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壞的游戲眾籌,還有大放異彩的一天嗎?專欄
9月1號,一款名為《yesterday》的解謎游戲登陸某網站,進行眾籌,僅僅過了半天,該項目已經籌款完畢。籌款的速度如此之快,恐怕極低的籌款額是主要原因。該游戲的眾籌目標僅僅為10000元,截止到9月5號,已籌到21560元款項,已經達成目標的215.6%。如此低的眾籌金額是該游戲確實所需不多,還是游戲眾籌行業整體的不景氣?
進入該眾籌網站的主頁,可以發現,熱度排在前五的游戲項目的普遍眾籌目標都不高。
除了西游記音樂會的眾籌金額達到了百萬級別,余下游戲項目眾籌到的金額都在10萬以下,設定的眾籌金額最高也不過五萬。相比于屢屢以百萬級別進行融資的科技、數碼類眾籌項目。游戲眾籌無論是在規模還是金額上,都陷入了不溫不火的窘境。
眾籌進入中國的時間日久,經過幾年的發展之后,眾籌已經越來越理性,且以實體物品眾籌為主,作為細分領域的游戲眾籌作品幾乎未能在市場上展現出巨大的成績,哪怕是把眾籌當營銷都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手游行業爆發式增長的這兩年,游戲眾籌無疑掉了隊。為什么游戲眾籌如今會面臨這樣一個兩難的尷尬局面,這個領域是否還會出現大方異彩的時候呢?
融資難,口碑低,游戲眾籌緣何如此艱難?
眾籌的游戲有沒有創意十足的好作品?答案是肯定的,去年,一部看起來創意十足、評價不錯的沙盒游戲在某平臺上進行眾籌,盡管早早推出了頗具水準的宣傳片,又經過了足夠的造勢,但最終籌集的資金僅僅達到了目標的3%,說是慘敗也不為過。一款口碑不錯的游戲在眾籌市場折戟沉沙,或許市場對于國產眾籌游戲的期待實在不多。
在國外的知名游戲眾籌網站Kickstarter上,去年的總籌資額已逾10億美元,與之相比,國內的融資金額不免顯得十分寒酸,在淘寶、京東等知名平臺上,游戲類的眾籌項目不僅數量上,受到的關注也不高。幾萬的集資額比起實際上的金額支持,更像是一種“集體點贊”行為。
就算項目通過眾籌得到資金支持,很多也在后續的研發、推廣中死的無聲無息。雖然對于獨立團隊來說,眾籌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想法和創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后續的開發過程。我們鮮少聽說通過眾籌獲得資金支持后能順利開發,并做出成績的游戲。成本不是一款游戲成功的唯一的條件。相比之下,獲得眾籌支持的部分游戲在資金方面也不小了,但很多低成本研發制作的游戲反而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如果一味地只把整個眾籌當做一種融資的渠道,那么眾籌游戲也就難以在作品和市場上真正獲得大量玩家的認可。
多數獨立團隊沒有實際游戲制作經驗,對市場和受眾還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可以預見,在渠道和推廣日益困難的今天,國內眾籌游戲的市場表現不會太好,僅憑參與眾籌過的玩家,是無法將游戲送上App Store排行榜的。
水土不服,國內游戲眾籌已被玩壞?
眾籌這一模式的本意是將好的創意和想法訴諸臺前,通過他人的幫助和支持來實現。而真實的情況是,這一模式在某些時候被冠以博眼球、虛假宣傳的字眼,游戲眾籌已被玩壞。
究其原因,首先與國內外的消費觀念分不開。什么樣的游戲適合眾籌?在Kickstarter進行眾籌的多為主機游戲,玩家只需要通過一次付費即可享受整個游戲,而這種游戲顯然不符合大眾的口味,被盜版、免費慣壞了的國內玩家,更習慣于后續的內購和道具收費的模式。如同打車軟件一樣,用戶其實沒有什么忠誠度,誰更“實惠”,就選擇誰。免費游戲看起來當然比一開始就付費的游戲更劃算。從消費習慣上來說,國外玩家愿意為創意買單,國內則比較務實,更傾向于為看得見的成品買單。Steam和蘋果商店上有那么多做好的游戲,為何我要掏腰包支持一款不知道能不能做出來的游戲呢?這是玩家們的普遍想法。
除了玩家的不認同,眾多打著眾籌為名行宣傳之實的項目,更應該為游戲眾籌的尷尬境地買單。對于這些不誠心的融資者來說,眾籌更像是一個宣傳方式,如果有人出錢更好,出不了也可增加曝光率。虛假宣傳已經是游戲眾籌的通病,商家借機炒作、刷單,讓眾籌失去了原有的意義。舉例《地球OL》,號稱做成GTA一樣的世界級網游,實際上只是借機坑蒙拐騙。
實際上,眾籌的模式注定了它最適合資金不足的小團隊。渠道和資金充裕的團隊不會選擇眾籌,但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團隊卻往往沒有足夠的信服力。在實力不夠的情況下,如何讓玩家相信宣傳的效果真的能實現?更何況,即使眾籌成功,也會有跳票的危險。畢竟小團隊面臨的種種困境,很多并不是錢能解決的。相比于小團隊擔心的創意被剽竊的問題,如何取得投資人信任才是關鍵。
困難重重,游戲眾籌還能成為主流嗎?
不管情況看起來有多糟,游戲眾籌挺過了最初的困難,還是活了下來,情形不算太好,但也沒有變得更糟。挺過了最初了陣痛之后,游戲眾籌能完成逆襲嗎?
試錯+積累,才能走的更遠
目前眾籌還在起步階段,必然要通過一步步地試錯和嘗試來積累經驗。可以看到,在一些正規的眾籌網站上,用戶已自覺抵制無正版IP授權的游戲,像《鯉》、《影中戲》這樣頗具國風特色的獨立游戲,也能獲得高額支持。在最近完成的眾籌項目中,還有獲得高達74萬資金支持的游戲。這一代玩家,口味不僅僅滿足于千篇一律的MMO、休閑游戲,他們對于游戲有著更高的追求,對于獨立游戲也有著較高的接受度,對于喜歡的事物更不吝于付費。國內付費意識在加強,眾籌的模式也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行業在一步步積累中,也將不斷地規范。
打鐵還需自身硬,規范平臺是前提
要想讓游戲眾籌更好的發展下去,對于目前的一些漏洞就要加以完善。針對虛假宣傳、以眾籌之名騙錢的行為以及眾籌后跳票、不兌現承諾的種種行為,都應該有相應解決方式。許多玩家對眾籌持否定態度無非就是因為這一行業的不規范。跳票的原因有很多,團隊談崩了、美術實現不到位、資金出現缺口……任何一項都足以毀滅剛起步的獨立團隊。針對這些問題,眾籌平臺要做的不僅僅是幫忙籌錢,更要有后續的解決方式。除了對跳票行為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外,還可以針對團隊缺人的問題,推出美術、法務等服務。
不止是簽名T恤,玩家值得更有意義的回報方式
對于眾籌的團隊來說,除了用爛的送紀念CD、簽名等方式,應該設計更吸引玩家的方式,如以玩家的名字命名NPC。回報的方式有很多種,重點是讓玩家有參與感。制作游戲周邊對于團隊來說其實是得不償失的回報方式,一方面,團隊的資金和精力會浪費在物品的制作上,另一方面,讓玩家更有參與感的方式更利于培養用戶。
用戶的質量在提高,游戲眾籌行業也在變得剛好。對于一心想要通過眾籌來獲取資金的團隊來說,就算不成功,已經獲取的用戶也是一大資源。當然前提是,不能抱著打一波廣告就走的心態。或許在充滿創意和想法的眾籌市場,隱藏著下一個爆款游戲也說不定。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