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從三國殺進入雙雄對決:蘋果向左 ,Moto向右專欄
智能手機似乎進入了這樣一個怪圈:硬件制造水平的提高盡管加速了手機的迭代,然而每年數以百款計的智能手機卻長得越來越像——大同小異的內核功能、相互模仿的設計款式,甚至連產品代號都有互相致敬之嫌。2016上半年,國產手機廠商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樂此不疲上演著“百團大戰”,新品發布、明星代言、輿論口水戰……但缺乏實質創新的硬傷讓用戶難以買賬。
在外界看來,隨著2016下半年的開場,三大國際品牌Moto、蘋果、三星將陸續發布旗艦產品,圍繞智能手機軟硬件創新的三國殺即將正式打響,這也將代表當今智能手機行業的最高水準。
三星“馬失前蹄” 雙雄對決引期待
8月2日晚,三星年度旗艦GALAXY Note 7正式發布,盡管其新增虹膜識別、4096級壓感S Pen、大猩猩5代玻璃等賣點,但作為一款高端旗艦,Note 7卻只能用“乏善可陳”來形容。原本備受期待的如攝像頭硬件、處理器等核心功能點相比 S7并沒有任何升級,也難怪熬夜看完發布會的三星用戶頗不買賬——知乎上自稱Galaxy S7用戶的蔡宇翔表示:明明沒有短板,可卻讓人感到淡淡的失望。部分外媒報道更直接評價:“懶惰的設計、無聊的新功能和缺乏創新”。
創新應是與時俱進,高速變化、競爭激烈的手機行業更是如此。一旦你的產品思路趨于保守或者局限于框架內,即使強大如三星,也難以依靠微小的創新去征服用戶的挑剔。
而隨著三星Note 7的開局不利,外界對于引領下半年智能手機創新的期待,便順理成章集中在蘋果 iPhone 7和Moto Z的身上 ,業內人士這樣評價:“智能手機原本的三國殺已經演化成了雙雄對決。”而這場雙雄對決的電光火石,也已經有了些許蛛絲馬跡——海報爭鋒。
根據官方消息顯示,Moto Z和蘋果iPhone 7的發布日期分別確定在了9月6日、9月7日,這樣的日期設定盡管出于無意,卻讓外界對于兩場背靠背的發布會有了更熱烈的期待和比較心態。中國俗語有云,“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那么這次,Moto Z和蘋果iPhone 7的正面交鋒顯然讓人直呼過癮。
今年,蘋果“See you on the 7th”的邀請語相比往年更加簡單明了,7th寓意為發布日期和第七代產品的雙關語,除此之外,很難尋找到其他信息點。而 Moto卻在9月1日包下了《南方都市報》頭版的整版廣告,以“Moto Z 定義未來手機”為主題,為9月6日的發布會造勢。此外,Moto還在海報里提及了摩托羅拉品牌改變手機行業的幾大里程碑事件。
在我看來,Moto海報最大的亮點是展示了基于模塊化設計的Moto Z的外觀——全新的工業設計形態如雙玻璃外殼以及金屬中框等,不僅有別于現有手機廠商大同小異的外觀設計,也一改摩托羅拉過去的設計風格,骨子里透出濃濃的黑科技范兒。
此前,Moto在三星Note 7發布會當天,以一張題為“我未登場,你已過7”的吐槽海報引發眾人圍觀,而今天更是以“定義未來手機”掀起新一輪與蘋果的正面交鋒。一改往日低調風格的Moto能否步步為營,借模塊化設計創新引領下一個手機時代?蘋果能否借iPhone 7再一次震撼行業,止住蘋果在全球銷量下滑的頹勢?令人期待的雙雄對決究竟會有怎樣的結局?這些答案將在不久后揭曉。
Moto Z 和 iPhone 7代表手機行業的兩種創新
越來越成熟的智能手機行業正由制造進入“智造”時代,“智”即創新,不僅包含了硬件制造,還包括功能特性、外觀設計甚至是產品理念上的創新。其中,理念上的創新在我看來是最難能可貴的。
蘋果的成功揭示了一個道理:當你成為一種創新理念的開創者,就極有可能在開啟一個新時代的同時,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而在我看來,現有手機行業競爭有兩種,一種是框架內的創新,一種是顛覆性的創新。怎么來區分這兩種創新呢?
以蘋果為例,除了第一代蘋果,還有經典的iPhone 4,這兩代手機堪稱是顛覆性的創新,打破了傳統的理念。2010年6月8日,蘋果發布了iPhone 4,它外觀上采用圓角矩形設計,厚度僅為9.3mm,歷史性的Retina視網膜屏及500萬像素攝像頭,給當時的手機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手機操作體驗。
但至此之后,蘋果的第五代、第六代旗艦以及iPhone 5c、iPhone SE等產品都難以創造當年iPhone 4的驚艷。很多人認為這背后的終極原因是,蘋果由引領業界的顛覆式創新進入了框架內的創新,盡管這個苦心經營的框架曾幫助它成為全球第一的科技巨頭,但一旦這個框架難以產出令果粉心動的“One More Thing”,這個框架就需要自升級甚至是Change。
據彭博社消息,iPhone 7和iPhone 7 Plus依然會是4.7寸和5.5寸,屏幕分辨率不變,其中后者會提供雙攝像頭,并且有新配色出現。各路爆料大神也紛紛放出,iPhone 7可能取消按壓式實體Home鍵,改用觸摸鍵;取消3.5mm耳機孔等。另據外媒透露,在拍照、安全性等方面,蘋果可能仍將進行常規性升級,目前還未有消息源顯示蘋果iPhone 7會有“殺手锏”式創新。
盡管蘋果CEO庫克曾在美國CNBC節目上表示,“蘋果一直沒有停止創新,新一代iPhone會讓你無法拒絕”,似乎對iPhone 7信心滿滿,但值得注意的是,庫克本人卻在iPhone 7即將問世前大幅拋售蘋果股票套現逾2870萬美元。這一言一行的巨大差異,不免讓人對于iPhone 7的前景產生新的疑問。
在我看來,偉大的品牌能否基業長青關鍵在于持續通過顛覆性的創新打破行業的框架,來創造新的品類。Moto品牌從定義手機這個概念開始,在行業中無數次定義新的手機創新變革,引領整合行業的發展。
如今,在這個被蘋果定義多年的智能大屏手機時代,也到了重新選擇方向的十字路口——是往左走,繼續在現有的巨頭構建好的行業框架里迭代升級,日臻成熟化;還有敢于右轉,選擇和蘋果、三星們迥異的一條路,探索著前行、去嘗試引領下一個時代。 Moto Z選擇了后者。
現有的智能手機框架解決不了一個永恒的矛盾,即移動設備輕薄化和功能專業豐富的矛盾沖突——極致的輕薄往往需要犧牲部分功能上的體驗,而極致的體驗就需要更“厚重”的手機來滿足和平衡。無論是蘋果還是三星,都嘗試去改善,但都難言成功。
Moto Z的攻城錘就是模塊化,它通過手機背面的16個金屬觸點來附加各種特定功能的、可更換的Moto Mods智能模塊,如相機模塊(摩眼)、音樂模塊(摩音)、投影模塊(摩影)、電源模塊(摩電)和時尚背殼(摩范)等。例如,相機模塊與頂級相機品牌哈蘇合作,支持10倍光學變焦清晰成像,同時備有氙氣閃光燈模塊以及獨立的控制按鈕。
模塊化設計不增加手機本身負重而具備無限拓展的特性,也讓用戶個性化定制手機功能成為可能,因此擁有更大的想象空間。這是不同于蘋果手機生態的創新之路。
而Moto Z成敗的一大關鍵就是模塊化創新能否得到來自廠商和開發者的支持,從而成為引領行業的新生態。為此Moto一方面開放通用的標準接口給廠商和開發者用于模塊化開發設計,另外還通過開發者計劃和萬物互聯的未來規劃去保證模塊化的發展。錢到位、資源到位、開放生態,這樣的配備對于Moto Z深耕模塊化生態,將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
寫在最后
還記得當年在發布會上,喬布斯宣布要發布三款產品:一款觸控屏iPod、一臺手機和一個互聯網瀏覽器,最終它們都集成在了iPhone一臺智能手機里。之后的故事大家都已熟知:iPhone 開辟了智能手機時代,而蘋果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這是曾經最著名的顛覆性創新的輝煌結局。
而如今,Moto 和 iPhone有望分別站在智能手機兩種創新模式的新起點,它們之間的競爭將會書寫未來手機的新篇章。盡管蘋果令人生畏,但依然有很多人更看好Moto的王者歸來,他們認為,Moto Z對智能手機行業的顛覆像極了當年iPhone對功能手機時代的顛覆。這的確是個大實話。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