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傅園慧送胡歌,還打包王俊凱!明星信息倒賣成產業鏈態度
提前買票與自己愛慕的明星同乘一架飛機,聽起來似乎不錯,但背后卻折射了一個問題:個人隱私信息的嚴重泄露。
9月20日,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明星航班信息倒賣在微博上隨處可見,花費不上百元就可買到明星的身份證號,不過不同商家報價不同,具體價格根據明星受歡迎程度區分。例如,部分商家稱奧運明星近期最火,“買傅園慧證件號(40元)送胡歌的,再加50元,還打包送TFBOYS里王俊凱的。”
購買證件號后,買家可依此查詢明星的航班號(賣家送查詢方法),或者買家可直接私信留言“想知道xx,x月x日x飛x航班”,支付后就能得到回復,單條航班信息普遍行情是15-30元。
除了證件號和航班號,還可以買到明星的手機號和微信號,但價格稍貴,在70-150元不等。
不僅明星,普通人信息也是被大量的泄露。
以大學生為例,今年8月,揚子晚報曾對信息安全的街頭調研顯示,七成的被調查者都經歷個人信息的泄露問題,個人手機號甚至被“明碼標價”,僅需2元便能購買到。
此前,媒體曾曝光多起學生遭電信網路詐騙案件,其中有受害人因此猝死或自殺,例如山東即將步入大學的學生徐玉玉,因學費被騙,在報案回家途中心臟驟停不幸身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財新網曾分析稱,徐玉玉的助學金申請包含了26個數據項,這種“過度收集”在當下普遍存在,而且是在數據安全沒有保障情況下的過度收集。
對明星而言,雖然尚未發生過徐玉玉類似的悲劇,但作為公眾人物,身份證號、手機號、行程被泄露,面臨的可能不再只是被粉絲圍追堵截的窘態,更多的還有涉及人身安全的潛在危險。
而讓人略感無奈的是,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無處不在,有時防不勝防。
以倒賣明星航班信息為例,機票合法的代理商有多個層級,包括一級代理、二級代理、三級代理,層層轉手,“但凡里面有一個圖謀不軌的也會造成信息泄露。”新華社引述民航業內人士觀點稱,航空公司、保險公司、機票代理商、中航信……只要能夠接觸到航班信息的機構都有可能泄露。
購買機票時登記身份證本是為了安全,但若信息管理不當,反會弄巧成拙,給旅客帶來安全財產損失。
個人號碼泄露更是如此,從快遞隱私安全,運營商業務員倒賣個人信息,到辦理銀行卡、報培訓機構、訂房合同泄露個人資料等等,防不勝防。
今年8月,網信辦宣布正式實施《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其中有一項規定是,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對注冊用戶進行基于移動電話號碼等真實身份信息認證,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用戶同意。隨之而來的是,企業是否能做好App后臺的個人信息管理和保密工作,相關部門如何進行規范。
而且整個信息泄露已然形成一條產業鏈,例如明星航班信息中,賣家長期公開招收代理商,租辦民航旅客訂座系統,甚至有全程服務。還有此前曝光的電信詐騙,經濟參考報曾指出,黑客或內鬼拿到最新數據后,會通過QQ群、論壇等途徑倒賣給使用者,或經過掮客注水加工后,倒賣給下游的詐騙者或其他使用者,形成一條“黑產業鏈”。
除了人為泄露,由科技帶來的數據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
大數據可以基于用戶歷史行為做出預測——如通過用戶經常出入的地點判斷用戶住址、公司、出行路線——本質上也是對用戶隱私的一種窺探。而且一旦數據平臺安全工作不到位,可能導致用戶個人隱私數據泄露。
例如百度,2016年2月,路透社報道,加拿大Citizen Lab的研究人員指出,數千款利用百度代碼開發的應用收集了用戶個人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回傳給該公司,其中很多信息可以被輕松截取。同一撥研究人員去年指出,類似的問題也存在于阿里巴巴的UC瀏覽器中。
而且即使用戶下載一款簡單應用,也可能在授權時面臨被擁有不同目的機構拿走隱私數據的危險。
如被谷歌以13億美元收購的以色列在線地圖公司Waze,2015年被智能手機應用PhantomAlert告上法庭,稱Waze在未獲得許可的情況下使用其“興趣點”數據庫中的數據,構成侵權行為。
此外,加上之前曝出的朋友圈曬娃導致孩子被拐賣等事件,是不是需要思考:當我們享受互聯網大數據、社交平臺、科技等帶來的福利時,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如何不讓這把雙刃劍傷到自己?
原創文章,作者:Zoe,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