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剛開學,一家洗衣公司奔著犯罪開始創業了?觀點
這兩天,一篇公關文在媒體界熱了起來,一家洗衣的創業公司在宣傳文中寫到。他們團隊初期沒有訂單,然后剪斷了周圍高校自動洗衣機的電源線,獲得了1100份訂單,盈利60萬。
這個文章發布的初期,引發了一些自媒體的吐槽,認為這家企業沒有底線。而后企業發表聲明,說明這是一篇公關稿,為了宣傳這樣說的,自己團隊沒有去干違法的事情。
其實,我們從PR稿的數字中就能看出端倪,1100份訂單,不是銷售額60萬,而是利潤60萬,大學生都是大款嗎?幾天洗衣機不好用,就人均貢獻出幾百元的利潤?
惡意炒作還是很明顯的。
最近幾年,在創業大躍進的虛火之下,從不靠譜,到詐騙,從詐騙到犯罪,創業已經走到了邪路。號稱自己犯罪居然成了創業的手段,這一切是怎么發生的呢?
一、 創業的虛火
創業從來不是新課題,自古做生意都可以算創業。但是資本時代創業的方式與以前有了不同。
以前創業是為了賺錢,是大股東出錢,有能力有技術或者有人脈,有資源的經理人主導,去創業。你去開個小飯店,也得給股東賺錢。
而資本時代,創業是可以不賺錢,吹泡泡的。
在中國的資本二級市場,公司品質與盈利和股價關系不大,股票本身更像是賭場的籌碼。重要的是它在這個賭場里面,而不是它本身值多少。
所以,政策一起動,就有無數資本殺進來,資本并不要求創業企業能夠創造什么或者盈利,只要能包裝成一個籌碼進入資本市場這個賭場即可。
第一輪入場,期望后面接盤的叫風險投資,第二輪接盤的叫A輪,然后是B、C、D、E。最后反正有二級市場的股民和投機客接盤。
投機客把股價炒作起來,D輪、E輪還能把股票質押給銀行,讓銀行最終接盤,大眾最終來買單。
于是,中國的創業大潮就風起云涌,創業公司不計其數,但是能不靠資本運作,自己運轉起來賺錢的卻寥寥無幾。
二、 創業者的競爭
既然,創業賺錢本身不重要,創業者團隊能不能賺錢,有沒有賺錢或者運營能力也就不重要了。
投資者的競爭是上市進入資本市場這個賭場,創業者的競爭則是讓投資者看到自己,選擇自己作為未來進入賭場的籌碼。
于是,吸引眼球就成了創業者的核心能力,只要吸引到眼球,拿到一輪輪投資,無論創業者做什么,是否盈利,是否有盈利前景都不重要。
游俠電動車的黃修源,連續做了多個項目,他的靈感來自于創業媒體,看看風投某一段喜歡什么,就去做什么。哪怕他還沒有拿到駕照,沒有摸過特斯拉,這不妨礙他去成立一家號稱要超越特斯拉的公司,不妨礙他去買一輛特斯拉改成游俠電動車,去忽悠下一輪投資。
對一些學生創業者來說(某洗衣公司的CEO就是輟學學生),用別人的錢創業是無可失去的。他不創業要去找工作,幾千元的入門工作還未必能應聘上。去創業當CEO自然比找工作風光多了。
正是這種無可失去,讓一些新興創業公司不惜以犯罪作為噱頭,炒作知名度,希望吸引投資者的主意。
這個與自媒體早期,一些自媒體發布謠言,挑動社會矛盾來吸粉道理相同。
在吸引投資者的競爭中,無可失去的青年創業者是沒有下限的,最壞的結果不過創業失敗,重新找工作,而他本來就應該去找工作的。
三、 資本市場收緊才能釜底抽薪
目前的趨勢的鼓勵創業,這種虛火還會燒很長時間。從社會角度看,給不靠譜的人投錢的是大佬,算是一次財富重新分配,本來是窮人的創業者拿到大佬的錢買寶馬逛夜店,有助于經濟繁榮。
但是,一旦到了資本市場,或者走到銀行質押,那就是拿全社會的錢給他們買單,這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資本市場應該收緊,不能什么企業都讓包裝上市。可以鼓勵他們去海外上市,在外國資本市場圈錢,真正有盈利模式,有商業成功的企業才允許進入中國的資本市場。
創業可以可以瘋狂,資本可以瘋狂,但是普通大眾不能給他們買單。
砍柴網作者:maomaobear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