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下一幕 人工智能將讓百度地圖顛覆出行 專欄
9月1日,李彥宏在2016年百度世界大會上首次向外界全面展示百度人工智能成果——“百度大腦”,從語音、圖像、自然語言理解和用戶畫像能力四個方面,展示了百度大腦的進化程度以及人工智能背景下人們的“智能生活”,并宣布對廣大開發者、創業者及傳統企業開放其核心能力和底層技術。李彥宏認為,互聯網的下一幕是人工智能(AI)時代,人工智能將影響很多行業,包括制造業、汽車工業、健康產業、娛樂產業……當然也包括出行行業。作為“基于大數據的人工智能平臺”,百度地圖正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出行革命。
出行=機械能+人工智能!
從物理學的角度,出行,不管步行、騎車還是開車,本質上都是生物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而在互聯網的下一幕,出行不僅是生物能變成機械能,更多將是人工智能的主場。
最近,百度地圖首次對媒體開放其位于廣東順德的數據中心,讓公眾第一次了解到地圖和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關系如此緊密!毋庸置疑,數據是地圖最核心的資產,而百度地圖的做法是將包括“影像深度學習技術、全景圖像自動精準識別、多源數據自動差分”三大刀鋒技術在內的人工智能先進技術用于數據的采集和處理過程,實現了全景圖像自動化提取POI數據、自動識別電子眼及高精地圖數據處理,等等,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優勢,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在2016年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還特別以百度地圖為例,展示了百度圖像智能識別技術在百度地圖數據采集、生產方面的應用,并表示百度地圖的全流程數據生產自動化程度已經超過80%,全景圖像的自動化識別提取準確率高達95%,如同人的眼睛一樣識別店鋪名稱、門牌號、停車場、營業時間等信息,從而讓百度地圖的數據無限逼近現實世界。
百度地圖以大數據來刻畫現實世界,以人工智能優化出行決策,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基于大數據的人工智能出行平臺”。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需要基于人類社會在地理、交通等方面的海量基礎數據,進行信息特征分析和深度學習,因而百度地圖一直不遺余力地擴充自主采集數據規模,建立了業內最大的數據采集車隊和自己的數據中心。龐大的自采POI數據加上5億多用戶的海量出行大數據,為百度地圖人工智能奠定了堅實基礎,從而不斷推出各種智能化的應用,正在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出行革命。
當地圖遇到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正掀起一場出行的智能革命
當充滿大數據的地圖進化到人工智能時代,一場出行領域的智能革命正在到來。這一點,從下面三個應用案例中可見一斑。
第一個應用案例是2014年春節,百度地圖聯手央視推出的春節大遷徙地圖,讓公眾倍感神秘的大數據第一次變成了可視化的,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更重要的是,這個遷徙圖有很大的出行參考價值,當用戶如果知道最熱門的線路,可以避開這些線路來出行,而交通管理部門就可以據此對將來的高鐵或高速公路線路進行科學的規劃。
第二個應用案例是2016年初,百度大數據實驗室開展了“預防踩踏事故”的研究,將百度地圖的路徑搜索數據與目標地點的人員密度進行關聯,可以預測特定時間在特定地方將要出現的人群聚集情況。這一技術可以有效避免類似2014年上海外灘踩踏的事故重演。當將外灘設定為目的地進行搜索的人數超過某個閾值,意味著外灘可能是危險的、容易發生踩踏的地方,有關部門可據此提前做出防范,及時疏導人流。當然,這個功能還可以用來預測旅游景點的人流,幫助用戶規劃國慶黃金周的度假地點,等等。
第三個應用案例是解決交通擁堵的“城市病”。百度地圖已經與江蘇、廣東、深圳、貴陽、西安、海口、成都等全國多個省市的交通主管部門達成了戰略合作,發揮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技術優勢,為智慧交通建設提供支持。比如成都,作為西南地區的經濟與交通核心城市,成都人口密度高,汽車保有量居全國第二,交通壓力較大。百度地圖與成都交通管理部門一起,推動建立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公眾交通出行信息服務和交通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為市民提供智慧避堵方案,規劃最佳出行方式。須知,成都除了人民中路等主干道,還有很多的中小街道,但很多老百姓對這些中小街道并不熟悉。有了百度地圖,人們會被智能化的引導和分流到不太擁堵的中小街道,出行效率隨之而提升。
這三個案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基于大數據的百度地圖因為運用了人工智能,讓人們出行變得智能起來。2016年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東旻透露,目前百度地圖平均每天響應超過7000萬次路線請求,提供超2億公里導航服務,每天節省出行時間115萬小時。而且,百度地圖目前已向60萬活躍APP以及網站開放技術平臺,將智慧出行的技術擴散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一場出行的智能革命正在到來。不管是春運,還是擁堵,或者踩踏等痛點,都將迎來解決的曙光。
未來的地圖將擁有無限想象空間
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將激發核聚變式的鏈式反應。當地圖和機器人、無人駕駛、VR相結合,未來的出行方式充滿無限進化的可能。
在陌生的機場或景區,人們往往需要借助于問訊處查詢地點和路線,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用戶完全可以通過與百度的“度秘”智能機器人的語音對話咨詢來完成。而支持這一應用的,正是被全球知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2016全球十大突破技術”的百度深度語音識別系統。2015年,這個能說會道的機器人已經在上海肯德基智能概念店上崗,直接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比如無人駕駛,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幕后功臣要歸于高精地圖,高精地圖對于無人駕駛至關重要,相當于構建起人腦對于空間的整體記憶與認知。百度自主采集和制作的高精地圖記錄完整的三維道路信息,能在厘米級精度實現車輛定位,在高精地圖上的領先也讓百度在無人駕駛方面擁有了率先開跑的優勢。就在百度世界大會當天,百度無人車獲得了美國加州發布的無人駕駛路測牌照,這也是繼谷歌、奔馳、奧迪等公司之后的第15張無人駕駛測試牌照。
還有地圖與VR的結合。依托百度的全景地圖,將來凡是不涉及隱私的場景下的內容,用戶都可以通過VR設備進入地圖虛擬世界觀看,比如,在海底撈餐廳的就餐人群是否爆滿、迪斯尼的游客是否擁擠,甚至最喜歡的美甲師是否已經在店里上班,等等。現在用戶去看奧運會,往往要坐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將來通過百度地圖的虛擬世界,用戶只需一秒就即時到達,實現足不出戶就遨游全球,在任何地方隨時實現接近現實體驗的虛擬旅游。
在不遠的將來,上述想象都將有望變為現實。而開放的百度地圖正讓社會出行進入更加智能的時代,給人們帶來革命性升級的出行體驗,也讓其在互聯網下一幕競爭中占得先機。
南冥一鯊(微信公眾號:southsharker,個人微信號:southshark2002):知名科技自媒體,在各大知名媒體擁有專欄,解讀科技行業發展大勢,剖析新聞背后的真相,在這里讀懂科技業,知大勢,贏未來!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