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創新進入瓶頸期,Moto Z亮出“攻城錘”專欄
靠硬件起家的聯想,如今依然押注硬件。今天在798召開的發布會又拿出Moto Z系列,試圖成為聯想繼ZUK之后“露牙齒”的又一枚棋子。兩年前憑借29億美元完成對摩托羅拉移動的收購之舉,一直被外界看作是聯想殺入移動終端領域的起點,如今針對互聯網領域內新勢力,聯想的帝國反擊戰儼然已經打響。
對于摩托羅拉而言,作為曾經的通訊行業巨頭,其一度在國人心目中就是手機的代名詞,尤其是2004年推出的MOTO V3,其經典程度和在用戶心中的地位絕對不亞于后來被譽為具有“變革性”意義產品的蘋果iPhone 4。如今摩托羅拉能憑借Moto Z、Moto Z play雙劍客奪回昔日榮光嗎?
無創新亮點,已打爛了的智能機之戰
如今的智能手機市場可謂熱鬧非凡,同時也廝殺激烈。然而諸多廠商的進入也讓這個市場變得并不是那么樂觀:
一方面是,智能手機市場正在飽和。IDC最新數據稱,今年一季度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1億部左右,同比下降2.5%,這是六年來首次出現季度出貨量同比下滑。智能機市場已然進入攻堅戰時期。另一方面,智能手機面臨的另一個最大問題便是手機同質化嚴重,行業發展進入了瓶頸期。每年數以百款計的智能手機卻長得越來越像,大同小異的內核功能、相互模仿的設計款式等讓手機圈撞“網紅臉”已經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在硬件配置規格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廠商為了吸引用戶,也為自家智能機進行各種看似“差異化”的打法:
一、并無大亮點的單點改造。進入庫克時代的蘋果手機發布會,幾乎每次都面臨創新乏力的指責。事實也正如此。蘋果在智能手機創新有限的情況下,竟開始在顏色上大做文章,推出玫瑰金來吸引眼球。還有曾經開啟高端大屏潮流的三星,也只是開始在雙曲面上進行戰戰兢兢的嘗試。
二、拼UI、拼生態。UI(ROM)設計堪稱產品的靈魂。從做UI起家的小米開始進軍手機行業后,深度的定制化UI開始被手機廠商重視,然后像華為、努比亞、魅族等也依靠自己的研發團隊,對自家千元機ROM適配方面花費一定時間,從而收到不錯的用戶反饋。“生態”已經成為手機廠商緊緊揣在手中的王牌之一。無論是魅族也好,小米也好,還是宣稱“無生態不化反”的樂視也好,手機可以描述成為一個萬物互聯世界的連接器。
三、以營銷賦予手機新符號。比如堅果號稱的“漂亮得不像實力派”、魅藍主打的“青年良品”均賦予冷冰冰的產品充實形象化的特征,讓人印象深刻。
模塊化等或讓Moto走向復興之路
但上述小打小鬧、缺乏實質創新的硬傷仍讓用戶難以買賬。喬布斯當年砍掉功能機“塑料尸體”的舉動讓手機一下進入智能時代的顛覆意義猶在,至少這個智能機時代還有更多的突破點。而這也是Moto Z試圖打贏翻身仗中秉持的理念。
楊元慶在發布會上毫不掩飾Moto Z是一款引領行業變革、重新定義智能手機的產品,也是聯想收購Moto以后最具代表性的一款產品,并指出了它的升維創新,“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智能手機已經缺乏創新,同質化嚴重,但模塊化的想法和設計,既不增加手機的負擔,將更多的功能和應用放到手機里去,同時又擴展了手機的應用和發展空間。行業里迫切需要這種創新,不僅僅是硬件設備的新的生態環境、生態系統的建立,甚至將來會帶動應用服務,包括云服務的生態的建設。”
一語點明了Moto Z的“攻城錘”——模塊化。通過手機背面的16個金屬觸點來附加各種特定功能的、可更換的Moto Mods智能模塊,如相機模塊(摩眼)、音樂模塊(摩音)、投影模塊(摩影)、電源模塊(摩電)和時尚背殼(摩范)等。例如,相機模塊與頂級相機品牌哈蘇合作,支持10倍光學變焦清晰成像,同時備有氙氣閃光燈模塊以及獨立的控制按鈕。
Moto為消費者提供模塊化、菜單式的選擇,已經成功把定制的概念帶給消費者。而這樣做的目的,表面上看是能夠延長手機的生命周期,因為這樣可以方便消費者更換掉過時的零部件,實現手機永不淘汰。但重要的是——其傳遞給用戶市場的理念基本上可以概括成:手機可以通過“模塊化”實現在個性感官、功能,以及使用場景的差異化體驗。而這其中也暗含C2M模式,未來在智能機身上,以批量生產為特征的流水線產品應當終結,個性化定制的時代已經到來。
當然,這一升維式創新也不僅僅只停留于手機硬件本身,背后也隱藏著楊元慶所言的“生態”建設的野望。據了解,聯想此前宣布的“開發者計劃”,意在為企業及個人開發者可以任意開發全新的模塊提供可能。聯想為開發者提供MDK開發套件,將源代碼向企業和個人開發者開放,支持開發者研發出基于不同消費者和行業需求的個性化模塊。每個開發者都可以自由開發并從中獲得效益,從而形成一種新型的分享模式。此外,聯想全球的銷售渠道、營銷體系和設計、生產制造資源等都將成為開發者的堅實后盾。連接→聯合→壯大Moto家族→強大的Moto帝國!以整合開發者的方式來實現最終版圖的擴張,Moto模塊化手機成為一個很好的“連接器”。
模塊化設計具備無限拓展的特性卻不增加手機本身負重,這也讓用戶個性化定制手機功能成為可能,因此擁有更大的想象空間。這是不同于蘋果手機生態的最大創新之路。如此看來,在手機整體行業趨向飽和的當下,具有顛覆創新的模塊化手機或能為Moto與聯想“殺出”一條道路。
手機三國殺將變雙雄對決
當然,模塊化設計的創新還帶來更有利的連帶效應。
記得當年MOTO 刀鋒V3手機曾集優秀的設計、材質和手感等眾多精華于一身,可以說代表著當時手機產品的巔峰。事實上刀鋒V3手機的最大亮點在于其曾經是功能機時代最薄的手機,如今Moto Z繼承了傳統,并將其發揚光大,Moto Z又稱為智能手機時代全球最薄的全金屬旗艦手機,而這比起功能機的最薄難度更大、挑戰更大、更具顛覆性。
因為現有的智能手機框架必然面臨兩難問題,即移動設備輕薄化和功能專業豐富的矛盾沖突,極致的輕薄往往需要犧牲部分功能上的體驗,而極致的體驗就需要更“厚重”的手機來滿足和平衡。此前,無論是蘋果還是三星,都嘗試去改善,但都難言成功。
而此番在Moto Z上得以完美解決。
模塊化思路對于目前的手機輕薄體驗而言是非常人性化的,這正好與用戶化繁為簡,渴望將“多余”和“負擔”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理念吻合,在不增加任何模塊的情況下,與號稱輕薄的手機蘋果旗艦iPhone6s plus的7.3mm相比,Moto Z薄了30%,5.2mm厚度的極纖薄機身,加上備受好評的攝影拍照能力,即使不增加任何模塊,Moto Z都在用戶的剛性需求上也做到了最佳。
剛剛發布的三星Note7,已然和S7傻傻分不清,原本備受期待的如攝像頭硬件、處理器等核心功能點相比 S7并沒有任何升級讓很多人失望至極,同質化加電池爆炸事件無疑讓三星進入低迷階段,這也讓不少人發出“智能手機原本的三國殺已經演化成了雙雄對決。”暗指Moto的逆襲而來。而Moto Z和蘋果iPhone 7的發布日期分別確定在了北京時間9月6日和9月8日,僅兩天之隔的日期設定似乎很微妙,這也讓外界充滿了比較心態。
對比兩家如今的動作,庫克時代的蘋果明顯創新乏善可陳、甚至保守。早在追究細節與體驗的“完美控”老喬時代,便奠定了蘋果的慣性思維:在進軍一個不熟悉的新領域前,蘋果的做法往往是選擇拖延。這也未嘗不是一個讓別家先開拓市場、引導用戶逐步接受,同時觀察用戶反饋改進自身的設計,待市場成熟再雷霆出擊一舉大勝的陽謀。而如今看摩托羅拉顯然更多的是速度及魄力,似乎試圖早日打贏翻身仗,走向復興之路。
但無論如何,摩托羅拉能否借“模塊化手機”重回智能手機主流廠商序列,還取決于它在戰略、渠道、市場、供應鏈等諸多方面的綜合潛力。
比賽,或許才剛剛開始。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