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VR游樂設備崛起 VR線下體驗將走向何處VR
隨著今年下半年VR技術進入爆發期,傳統的VR線下體驗早已經不是一個蛋椅加一副VR眼鏡能滿足的了。VR跑步機、單人VR背包、飛行模擬艙、VR駕駛座椅、等普通民眾難以購入的大型外設正逐漸加入VR線下體驗。
雖然國內小型的VR體驗館具在數量上仍占據整個VR線下體驗的大頭,但隨著個人VR設備的普及,這類主打試玩體驗的中小型VR體驗館無疑將慢慢失去吸引力。而規模較大的VR體驗中心、VR主題公園,利用其獨特的大型VR游樂設備,依然能對普通民眾形成較高的吸引力。
VR線下體驗迅速向室內大型游樂設備靠攏
按照目前的趨勢,VR線下的體驗已經從依靠小型設備的單人體驗館大步跨入依靠大型設備取勝的VR體驗中心。從最早的小型體驗館模式落地到如今VR線下體驗大量轉向擁有大型設備的VR游樂項目,才過了不到一年時間。
從現階段來看,目前VR的線下體驗按規模、概念不同可分為VR體驗館、VR游樂中心、VR主題公園這三類。
1. VR體驗館
首先來說占地10-50平米的小型VR體驗館,這類體驗館因為設備較為單一,以較為成熟的HTC Vive為主,少數輔以蛋椅等外設增強體驗。VR體驗館一般只能同時支持1-10名玩家進行VR體驗。相信大家在商城、網咖、電玩城都見過此類占地不大的線下體驗館。
小型VR線下體驗館更多是為了展示基礎的VR設備、使用戶感受虛擬現實技術帶來新奇體驗。這類VR體驗館因為開設成本低,在國內擁有相當大的數量,大多以加盟店形式輻射向各大城市。
2.VR游樂中心/VR樂園
然后是占地面積在50-500百平米的中型VR線下體驗店,這類體驗店擁有多款VR設備。從htc vive、Oculus Rft等主流消費級VR到萬向跑步機、模擬駕駛艙等高端VR設備也有一定規模的布置,類似于一個“VR”化的大型電玩城。
VR游樂中心在規模上已經遠遠超過小型VR體驗館,但只有VR這一個大概念,缺少具有品牌特點的深度核心產品,相對于真正的VR主題公園概念仍然有差距。
在小編看來,此類中型VR線下體驗店以超級隊長的“互動體驗街”、米粒影業的“米粒星核樂園”為代表,需要指出的是,類似“身臨其境VR主題公園”這類國內自稱達到“主題公園”級別的VR體驗場,同樣只能算是VR游樂中心。
3.VR主題公園
而VR主題公園雖然占地面積并不一定超過某些大型VR體驗中心,但其核心“主題”兩字就刷掉了大量線下體驗店。在小編看來,這個“主題”并非指VR,而應該是指內容。
品牌核心產品、大空間自由行走、多人交互游樂項目是VR主題公園必不可少的幾大條件,目前真正稱得上VR主題公園的,只有美國的The Void與澳洲的Zero Latency。
總的來說,VR主題公園不是單純的體驗展示,其更看重的是VR游樂內容的深度。其最終目標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特有的無限拓展性,突破傳統游樂設施帶來的感官限制。
這一過程因硬件條件與投入產出比所限,導致整體方案不夠成熟、變現前景不夠樂觀。以美國The Void主題公園為例,算上開發成本,其單套設備的投入接近30萬美金(接近200萬人民幣)。加上場地、人工等額外開支,僅僅依靠單次游玩不足20人次的玩家流量,距離收回成本非常遙遠。缺乏合理的盈利手段,這也是VR主題公園難以發展的主要原因。
國內資本熱衷“做大做強” 大型游樂項目、VR主題公園成大方向
VR主題公園作為現今最頂級的VR線下體驗模式,雖然缺乏合理的盈利手段。但從體驗內容來看,也給國內的VR游樂產業鏈指明了一個大方向。但步子邁得大,未必就是好事,國內VR主題公園的建設并不是一帆風順。
典型的例子就是身臨其境公司推出的“身臨其境VR主題公園”,其目前在做的大型VR互動場景就大量借鑒了澳洲Zero Latency的VR主題公園模式,采用佩戴頭顯連接計算機背包配合室內定位技術來實現大場景多人交互。
雖然身臨其境一直聲稱是全球第三家VR主題公園,但小編并沒有將身臨其境劃入VR主題公園的范疇。對比專心在本地發展多年的The Void與Zero Latency兩家VR主題公園,身臨其境號稱年內400家分店的目標很難讓人相信是在做“VR主題公園”。觀察其現今開設的線下體驗店也遠遠達不到“VR主題公園”的規模,只不過是大一點的VR游樂中心而已。而年底將至,身臨其境VR主題公園對400家分店的目標卻從未發布過任何數據。根據業內人士看法再結合VR日報小編統計的各大城市分店數量,“身臨其境VR主題公園”能否在年底達成200家都難說。
除開身臨其境外,還有幻影星空、玖的等不少以VR體驗館起家的VR公司投身VR主題公園領域。但總體規模與解決方案仍難以與The Void與Zero Latency這兩家真正的VR主題公園相比。VR日報認為,國內市場對VR主題公園的接納能力還是未知數,短期內很難出現真正的國產VR主題公園。而目前打著“VR主題公園”名號的VR體驗館不過是借著這一名頭擴大影響力而已,其本質仍然是VR游樂中心級別的中型VR體驗店。
大型VR游樂設備投入成本高 市場更替快
從另一方面來看,即便是蛋椅這種體驗店最常見的VR設備,售價也在2萬-8萬之間,某國產VR萬向跑步機套裝的起步價為6-8萬。高端點的Nibiru 4 軸飛行模擬空戰座椅,價格則高達30萬以上。如果大家多留意這類大型VR外設的廠商,會發現其中不少都是由傳統電子游樂設備廠商轉型或是跨界合作的產物。大量傳統游樂設備廠商轉型VR游樂項目,合作開設連鎖品牌授權服務,同時行業內對于這類產品缺少一個有效的制度標準,導致VR游樂設備價格虛高。
按照目前的行業價格,開設中等規模的VR游樂中心,與同級別的電玩城相比,成本要高出5-10倍。如果想達到或接近VR主題公園水準,這個價格還要翻一翻。再加上大型VR游樂設備一般都需要特別定制的VR游戲,而VR游戲的開發成本要遠超普通的電子游戲,綜合起來的總體價格將會相當驚人。
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就導致大型VR游樂中心、VR主題公園的收費并不便宜,根據小編了解,已經投入運營的澳洲Zero Latency主題公園單次游玩價格為88澳元(約合人民幣455元)。而等級底一級的“身臨其境VR主題公園”單次游戲項目的游玩價格在70-150元之間,按照游玩時間綜合來看,30-60分鐘左右的游玩成本大概在300元左右。相對傳統娛樂項目來看,大型VR游樂體驗的花費還是較為昂貴的。
另一方面,因為VR正好處于爆發期、更新快,大型VR游樂項目的游戲內容在一年左右就會被主流VR游戲甩下相當大的差距。這對于高成本的大型VR游樂項目來說也是非常不利的因素。目前來看,這類大型VR游樂場所的消費群體以圖新鮮的首批玩家為主,如若游樂內容、硬件體驗的效果跟不上主流消費級VR的發展,在一段時間后就將流失大量用戶。
中國游藝機游樂園協會成立虛擬現實產業分會 將逐步完善VR室內娛樂產業鏈
雖然國內VR線下體驗的發展遇到了不少阻力,但隨著室內游樂行業“正規軍”的入局,有望改變VR游樂設備參差不齊、VR體驗店質量不一、缺乏成熟商業運作等行業亂象。
10月20日在上海舉辦的“2016中國游樂行業發展高峰論壇—虛擬現實技術與主題樂園發展論壇”上,中國游藝機游樂園協會正式宣布成立了虛擬現實產業分會。
這一舉措也將改善國內VR室內娛樂行業各自為戰的“游擊”現象,是實現正規化、完善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總的來說,雖然VR行業發展速度不及預期水平,但VR線下體驗館仍然是目前實現C端變現最為直接的手段。經過市場篩洗后的VR線下體驗將淘汰一大批質量不佳的低端、小型VR體驗館,最終生存下來成功實現商業化發展的只有資源分布合理、保障高質量游玩體驗的中大型綜合性VR體驗館。
【來源:VR日報 作者:作者:C.C】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