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清理還亂:蘋果與歐盟的恩怨啟示專欄
周二,歐盟反壟斷官員命令科技巨頭蘋果公司向愛爾蘭補交130億歐元稅金,并指出作為世界身價最高的蘋果從都柏林接受了不平等的減稅優惠,并在十幾年里在歐盟28國成功避免了幾乎所有的公司所得稅。
對此,各方發聲此起彼伏。此等規模的稅務要求,不光是針對蘋果一家公司,對于各大跨國企業,無疑都是當頭一擊。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政府,享受不同種類的稅收福利,一直是跨國企業在當地運營的首要考慮。而此次歐盟的聲明一出,讓蘋果公司大跌眼鏡,同時讓愛爾蘭政府也頗為尷尬。蘋果的股價應聲下跌將近1%。而根據歐盟的規定,愛爾蘭政府有四個月的時間來重新計算蘋果公司所欠之稅款,并予以追討。但是,愛爾蘭政府則擔心對蘋果公司的裁決會傷害到該國作為一個低稅收天堂和對國際投資開放的長期聲譽。這一事件無疑在試圖對眾多跨國公司在歐盟國家的運營重新設定了基調。
稅務糾紛,緣何而起?
早在蘋果進入愛爾蘭之時,其注冊公司為Apple Sales International和Apple Operations Europe。該公司直接從境外生產廠家購買蘋果的產品,所有的商業行為也都在美國境外發生。蘋果利用稅收漏洞和不隸屬任何國家征稅對象的愛爾蘭子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逃稅數十億美元。這一點其實早在2013年5月,美國參議院就以公開討論過。而2014年,歐盟委員會反壟斷機構啟動調查,認為蘋果與愛爾蘭政府分別于1991年和2007年達成的協議可能違反歐盟法律。這些協議使蘋果獲得了所謂國家援助,可以重新安排其利潤空間,從而達到最低的稅收福利。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2011年,蘋果在愛爾蘭產生了160億歐元的利潤,而在Apple Sales International名下只安排了5000萬的利潤,其他的部分設計成了其總部 的收入,以至于那一年蘋果符合愛爾蘭政府制定的稅收優惠,大約只有0.05%。事實上,蘋果在愛爾蘭的稅收從2003年的1%已經下降到2014年的0.005%。
面對糾紛,各說各話?
蘋果CEO庫克當然在第一時間表達對歐盟裁決的不滿,并聲稱蘋果一直遵守當地稅法,按時按數納稅。同時他還在對消費者的公開信中表示:“國際稅務問題本身比較復雜,但是總有一個核心的原則——對一個公司征稅,應該是對該公司在當地產生的價值和利潤進行征收,而這一點,蘋果、愛爾蘭政府以及美國政府都已經達成共識。”而蘋果首席財務官Luca Maestri的態度更為極端,表示歐盟的數據并無根據,純屬編造。
愛爾蘭的財務部部長Michael Noonan也表示對歐盟裁決的不服,指出愛爾蘭將提出上訴,以捍衛其稅務系統的完整性和公正性。而美國政府也表示,歐盟的此次裁決并不符合國際稅務常規,也嚴重影響了美國政府對其跨國企業的征稅。
不過歐盟的態度似乎相當堅決,其反壟斷委員會發言人Margrethe Vestager一再強調愛爾蘭的做法讓蘋果占了大便宜而影響了其他公司的公平競爭。并且表示根據此次裁決,蘋果在未來的納稅將遵守此項規定。
所以,結果呢?
蘋果還會繼續上訴,等待最終裁決結果。但是無獨有偶,除了蘋果之外,亞馬遜、星巴克、麥當勞等多家大型跨國企業,目前都面臨歐盟的調查和裁決。不過此次的稅務糾紛,本身也是由歐盟內部在聯盟層面和成員國之間的利益糾葛而產生的。區域性政府的稅收和歐盟總部規章制度的杠桿兒天秤,將會怎么傾斜,目前還是一個巨大的未知。不管結果怎么樣,可以預見的是,如此一來,各大跨國公司無疑會重新調整各自公司的結構,以追求最合適的稅收優惠。無論怎么樣,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砍柴網作者:文庚淼
關注更多最新海外科技和文化資訊,歡迎關注微信公共號“文觀天下”(wenguantianxia)或掃描下方二維碼聊聊你的看法。歡迎朋友們在百度百家、虎嗅網、鈦媒體、今日頭條、搜狐IT關注我的文章,或加個人微信:wengengmiao。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