而已,如果這樣說的話所有風險投資機構是不是都可以拿來和德隆比較。
Q:王健林11月9日發表的一篇演講里提到,“企業一定要有盈利,企業不賺錢應該說是不道德的。”對這句話你們怎么評價?
A:我同意企業是一定要賺錢的。但是企業到底是賺短期利益,還是長期利益,如果我們的價值觀是以用戶價值為第一,社會價值為第二,然后才是企業和股東的價值。如果前兩者實現了,那么后面的價值自然就實現了。
亞馬遜和京東都是一個例子。短期的利益會帶來很多急功近利的行為,對中國的經濟和企業帶來的是什么呢?我認為后半句話,這個價值到底是靠短期靠各種辦法來獲得的,為了股東和企業獲取利潤而掠奪式的擴張,還是培養用戶和社會價值,獲得長期的價值。這是兩種方法,我們選擇的是后一種。
Q:有一些媒體報道過樂視移動和樂視體育的融資存在挪用到其他業務,比如樂視汽車的情況,這件事情是否存在?
A:絕對沒有。
Q:你們為自己準備了退路嗎?
A:如果有退路,就不會說自己“萬劫不復”了。大家都在我們造車是拖累整個業務的一個危險因素,今天上午我們和投資者交流過,這個可能有些情懷,大部分人身處霧霾的時候可能就是默默忍受,但是只有極少數人會跳出來做改變。這些是政府要去做的事情,樂視造車是替政府去做它們本來應該做的事情。這是樂視作為一個企業應該去做的事情。
第二個因素,是這個時代的契機已經到來了。百年的汽車工業到了要變的時機,真正的窗口期可能就這么幾年,錯過了這個時機就沒有了。在汽車這個事情上面,我們說不留退路是為了表達我們的決心,但這個不會影響我們的其他業務。
來源:36氪 作者:方園婧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