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化能否定義未來手機,Moto Z到底“憑什么”?專欄
自6月9日聯想在硅谷發布模塊化手機Moto Z后,關于這款手機的討論就從沒有停歇:模塊化究竟能給智能手機行業帶來怎樣的變革?Moto Z能否在與三星、蘋果最新旗艦產品的PK中取得優勢?何時登陸中國市場?……所有的這些猜想、期待甚至是爭議,終于在9月6日這天達到高潮。
9月6日,是Moto Z系列正式登陸中國的日子,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移動業務集團聯席總裁陳旭東,聯想集團副總裁、首席客戶體驗官常程集體亮相,面對臺下上千名的嘉賓、媒體和粉絲用戶,首次揭開了模塊化手機Moto Z的神秘面紗。
全球最薄的精品旗艦智能手機、5.2毫米全金屬機身設計、高通驍龍820處理器、采用7000系列航空鋁中框與航母級高精鋼背板、全新光學防抖(OIS)技術與激光自動對焦、0.09秒業界最快指紋解鎖......僅是這些功能特性及參數就已經讓現場媒體和嘉賓尖叫,而當Moto Z售價被揭曉的那一刻,全場沸騰,“3999元”,遠低于業內之前對Moto Z售價的預期。
楊元慶這樣評價:“Moto Z無疑是一款引領行業變革、重新定義智能手機的產品,也是聯想收購Moto以后最具代表性的一款產品。”可見,聯想對Moto Z充滿著期待,同時也信心滿滿。
模塊化的設計理念,打破了智能手機廠商“抱團模仿”、“缺乏實質創新”的現狀,這甚至是蘋果、三星都未曾涉足的“處女地”。但往往過于前衛的創新,是不容易被當下所接受,而Moto Z喊出的口號是“ 定義未來手機”。顯然在聯想眼中,Moto Z并不是一款向當下妥協的手機,也絕非是在現有框架體系內作出改良和升級,Moto Z的使命是像當年Moto發明手機開啟移動通信時代、iPhone開辟智能手機時代那樣,去開辟屬于未來的下一個手機時代。而Moto Z倘若能定義未來手機,它究竟是憑什么呢?
一、突破了手機輕薄和功能豐富強大的矛盾
在我看來,現有的智能手機框架解決不了一個永恒的矛盾,即移動設備輕薄化和功能豐富強大的矛盾沖突——極致的輕薄往往需要犧牲部分功能上的體驗,而極致的體驗就需要更“厚重”的手機來滿足和平衡。無論是蘋果還是三星,都嘗試去改善,但都難言成功。
蘋果一直在嘗試平衡用戶對于手機輕薄和功能豐富的雙重需求,但始終未能找到最優解。比如蘋果手機目前的極致厚度是iPhone 6的6.9mm,但隨著功能升級至iPhone 6s,其厚度增加到了7.1mm,重量也增加14g達到143g。而蘋果的5.5英寸旗艦iPhone 6S Plus,更是完全失去曾經在厚度、重量上優勢盡失。而三星最新發布的高端旗艦 Note 7,厚度更是達到7.9mm,相比于iPhone 6S Plus,Note 7做到了更輕,但沒有更薄。對比來看,Moto Z的厚度達到5.2mm,重量也僅為134g,堪稱是手機工藝的極致。
只有做到模塊化,既不增加手機的負擔,將更多的功能和應用放到手機里去,同時又擴展了手機的應用和發展空間。Moto Z的模塊化原理是通過手機背部的16個金屬觸點來附加各種特定功能的、可更換的智能模塊,目前已發布了摩眼-哈蘇攝影模塊HASSELBLAD TRUE ZOOM、摩音-JBL揚聲器模塊、摩影-投影模塊、摩電-電池模塊和摩范-背殼模塊。
其中,摩眼-哈蘇攝影模塊HASSELBLAD TRUE ZOOM與頂級相機品牌哈蘇合作,支持10倍光學變焦清晰成像,同時備有氙氣閃光燈以及獨立的控制按鈕。哈蘇被稱為是“相機中的勞斯萊斯”,Moto Z的“摩眼”有望得到眾多相機狂熱者的追捧。而在剛剛閉幕的G20/B20杭州峰會上,楊元慶對佩戴哈蘇相機的Moto Z愛不釋手,成為峰會的一個亮點。
事實上,Moto Z未來接入外部模塊以后,還可以實現車載導航、多篇顯示、視聽VR、游戲、行業應用等功能。正如陳旭東所言:“Moto Z不比任何一款手機功能少,模塊只是讓手機變得更強,并且在不增加大幅成本的基礎上實現。”
二、開辟出新的硬件和開發者生態
智能手機模塊化不僅是一種技術和工藝上的創新,更是一種生態層面的創新。
過去我們常講,蘋果的硬件生態和開發者生態是封閉的,即由蘋果來主導生態的規則,包括硬件、內容和服務。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一旦蘋果自己的生態陷入創新瓶頸,包括開發者和用戶只能被動的接受,或者放棄。從目前蘋果生態的現狀,已經可以看出它正趨于保守和局限在某種框架之中,用戶的口碑也呈下滑走勢。
模塊化生來就是為構建一種開放的生態,讓各自專業領域的廠商、開發者共同合作,來創造出極致的硬件體驗,幫助用戶打破手機束縛,隨意擴展手機功能。所以,聯想是有機會借Moto Z來開辟全新的硬件生態系統。
上文已經有所提及,通過Moto Z內嵌的智能硬件擴展處理器(MPU)以及機身所帶的16個Moto Smart Surface(摩磁觸點),智能模塊可利用觸點調用手機計算、通訊、屏幕、感應、存儲等功能,實現更多應用場景。現在已經實現了五大模塊化功能,未來隨著合作廠商和開發者的不斷壯大,這個硬件生態系統的前景也是充滿想象的。
同時,作為模塊化構建開放生態的重要一環,聯想為所有開發者提供了Moto Mods Developer Kit(智能模塊開發套件),將源代碼向企業和個人開發者開放,支持開發者研發出基于不同消費者和行業需求的個性化模塊。此外,更設立百萬美金的獎勵,鼓勵個人開發者或公司加入聯想開發者計劃,創造友好的開發環境和體驗。
在我看來,聯想此舉和蘋果、谷歌大力推動基于各自生態的開發者計劃的目的一致。Moto Z模塊化理念本身就極為強調開放性和多樣性,要想加快這種新模式在全行業的普及,不僅要依靠聯想自身的力量,更要扶持更多的開發者、聯合更多的廠商,共同做大這個開放的生態系統。
三、升維創新顛覆智能手機產業模式
智能手機模塊化,突破了目前手機行業競爭的框架,這種探索的方向和創新模式相較當前行業是一種升維創新,顛覆了現有的產業模式。仔細想來,任何一種顛覆式的創新首先要打破的就是一系列的傳統,包括行業模式、用戶習慣、技術、設計等等。
猶記得當喬布斯宣布要發布三款產品之時——一款觸控屏iPod、一臺手機和一個互聯網瀏覽器,誰能想到它們最終都集成在了iPhone這一臺智能手機里。iPhone 由此帶領世界告別功能機和諾基亞,從而進入智能手機時代。而現在,智能手機產業也已經陷入了互相模仿甚至抄襲的怪圈,而蘋果、三星這樣的產業巨頭原本應該擔負起更大的創新使命,結果卻一步步陷入固步自封的守舊狀態。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所謂顛覆往往不會由那個最強大的巨頭自己發起,而一定是來自于那個最具破釜沉舟勇氣的追趕者。當時的蘋果在諾基亞面前只是“弱者”,而現在的聯想和Moto在智能手機產業里也絕非最強的那一極,因此它們必須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正因為沒有退路才能義無反顧,正因為沒有守成的心理才會去嘗試一切創新的可能。
在楊元慶看來,模塊化手機對于產業的顛覆和推動,將不僅僅是硬件設備的新的生態環境、生態系統的建立,甚至將來會帶動應用服務,包括云服務的生態的建設。所以,智能手機的模塊化僅是開始,其構建的開放生態,才最終會為智能手機賦予無限可能。
寫在最后
敢為天下先是所有創新者的態度,同時創新者都會承受最大的質疑。但就像沒有人能預想iPhone可以在短短一兩年時間內席卷全球手機市場那樣,現在我們仍然不敢去懷疑模塊化手機是否才是未來手機的雛形。
創新永不止步,一切皆有可能——這或許才是Moto Z憑什么定義未來手機最好的理由。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