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電信詐騙需從源頭遏制個人信息泄露行為!專欄
自山東徐玉玉因遭遇電信詐騙悲憤不已不幸身亡以來,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廣東省也出現了類似遭遇電信詐騙而引發命案的情況。這已經引發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公安部門近期也加大了打擊力度。特別是國務院總理近期也表態要加大打擊力度。
而隨著各方力量對電信詐騙的持續關注和披露,我們可以發現,在電信詐騙這條長利益鏈條上,個人隱私信息的泄露是很重要的一環,是源頭。目前,打擊的重點放在了電信詐騙團伙上,這種打擊雖然能夠發揮強大的打擊威懾效果,但是這種事后性的打擊,往往對受害人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因此,在保持高壓的打擊勢頭情況下,如何從源頭堵住個人隱私信息的泄露已經成為重中之重。
9月8日深夜,新京報官方微博發布的一條信息:近期長沙市警方打掉了一個電信詐騙團伙,該團伙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的個人信息涉及多達13萬初中畢業生,學生信息可能是從教育機構流出。
根據公開信息,2011年至今,已有11.27億用戶隱私信息被泄露。包括基本信息、設備信息、賬戶信息、隱私信息、社會關系信息和網絡行為信息等。人為倒賣信息、手機泄露、PC電腦感染、網站漏洞是目前個人信息泄露的四大途徑。新京報披露的案件在人為倒賣信息方面最具典型性。其他諸如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快遞公司等掌握大量關鍵隱私信息的機構或者部門,都可能存在人為倒賣信息牟取非法利益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善良”一點的,就只是進行所謂的精準營銷(騷擾),而“惡毒”的,那就直接進行有針對性進行的電信詐騙活動了。
電信詐騙引發命案后,社會輿論的焦點集中在了電信運營商的電話實名制問題上,并以此為由,將電信詐騙的問題主要歸結在電信運營商身上。個人認為,電信運營商固然有其沒有做到位的地方,甚至還可能存在內部人員與外部人員聯手的現象。但是,如果把電信詐騙主要歸結在電信運營商身上,這是不利于電信詐騙的打擊和有效根治的??梢院敛豢蜌獾恼f,輿論的焦點集中在電信運營商身上,還有轉移視線的嫌疑。當然,電信運營商面對這樣的指責,也不能一味覺得委屈,因為,相比包括360、騰訊等在內的互聯網企業的軟件解決方案的努力來看,你們在相關的作為和努力的成效,實在是有差距,不能讓廣大消費者認可。同樣,這既是運營商改進的空間,也是運營商的新“商機”!
包括電話實名制在內的各種實名制實際上是雙刃劍。如果個人信息得不到有效地保護,則實名信息越全面,騙子可利用的信息就越精準,迷惑性就越強,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就越高!實名制只是在事后的打擊方面可以提供更加有效追蹤信息,同時可以事先起到一定的預防威懾效果。但是,沒有辦法從源頭上堵住詐騙所需要的關鍵信息。
因此,在打擊包括電信詐騙在內的違法犯罪行為的過程中,特別要提升保護個人信息這一關鍵環節。從有法可依的角度看,當前需要加快對個人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進程。例如,最近被運營商人熱議的剛剛加盟阿里的原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總經理,就曾在全國“兩會”期間,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提交了相關議案,呼吁國家加快立法,保護網絡信息安全。在議案中指出,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已影響到企業、網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在議案中還附上了《網絡信息安全法》的草案。草案共分六章58條,從監管主體、設施安全、運行安全、信息安全、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全面規范,主要內容包括明確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機構的地位和職責;明確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完善網絡基礎設施保護規定,加強關鍵基礎設施保護;強化公民信息安全權利保護,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和垃圾信息治理;完善電子交易保密制度,確保網絡交易安全;明確危害網絡及計算機系統安全等違法行為;加強對利用網絡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行為的打擊;明確網絡虛擬財產規定,為打擊網絡違法活動提供制度保障。
隨著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興起,大數據的應用也給個人帶來了新的困擾,因此,涉及到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在大數據建設中要更加重視和規范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個人隱私。特別明確在一些重大案件的偵破過程中,為涉案的人員提供信息來源的機構或者人員的違法犯罪的定性和定量問題,從而有效威懾倒賣個人信息的行為。在相關的立法中,需要結合大數據等新方向,明確與互聯網有關的隱私保護。同時加大對數據中心信息安全的監管力度。
總之,預防和打擊電信詐騙違法犯罪活動,已經成為一項全社會的系統工程。目前各行業都加大了預防的宣傳力度。但更重要的,還是要首先從立法層面明確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從源頭遏制住包括倒賣個人信息等信息泄露的勢頭。同時,積極應用技術手段加大追蹤和打擊力度。特別是在使用技術手段方面,電信運營商有作為,而一批技術實力雄厚的互聯網企業也在積極行動。從而搶占網絡安全市場的新商機。
相信,通過各方的積極努力,能夠有效遏制電信詐騙,比較良好的根治電信詐騙這個社會毒瘤!
【文/笨手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微信公眾號:benshoushe】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